【中國環保在線 污水處理】來自媒體報道消息,針對污染防治“七大戰役”之一的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明確提出,環渤海1+12城市要實現污染控制、生態保護、風險防控協同推進,確保渤海生態環境不再惡化,實現“清潔渤海、健康渤海、安全渤海”戰略目標。
一場關于渤海的綜合治理攻堅戰將更進一步。
2月22日,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座談會在京舉行。會上相關負責人明確提出,將采取多部委共同推進的“大環保”戰略,通過三年的綜合治理確保渤海生態環境不再惡化。中央層面負責統籌,省級層面負總責,縣市要抓落實,環渤海三省一市則是攻堅戰的實施主體。截至2020年,渤海近岸海域水質優良(一、二類水質)比例達到73%左右,整治修復岸線新增70公里左右。
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是污染防治攻堅戰七大標志性戰役之一。近年來,渤海水質有所改善,但陸源污染物排放總量仍居高不下,重點海灣環境質量未見根本好轉。《2017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渤海海域水質一般,渤海灣、黃河口水質差,與2016年相比,黃河口水質變差。同時,渤海有94%的入海排污口鄰近海域環境質量未達到所在海洋功能區環境質量要求。而僅通過渤海海峽與黃海相通,其自身水交換能力較弱,面臨巨大的陸源排污壓力,生態更顯脆弱。
為此,面對當前渤海治理的緊迫任務,更具針對性措施也正紛至沓來。渤海綜合治理將構建“經濟+環境”管控體系,從源頭攻堅,把減排污作重點、擴容量當基礎、防風險為底線,實現污染控制、生態保護、風險防范協同推進。誠如全面整治入海污染源,規范入海排污口設置,全部清理非法排污口。嚴格環境準入與退出,明確禁止和限制發展的涉水涉海行業、生產工藝和產業目錄,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嚴格控制工業直排海污染源排放,實施直排海污染源整治,實現工業直排海污染源穩定達標排放。
在陸源污染治理、海域污染治理以及生態保護修復三大行動中,15部門均有任務要承擔。堅持陸海統籌、以海定陸,治標與治本相結合,重點突破與全面推進相銜接。在渤海實施主要污染物排海總量控制制度,強化陸海污染聯防聯控,加強入海河流治理與監管。強化網格化監測和動態監視監測,建設海洋環境實時在線監控系統,確保監測數據真、準、全,為攻堅戰實施提供“靶向制導”和“導航”。推動渤海生態環境質量穩步改善,還渤海以水清灘凈、和諧美麗。
“嚴格禁止以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為名搞‘一刀切’。”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這樣強調。按照“誰排污,誰負責”的原則,將整治責任落實到位;對入海排污口整治實行銷號制度,整治完成一個,銷號一個。在工作中堅決做到分類指導、施策、依法監管,嚴格禁止“一律關停”“先停再說”“虛假整改”等簡單粗暴行為和敷衍應對做法。確定開展陸源污染治理行動、海域污染治理行動、生態保護修復行動、環境風險防范行動等四大攻堅行動,并明確了量化指標和完成時限。
以實現“清潔渤海、健康渤海、安全渤海”為戰略目標,在污染防治方面,查排口、控超標、清散亂;在保護生態方面,守紅線、治岸線、修濕地;在管控風險方面,查源頭、排隱患、防風險。同時,還將結合第二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對相關省份落實攻堅戰任務開展專項督察。強化環境風險防范,及時摸清重點風險源分布情況,持續開展環境風險評估,強化專項執法檢查,加強海洋生態災害預警與應急處置。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