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產業流動資金的市場周轉環境很不樂觀,部分大型環保公司出現資金鏈斷裂。”
上述結論源于中國環保產業協會、天津工業大學環境經濟研究所9日晚發布的《2018中國環保產業發展指數測評結果》。產業盈利困局背后,既有市場競爭發展和經濟環境原因,也與企業短貸長投、無序擴張等因素有關。
據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統計發現,2018年以來,國資入股上市環保民企事件已超過20起。其中東方園林、碧水源等一度出現了現金流危機,被迫或主動地進行股權轉讓。公開資料顯示,2018年迄今實際轉讓或者簽署股權轉讓協議的民營環保公司高達15家,占比達到79%以上的實控人授權方為央企或者國企。
“聯姻”國資,與民營環保企業現金流長期為負有關。“環境產品要求提供安全、普惠的產品,服務要普及化,還要用得起,而民企的局限性在于首要目標是追求效率和盈利。”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環境政策專家駱建華說。實際上,環保項目總投資動輒幾億、幾十億元,而回報周期則長達20—30年。以一個投資總額近5億元的污水處理項目為例,雖然可以利用特許經營權質押獲得部分項目貸款,但至少需要投資人以項目資本金出資1億元。
受過去一年金融去杠桿、PPP清庫存、強化對影子銀行的監管等多重因素影響,部分企業出現現金流緊縮、債券及債務違約等一系列問題,甚至面臨資金鏈斷裂風險。而其中,資金周轉和利潤增長情況都不理想,環保產業融資難的狀況仍未得到顯著改善。對于絕大多數的中小型環保企業而言,受制于捉襟見肘的資金鏈,很難得到PPP項目的投資機會,甚至有被逐步邊緣化的危險。
這些年環保督察愈發嚴苛,導致環保PPP項目大量推出,企業拼命去投標。拿下項目后,再通過銀行等渠道融資。在銀行信貸方面,民企的貸款利率普遍在基準利率水平上浮30%-40%,而國企則上浮10%以內。同時,民企的信用評級一般都達不到2A+或3A的水平,融資成本比較高。相比其他行業,環保企業普遍缺少土地、廠房等有形資產作為抵押物,因此過去大量使用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融資。
也就是在實際授信的過程中,民營環保企業的信貸產品仍然較為匱乏,仍以短期流動資金貸款為主,不能完全匹配企業的生產經營和回款周期。企業信用隨之受損,銀行開始壓貸抽貸,其他融資渠道也紛紛關閉大門,隨之形成系統性風險。盈峰環境副總裁兼董秘劉開明認為,“這么多環保上市公司里邊,80%以上現金流是負的,所以環保企業,即使沒有去年這些環境政策,企業現金流是負的,也是很難為繼的”。
而在經過PPP模式下的加杠桿后,部分環保上市企業股價也因此出現大幅波動。截至2019年12月初,環保板塊跌幅約5%,而同期上證指數則是上漲16%,兩者相距近20%。股價一跌,大股東的股票質押率也隨之上升,接近爆倉線的邊緣。一旦金融政策收緊,短期內大量債務到期,剩下的幾乎就只有股權質押一條路了。
預計2019年以及今后一段時期,針對環保產業政策利好仍將不斷釋放,針對環保產業投融資的總量仍將保持繼續增長態勢。但很多環保企業在經歷了一波現金流斷裂的風險后,未來的項目投資需要更加謹慎。“民企的資源是有限的,還是要專注有優勢的領域板塊,才會有上升空間。”而這也對環保企業經營者的管理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