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補貼、平價上網,是2019年光伏發電、風電等爭議較多的話題。
早在國務院發布的《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就提到,2020年實現風電與煤電上網電價相當。對此,環保在線小編匯總了今年出臺的一系列政策,由此來看,光伏、風電等實現平價上網就在明后兩年,具體如下:
地方層面,在《關于積極推進風電、光伏發電無補貼平價上網有關工作的通知》前后,河南、四川、山東、湖南、浙江和陜西等光伏發展重點地區紛紛積極響應,出臺了相關的政策法規,具體如下: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光伏發電正處于實現平價上網的過渡階段,集中式光伏和分布式光伏電站需要通過市場競爭方式加速平價上網時代的到來,2019年競價上網和平價上網并行的環境下,不具備建設光伏發電平價上網項目的地區,已經被要求在5月31日前確定了競價上網機制。
根據整理,我們不難發現,競價上網過渡到平價上網,主要有三個關鍵詞,分別為競爭配置資源、降本增效和市場化交易,具體要如何實施呢?
關鍵詞之一:競爭配置資源
近年來,國家補貼大力推進清潔能源,吸引了很多企業進入光伏、風電的行業中,市場良莠不齊,終建成的使用效率和效果等存在很大的差異。通過競爭的方式獲得補貼,對光伏發電和風電等行業進行洗牌,以此來分配年度開發指標,為補貼退坡鋪好路,使行業回歸理性發展軌道。
開發指標靠“搶”了,行業內能力、實力和潛力較強的企業優勢顯現,機會也就來了,這些企業“攢”在一起,共同推動行業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從而使整個行業良性發展,更大程度的實現效率高的光伏發電和風電項目的落地。
關鍵詞之二:降本增效
競爭開啟,爭的是什么?是誰家的成本較低,技術較強。實現大規模光伏發電、風電的一個重要前提是“用得起”,上網價格與煤電的上網價錢相差不多才容易被企業和居民接受,這就需要從降低成本、提高技術和增強效率等方面入手。
降低成本尤為重要,需要創新的技術,來尋求更高的效率。從材料選擇、模式創新和經營管理等方面,都應該統籌考慮,延長使用壽命,降低故障損失等過程,均不斷需要新產品和新技術的廣泛應用。
關鍵詞之三:市場化交易
需要認識到的是,實現光伏發電、風電平價上網不是目標,重要的是進入低價上網階段,形成市場化交易。
業內很多人士認為,光伏發電、風電等平價上網是形成低價和市場化交易的關鍵舉措。用市場化的手段,通過全國統一競價選出能被納入國家補貼范圍的項目,促使企業從技術、管理、服務和產品等多維度增強競爭優勢,為失去補貼做好準備。
眾所周知,光伏發電和風電失去補貼是必然。2021年行業內無補貼時代將來臨,如何保持無補貼后發展不受到影響,需要由市場決定存活下來的企業,成為接下來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先鋒軍”。
2019年,光伏發電和風電是競價上網和平價上網并行階段,目前已經有12個省份被列入第一批風光平價上網示范項目名單,裝機共14.78GW,有數據顯示,截止2019年10月底前,已經有2.78GW平價上網項目開工。
同時很多地方的電價也正一再刷新,青海格爾木光伏上網電價為0.31元/kWh,內蒙古達拉特旗光伏電價低為0.24元/kWh,2020年能否再創新低,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根據《關于征求對2020年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函》可知,2020年競價項目配置工作總體思路、項目管理、競爭配置方法仍按2019年工作方案執行,但具體的補貼預算總額度還沒有確定,預計將會在2020年初確定。
2020已至,光伏發電、風電能否在推進平價上網,實現市場化交易路上取得較大的突破,還是值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