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生態環境新技術大會 中科光電實景
無論是在2013年南京亞青會,還是在2015年烏鎮物聯網大會,亦或相繼在2016年G20峰會、2017年金磚會議的空氣安全保障應用中,都可見無錫中科光電技術有限公司(下文簡稱“中科光電”)的“身影”。
中科光電是誰?它為何能在眾多盛會中嶄露頭角?作為國家環境光學工程技術中心江蘇分中心、國家環境保護監測儀器工程技術中心大氣分中心的依托單位,中科光電由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共同創建。
由于沒有可借鑒、可復制的成功經驗,中科光電只能比對相關技術參數開展自主研發。多年來,中科光電通過不懈攻關創新,基于物聯網與立體監測技術有機融合,構建了以激光雷達、傅立葉紅外光譜、紫外差分光譜為核心的多種技術平臺。談及緣由,在日前召開的2019年生態環境新技術大會上,中科光電相關企業負責人指出,“彼時國內同類產品品質參差不齊,所以我們的產品要做得更精、性能更可靠,才能跳出同質化的競爭。”

憑借穩定可靠的產品性能,中科光電的大氣顆粒物監測激光雷達(雙波長三通道系列)、大氣顆粒物監測激光雷達(高能掃描系列)、大氣顆粒物監測激光雷達(3D微脈沖系列),大氣臭氧探測激光雷達、拉曼激光雷達、多軸差分光譜儀、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儀等多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產品實現了對標先進水準。
面對成功的喜悅,不走尋常路的中科光電并沒有“消停”下來,而是迅速將目光轉向更加繁復的大氣復合污染(灰霾)監測、國控點溯源、化工園區大氣立體監測、污染源遙測、走航快速溯源等多種解決方案。經過多年市場磨礪,中科光電先人一步地實現由“垂直”向“掃描”,由“固定”向“走航”,由“單一要素”向“多參數聯合”觀測設備的市場化。
然而,酒香也怕巷子深。在中科光電看來,在檢驗技術成果是否取得成功的眾多標準中,尤為關鍵的一條是能否在產業化應用真正“接地氣”。為進一步打響度,中科光電決定向大氣監測應用領域發起沖鋒,一場科技成果轉化戰就此打響。通過長期堅持產學研用合作模式及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文清等“大咖”的技術支持下,中科光電先后參與了大氣重污染成因于治理攻關項目(簡稱總理專項)、“大氣污染成因與控制技術研究”重點專項等科研項目;支撐了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組分網”、“區域站”項目建設及業務化運行。

如今,中科光電依舊在創新之路上堅定前行著。針對大氣重污染發生—演變—消散全過程的核心科學問題,中科光電建立區域天地空一體化大氣環境綜合觀測網,實現大氣環境多源數據綜合管理。業界普遍認為,此舉在提升京津冀秋冬季重污染成因機制研究和污染傳輸能力的同時,也為全國和其他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提供了技術借鑒。
中科光電瞄準打贏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的目標,開發出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解決方案。以立體網格監測和大數據分析為基礎,融合大氣污染源排放和空氣質量監測的各類信息,整合眾多信息要素和調動各部門管理資源,打造了集立體網絡監測、預報預警、溯源分析、靶向治理的大氣污染分析研判與目標管理平臺,相繼在江蘇、山東、湖南等地實施,取得了優異的攻堅戰績。其中江蘇的淮安、宿遷、鎮江等地的PM2.5同比降幅長期位居全省前三名。
“2018年是中科光電跨越發展的豐收時節,企業核心項目、技術、集成系統銷售額迎來實質突破,對企業總產值的貢獻率亦呈現出節節攀升之勢。”前述企業負責人指出,如此強勁增長的銷售收入對于大型企業集團來說也許不值一提,但卻是中科光電掘金邁出的關鍵步伐。
也正基于此,“作為指引企業發展的首要動力,恪守創新戰略的中科光電也將隨著一大批科技精英加入,必將在大氣監測乃至環境監測綜合服務道路上走得更快更穩。而在美譽度提升之際,企業高質量發展前景無疑頗具前景。”前述企業負責人展望道,“有了技術硬核作風帆,中科光電這一葉扁舟終有一天會長成破浪巨輪。”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