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它反映了世界各國人民對環境問題的認識和態度,表達了人類對美好環境的向往和追求。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每年都會選擇一個成員國舉行“世界環境日”紀念活動,今年世界環境日的主場活動將在我國浙江省杭州舉行,聚焦“空氣污染”主題,中文口號為“藍天保衛戰,我是行動者”。
“期待中國辦出一屆杰出的世界環境日紀念活動。”聯合國環境署代理執行主任喬伊斯·姆蘇亞表示,“中國在應對國內空氣污染方面表現出了無與倫比的領導力。”
的確如此,近日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18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也印證了這一事實。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9.3%,同比上升1.3個百分點;細顆粒物濃度為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3%;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和汾渭平原等重點區域平均優良天數比例均在50%以上,PM2.5濃度同比下降超10%。
專項整治+規范標準 我國出臺了280余項大氣相關政策方案
能取得這么明顯的成效,得益于我國密集出臺的大氣治理相關政策。初步統計,截至2017 年底,已經出臺了大氣相關的政策、法規、標準、規劃方案等280 余項,下圖展示的僅是我國治理大氣污染政策的冰山一角。
在大氣治理上,我國逐步形成了以中央為核心,各部委與地方政府共同參與、實施的新格局,建立了一套具有符合自身特色的空氣質量管理制度。領域細分,治理重點突出。我國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漸入細分領域,組織實施VOCs揮發性有機物、惡臭治理等專項整治,集中火力重點補齊短板。
一市一策,告別“一刀切”。不同城市針對不同專項治理,相繼出臺適合本市的行動政策,多項重點行業大氣污染治理排放標準制定持續推進。無論是在標準規范制定,還是監管制度方面,我國秉承嚴格管理,保持嚴厲打擊違法行為的高壓態勢,與相關部分實行聯合懲戒。
提升技術+嚴格監管探索多元化 大氣污染治理仍在“爬坡過坎”
前段時間生態環境部發布了今年1-4月份全國環境空氣質量狀況,部分地區環境空氣質量出現反彈,有外媒稱“中國改善空氣質量主要靠將污染源從北京等城市群轉移到周邊欠發達地區,實現大城市空氣質量好轉”。
實則不然。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經過努力,全國空氣質量已連續五年持續改善,北京的改善幅度大表明我國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方向是正確的,由于部分區域由于污染物排放、區域傳輸影響和氣象條件等多種原因,出現數據反彈,屬于正常波動。
“總體上看,我國大氣環境質量還處于“氣象影響型”階段,大氣污染治理仍在“爬坡過坎”,大氣質量改善的艱巨性、復雜性和長期性沒有改變。”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監測司柏仇勇司長指出。
大氣污染治理相關技術的不成熟是很大一部分原因,目前,國內相關科研院所和企業在大氣治理一些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由于沒有統一的產品標準,質量差異較大。在技術方面,接下來將實現數據的互聯互通、開放共享,從而更好的推進環境管理轉型,提升生態環境治理能力。在政策方面,政府實施更嚴格的監管法規及更高的環保標準,鼓勵使用清潔能源,通過多元化的方式探索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低碳發展道路。
此次2019世界環境日的舉辦,中國將向世界展示多年來的創新和發展,在實現清潔環境道路上取得的成績,并為世界氣候治理,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