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浙江省桐廬縣舉辦的第三屆中國(杭州)快遞業大會上,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表示,2019年中國的快遞業務量將突破600億件,增量領跑。
中國快遞協會副秘書長焦錚說,“回箱計劃”推動了快遞包裝減量化、綠色化。據統計,菜鳥網絡和快遞公司的綠色回收箱,每年預計可循環再利用上億個快遞紙箱,減少的碳排放相當于種下74萬棵梭梭樹。
快遞運單也越來越環保。從厚厚一疊的手寫五聯運單到電子運單,以及“縮小版”電子運單,快遞企業近兩年在快遞運單上不斷下功夫,尋求
耗材的減量化、提高紙張使用效率。
“一張五聯單的成本約在0.25元,而電子運單僅需6分錢;平均一天我們有2500萬單發出,積少成多,這是一筆不小的節約。”申通快遞副總裁熊大海說。
與此同時,國家郵政局組織申通等6家品牌快遞企業開展可循環中轉袋(箱)全面替代一次性塑料編織袋試點;據初步測算,每年可減少一次性塑料編織袋約2.07億條。
“綠色包裝”離不開技術創新。當前,整個快遞行業都在加快大數據應用、新材料研發,用綠色科技引發物流變革,一批快遞業新技術、新產品應運而生。
——大數據算法優化裝箱。體重秤、瑜伽墊、零食、啞鈴……消費者購買的商品,怎么合理裝箱,經常困擾倉庫打包員。菜鳥裝箱算法解決了這個難題。大數據和AI算法,可推薦合理的紙箱型號和裝箱方案,避免“大材小用”、過度包裝,可以平均減少15%的材料使用。過去一年,僅菜鳥倉內就“瘦身”了2.9億個快遞包裹。
目前,裝箱算法還在不斷優化,比如自動將有氣味的商品和容易染氣味的商品分裝;還可以利用商品自身的空間來套裝,比如垃圾桶內裝
其他商品,大大節省裝箱空間。業內人士稱,電子運單、裝箱算法、智能路徑規劃等技術,已成為綠色物流的基礎設施。
——綠色材料研發和應用。“新材料的研發和使用是從源頭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式。”百世快遞相關負責人表示,市面上很多快遞袋是由多次回收的塑料生產而成,這種物質埋在土里,需要上百年才能降解。
今年4月,百世快遞啟動“綠意再生”計劃,在百世全網站點推動環保植物塑料袋的使用。據了解,這種環保植物塑料袋以植物來源的淀粉替代石油來源的塑料,每使用一個環保塑料袋將減少30%的塑料使用,且綜合成本可與普通PE快遞袋持平。
桐廬縣民營快遞發展中心主任王紅春介紹,綠色包裝是快遞行業的重點研究課題,郵政、順豐、京東等企業也紛紛建立綠色包裝實驗室,致力于研究包裝材料技術改進等課題。
部分快遞行業負責人表示,“綠色轉型”目前仍面臨一些難點。
一是環保包裝成本高,普及遇到難題。因為快遞包裹總量大、種類復雜,一些環保包材價格高,快遞企業和商家替換綠色包裝的成本較高。例如,市面上無膠帶紙箱、環保快遞袋的價格約是普通紙箱和快遞袋的1.5倍至2倍,濕水牛皮紙膠帶的價格更是普通膠帶的近5倍。
二是快遞包裝回收率仍然偏低。行業專家表示,快遞末端是快遞交付的關鍵環節,卻是當前快遞包裝回收的薄弱環節;無論是末端網點數量、基礎設施建設還是綜合服務水平,都與行業的快速發展不相匹配。據了解,目前,包裝垃圾的總體回收率小于20%,其中紙盒只有不到一半被回收。
三是相關法律法規有待進一步完善。行業專家認為,目前,在規范快遞行業包裝選用、垃圾處理、資源回收再利用等環節的法律法規尚不明確,有關部門要加快建立快遞業綠色標準體系。熊大海表示,只有產業鏈上的相關方都聯動起來,才能實現整體綠色化。
原標題:快遞“綠色包裝”計劃來襲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