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生態環境廳辦公室
關于印發陜西省2019年度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及碳排放強度降低實施方案的通知
陜環辦發〔2019〕26號
各設區市生態環境(環境保護)局,韓城市生態環境局,楊凌示范區環境保護局、西咸新區生態環境局:
現將《陜西省2019年度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及碳排放強度降低實施方案》印發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陜西省生態環境廳辦公室
2019年4月23日
陜西省2019年度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及
碳排放強度降低實施方案
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促進污染減排,實現低碳發展,根據省委、省政府關于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及降碳工作的總體部署和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總量及碳強度減排目標
2019年全省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量較2015年分別削減8.50%、8.60%、14.50%、12%、4%。全省共計劃實施重點減排項目87個(見附表1)。全省碳排放強度比上一年下降3.9%。(見附件)
二、重點任務
(一)推進結構減排工作力度。按照《關于轉發國家十六部委〈關于利用綜合標準依法依規推動落后產能退出的指導意見〉的通知》要求,依法依規關停退出一批能耗、環保、安全、技術不達標和生產不合格產品或淘汰產能。以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清理整頓為契機,推進落后產能淘汰和過剩產能壓減工作。對位于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等生態環境法律法規禁止建設區域的,或者生產設施或產品屬于產業政策淘汰類的排污單位,不予核發排污許可證。對無排污許可證仍然排放污染物的,報請有批準權的人民政府依法責令拆除、關閉。
(二)加快實施超低排放改造工程。2019年全省10萬千瓦及以上燃煤火電機組全部實現超低排放。嚴格實施陜西省2019年煤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計劃清單(見附表3),全年共完成陜北10臺157.5萬千瓦煤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任務,關中地區10萬千瓦以下煤電機組年底前完成超低改造工作。積極推進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完成陜西龍門鋼鐵有限責任公司265平米燒結機超低排放改造。繼續推進關中地區20蒸噸以上燃煤鍋爐清潔化改造和超低排放改造工作。
(三)積極開展工業污染治理。高質量開展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清理整頓,對排查出的排污單位進行分類處置,禁止核發類予以關停、承諾整改類和未批先建類明確治理任務和達標要求,推進《陜西省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計劃實施方案(2017-2020年)》的落實。進一步加強對火電、鋼鐵、水泥、污水處理廠、造紙等重點行業污染排放全過程控制和管理。關中地區水泥、焦化、鋼鐵、有色、玻璃、陶瓷、磚瓦等行業執行新修訂的《關中地區重點行業大氣污染排放標準》。全年完成87個重點減排項目建設(見附表1)。實施工業企業揮發性有機物(VOCs)綜合治理,加快推進石化、化工、工業涂裝、包裝印刷、家具、電子制造、工程機械制造等重點行業VOCs的整治工作,全年重點完成72個治理項目(見附表2)。
(四)提升城鎮生活源污染治理能力。提前核發城鎮污水處理設施排污許可證,將城鎮污水處理廠納入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管控范圍。全年新建、擴建城鎮污水處理廠(站)21座,按照《陜西省黃河流域污水綜合排放標準》(DB61/114-2018)開展水質提標改造,2019年底全省污水處理廠提升改造率達到70%。提高再生水利用率,工業集聚區再生水利用率不低于30%,陜北、關中再生水利用率達到18%。
(五)全面推進排污許可制改革。2019年底前完成全省所有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證核發工作,推動建立企事業單位多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通過落實排污許可制度,根據污染防治攻堅戰要求,逐步從主要管四項污染物轉向多污染物協同管控。組織開展固定污染源清理整頓,對已發證行業開展專項執法檢查,推進固定污染源達標排放。加快推進全省排污許可數據、監測數據、執法檢查信息的關聯整合,融合總量控制制度,建設排污許可證、環境監測、證后執法、環境稅征收“四位一體”的現代化固定污染源污染防治體系。
(六)持續推進源頭污染控制。進一步完善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管理制度,改革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程序、范圍,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全省新(改、擴)建設項目實施投產運行前主要污染物總量前置,通過排污權交易取得總量指標。建立排污權交易臺賬,研究開放排污權交易二級市場,使政府出讓排污權逐步向企業之間交易過渡,推動企業從源頭上不斷提高污染治理水平,倒逼高耗能高污染行業逐步退出。
(七)積極應對氣候變化。貫徹落實省政府《“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實施方案》,確保完成國家下達我省約束性碳排放強度目標任務。組織200家重點企業開展碳排放核算、核查,參與全國碳排放權市場交易,通過市場補償機制促進企業自愿減排。積極推進可再生能源替代、綠色工業制造、綠色建筑、新能源汽車推廣、農業化肥使用量零增長綠色低碳行動,組織實施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示范工程建設及市級和擴權縣溫室氣體排放清單編制。
三、保障措施
(一)嚴格污染物總量減排及碳排放強度目標考核。將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減排和碳排放強度目標考核任務納入省委年度目標責任考核。按照總量減排考核服從環境質量考核的原則,結合重點減排項目(附表1)完成情況、排污許可證核發情況、固定污染源清理整頓情況,對主要污染物減排指標完成情況進行考核。
(二)實施污染減排措施調度制度。各市(區)生態環境局要按季度向我廳報送重點減排工程、煤電超低排放改造工程、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治理工程等重點項目建設情況。我廳將在廳網站對重點工程建設情況進行公示。
(三)強化督察監管。對重點減排項目進展不力的市(區)將進行通報、督辦、約談,對因減排措施落實不力超過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的地區,省廳將視情況暫停審批其新增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
(四)提升科學減排水平。建立完善主要污染物總量管理平臺,利用大數據開展精細化總量管理。對環境質量沒有達到要求的市(區),加大減排考核力度。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與污染物濃度變化不一致的區域要開展相應的分析研究,精準實施減排。
附表:1.2019年約束性指標重點減排項目表
2.2019年各市(區)VOCs減排項目表
3.2019年火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計劃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