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歐亞經濟論壇生態分會暨亞信生態城市建設經驗交流研討會于9月10-11日在西安舉行,關注各類環境主題,包括聚焦大氣污染防治與協同治理及其在生態城市建設中的實踐應用。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還指出,要推動城市環境治理合作,構建生態城市伙伴關系。
生態城市,是一種建立在深層次認知關系上的新文化觀。如何協調社會、經濟、自然之間的關系,構建可持續發展新模式是建立生態城市的重點。也可以說,生態城市是社會、經濟、文化和自然高度協同和諧的復合生態系統。
先來認識一下,在城市生態保護和建設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起的“人與生物圈計劃”研究過程中提出的這個重要概念——“生態城市”是什么樣。
標準:城市結構合理、功能協調;產業結構合理,實現清潔生產;物質、能量循環利用率高;生活質量高;環境質量高;尊重居民的各種文化和生活特性;有自覺的生態意識和環境道德觀念;建立完善的、動態的生態調控管理與決策系統。
特點:和諧性、高效性、持續性、整體性、區域性、結構合理、關系協調。
2017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研究中心、甘肅省城市發展研究院、蘭州城市學院、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大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了《生態城市綠皮書:中國生態城市建設發展報告(2017)》。
報告中指出,生態城市建設是生態文明與城鎮化建設的歷史契合點,是城鎮建設的目標和方向,也代表著生態文明與城鎮化建設的水平。報告采集了相關數據,得出了284個城市2015年生態健康狀況綜合排名、2015年環境友好型城市綜合指數排名前100、2015年健康宜居型城市綜合指數排名前100等。
報告中提到,珠海市匯聚國家首批生態園林城市、新型花園城市、幸福之城、經濟優勢、地理位置等優勢;廈門市,金融、旅游等第三產業發達,在提高清潔能源使用率方面表現突出;三亞市,有“東方夏威夷”的美稱,在調查的284個城市之中是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高的城市之一,利用率接近100%……
對于生態城市建設,中國科學院院士何祚庥在中國(天津濱海)生態城市論壇上曾表示,“生態城市必須遵循循序漸進的發展路程”。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錢易也發表過意見,稱生態城市“要大力開發‘城市礦山’,把城市垃圾作為資源來開發利用”。且,錢易教授明確表示,“政府、企業、居民,都對生態城市的建設負有責任”。
2016年,《生態城市規劃技術導則》(征求意見稿)給出了一張生態城市規劃技術路線圖:

可初步窺見,生態城市建設是一個系統性的大工程,是一個鏈接多方面社會形態的框架體系。無論是前期準備、中期規劃,或者是后期管理,均蘊含著多重板塊,牽出了一條面向高質量發展的綠色產業鏈。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