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生態環境部舉行2019年10月例行新聞發布會,海洋生態環境司副司長霍傳林就媒體提出的海洋微塑料問題做了回應。
霍傳林表示,我國雖然是大的塑料生產國和出口國,但不代表我們是塑料污染大國,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明了這一點。
實際上,早在2018年,生態環境部就曾回應稱,監測結果表明,我國海洋微塑料污染狀況相較其他海域的調查情況來看,總體處于中低水平。自2016年開始,我國已經組織開展了海洋微塑料試點監測,開啟了專項研究,2017年還成立了海洋垃圾和微塑料研究中心。
10月新聞發布會上,霍傳林也再次明確,我國高度重視海洋垃圾和塑料污染治理,并且已經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這些措施大致可以分為6個方面:
① 推動無害化處理 ② 加強專項治理 ③ 強化公眾參與 ④ 開展監測評價 ⑤ 加強科學研究 ⑥ 積極參與合作
目前,我國已經能夠系統調查近岸海域海洋微塑料污染情況,深入開展相關研究,并同步監測技術和風險評估方法研究。在參與合作的同時,我國也很注重集百家智慧,博采眾長。
就像自然資源部主辦的海洋微塑料研討會,聚集了來自中國、柬埔寨、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緬甸、泰國、日本、韓國等的專業學者、環保人士和組織,探討全方位、多領域、深層次合作,分享經驗和成果。
2019年第十二屆亞太經合組織(APEC)海洋與漁業工作組會上,APEC海洋與漁業工作組會主席及美國、智利等經濟體代表充分肯定了我國“亞太區海洋微塑料來源和分布研究”項目在海洋微塑料標準采樣及分析方法、亞太區海洋微塑料分布狀況及海洋微塑料管控措施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行動力是解決問題的保障,結果是探求真理的鏡子。2018年,我國首次發布《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顯示,2018年我國對57個區域開展了海洋垃圾監測,包括海面漂浮垃圾、海灘垃圾和海底垃圾等。
海洋垃圾中,海面漂浮垃圾中塑料類垃圾數量占比88.7%,主要為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袋和塑料瓶等;海灘垃圾塑料類占比77.5%;海底垃圾塑料類占比88.2%。可見,塑料垃圾對海洋環境來說是個巨大的威脅。
針對渤海、黃海、南海開展的4個斷面海綿漂浮微塑料監測結果顯示,表層水體微塑料平均密度為0.42個/立方米。顯然,詳細數據分析是治理的依據,海洋環境監測也是海洋微塑料,或者說海洋垃圾治理的前哨站。
隨著防治措施的繼續下沉,陸上污染治理取得越來越好的成果,海洋微塑料防治也會不斷迎來好消息。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