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如果不按照規定分類投放垃圾,或將面臨 200 元的罰款,甚至影響個人信用; 單位更慘,高罰款 50000 元…… 那廂上海垃圾分類剛滿 100 天不久,這廂北京的垃圾分類千呼萬喚始出來!
上海之后是北京
2019 年 7 月 1 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之后,北京市城管委就放出消息稱,北京也將推動垃圾分類立法,罰款不會低于上海。當初立下的 flag 是時候兌現了。
三個半月后,即 10 月 15 日,由市城市管理委起草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修正案(草案送審稿)》及說明,開始在首都之窗網站上公開征求意見,持續到 11 月 13 日。
老崔發現,“垃圾減量”被寫入,快遞環保包裝、酒店飯館一次性用品等都被納入了草案送審稿,這讓不少網友大呼,條例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考慮得真是十分周到呢”。
根據草案,餐飲服務 / 餐飲配送服務提供者、旅館經營單位不能主動向消費者提供一次性用品(筷子、調羹、牙刷、牙膏等),如有違反,由市場監管部門 / 文化旅游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處以 1000~5000 元的罰款。
還有廣大市民關心的問題:個人違反規定罰多少? 草案規定,單位未能分類投放,拒不改正的,罰款 1 萬~ 5 萬元; 個人違反規定,拒不改正的,罰款 200 元。
相信大家都發現了,北京市城管委說到做到,北京的罰款的確沒有低于上海,因為罰款金額和上海是一模一樣的。
當然也有不一樣的,不同于讓上海人傻傻搞不靈清的“干垃圾、濕垃圾”,北京垃圾分離方式更接地氣:廚余垃圾(餐廚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據了解,有些小區的分類垃圾桶已經妥妥地安排上了。
為什么是北京?
這股垃圾分類大浪潮,從第一站 “魔都” 來到第二站“帝都”,為啥是北京? 還不是因為北京人生產的垃圾數量太大太驚人!
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發布的《北京市 2018 年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信息的公告》顯示,2018 年,北京市生活垃圾清運量為 929.42 萬噸,日均 2.55 萬噸。
而北京市城管委主任孫新軍不久前表示,北京市目前每天產生近 2.6 萬噸生活垃圾,人均每天 1.1 公斤,全市 29 個垃圾處理終端設施均在滿負荷運轉。
2000 年,包括北京在內的 8 座城市開始搞分類試點; 2011 年北京市人大常委制定了全國第一部生活垃圾管理方面的地方性法規——《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明確了政府部門、物業等管理責任人、收運處置單位、垃圾產生單位的責任和罰則; 2017 年,北京市發布《生活垃圾分類治理行動計劃(2017—2020 年)》……
離線豐滿,現實骨感。北京市人大常委曾委托專業調查公司做了一份調查,結果顯示,北京市居民對生活垃圾分類有基本的認識,但并沒有養成習慣。(老崔吐槽:沒有養成生活垃圾分類習慣的何止北京市居民哦)
加上物業等管理責任人對居民個人參與垃圾分類仍缺乏有效的管控手段,使得垃圾分類工作步履維艱,所以這才急哄哄地要修法,畢竟新修訂的條例正式出臺后,“不分類就是違法”。
北京之后是它們
從 2015 年開始,我國垃圾強制分類制度開始“跑步前行”,截至目前,生態環境部、發改委、住建部、國務院等部委出臺的有關生活垃圾分類的政策不低于 6 項。
其中具沖擊力的要數 2017 年 12 月 20 日由住建部發布的《關于加快推進部分重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 2020 年底前,46 個重點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2019 年 4 月 26 日,住建部、發改委、環境部等聯合印發《關于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通知》,要求從 2019 年起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還制定了明確的目標:
到 2020 年,46 個重點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其他地級城市實現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至少有 1 個街道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示范片區。到 2022 年,各地級城市至少有 1 個區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其他各區至少有 1 個街道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示范片區。到 2025 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6 月 28 日召開的住建部新聞發布會上透露,46 個重點城市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生活垃圾處理系統正在逐步建立,已配備廚余垃圾分類運輸車近 5000 輛,有害垃圾分類運輸車近 1000 輛,并將繼續投入 213 億元加快推進處理設施建設,滿足生活垃圾分類處理需求。
看到沒,從上海到北京,垃圾分類的這股浪潮稍后還會蔓延至杭州、西安、武漢、南京等幾十個城市,后覆蓋全國,改變人民群眾的垃圾觀念與習慣,正如上海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潘世偉所說:“沒有一項工作如同垃圾分類這樣與人民群眾息息相關。”
垃圾的背面是“金礦”
有句著名的英文叫做:Every coin has two sides。意思很簡單:每一枚硬幣都有兩面。在垃圾分類這個問題上,硬幣的一面毫無疑問是遍地的垃圾,另一面卻是刺眼的“金礦”。在資本眼中,在這場由垃圾分類帶來的新變局中,垃圾分類產業已經成為“站上風口的豬”。
作為一個蓬勃向上的新興市場,從前端回收到后端處理,垃圾分類的整個產業鏈條的未來發展都極具想象力。
按照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環保聯盟理事長張益的說法,生活垃圾分類的專業運營、設備、末端設施建設、環境服務,10 年內市場規??偭款A計為 2000 億元到 3000 億元。
還有分析機構表示,長遠來看,垃圾分類將會市場帶來約 1 萬億元的增量空間,有害垃圾分類、環衛產業鏈、餐廚垃圾回收利用將會是重點。
wind 垃圾分類指數中,共有 17 家企業,包括龍馬環衛、盈峰環境、中聯環境、上海環境、瀚藍科技、啟迪桑德、中國天楹、城投控股等。而且隨著政策與市場的多重利好持續釋放,越來越多的大咖入局,初創公司也如雨后春筍紛紛拔地而起,攪動著垃圾分類的“一池春水”。
結語:
一句話,不管垃圾分類這個浪打到哪里,也別管這背后有多少金山銀山,咱們沒事兒別招惹它,因為不分類就違法。法律很嚴肅,后果很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