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采取了一系列強有力的措施,疫情防控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只是這波疫情什么時候才能結束,暫時還沒人能夠給出明確的答案。
現在,以及今后一段時間內,企業如何生存?疫情之后,整個行業又會朝著怎樣的趨勢發展?洞察這一系列的問題,才能夠讓企業在絕地求生中,真正轉危為安。
疫情的影響
根據經濟觀察網的報道,金科環境董事長張惠春2月6日接受采訪時直接說:“疫情影響下,我們項目不能開工,設備沒法生產,員工沒法上班,幾乎所有事情都停頓了!急!”
金科環境的情況,是整個環保行業的一個縮影。全國范圍內企業延期復工,如果疫情持續,企業面臨的挑戰可想而知。
我國的環保企業構成中,小微企業數量占比超過70%,近層面薄弱,抗風險能力不強,一旦現金流出現問題,不能找到解決方案,這些企業扛不住。
本輪疫情對環保產業鏈的影響,主要聚焦在環保工程項目方面。疫情時間延長,企業開工率低下,相關工程項目勢必延期。
即便是復工之后,防疫任務仍然很重,企業工程業務上下游協同配合可能受到影響,進而對全年的工程進度及營收產生影響。
由于服務周期長,疫情對運維方面的影響不大。從各地復工政策來看,供熱、垃圾處理、環衛、供水、污水運營等涉及民生和城市運營的行業不再延遲復工列表,因此受影響比較小。加上運營類資產現金流相對優秀,抗風險能力比較強。
至于環境監測領域,政府采購集中在下半年,只要疫情在上半年甚至第一季度得到有效控制,就對全年的業績影響有限。
疫情之下,景氣度提升大的非醫療垃圾處理莫屬。市場分析預計,受疫情影響,2020年全國醫療垃圾的增幅將超過25%,意味著巨大的市場處理需求。
先河環保總裁陳榮強說:“在新政策驅動下,環保行業將加大監測、管理、治理體系規范化體系化建設,包括水環境、大氣環境、應急監測、應急處理、殺菌消毒、污水處理等一些列業務模塊,環保監測深度、廣度將進一步加強。”
陳榮強認為,中長期來看,環保企業的機遇大于困難,環保企業將面臨更多新要求和新機遇,所以應積極面對,及時調整策略。
疫情后猜測
在“宅著就是做貢獻”的日子里,生鮮配送、在線醫療、在線辦公、在線教育、游戲娛樂等各類線上業務組成假期里的新業態。
對于環保企業來說,線下業務的拓展勢必步履維艱,加快企業和相關業務的互聯網數字化轉型,側重線上獲客渠道,或是突破困境的法寶之一。
有業內人士指出,在這場疫情之中,傳統環保企業的業務能不能從線下轉到線上,可以轉移多少業務到線上來,成為這些企業生死攸關的大事,這一點也不夸張。
據環保在線實時動態數據顯示,目前線上詢單量已經基本接近正常水平,為此,公司開啟在線辦公模式,幫助會員企業進一步提高線上獲客量。
與此同時,環保在線協同會員單位重新整理旗艦店產品介紹及視頻,增加推廣力度,加快行業在線展覽會、網上直播等籌備推進工作,大力提升企業產品與品牌的曝光度。
所以我們推測,線上業務的拓展,將以此為契機,成為今后環保企業不容小覷的獲客渠道。這一點,類似于網上購物vs線下購物,互聯網信息時代背景下,前者有著天然的優勢。
那么,疫情結束后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問題?業內分析認為,可能會出現以下4點:
工程項目推遲是大概率事件;為了開辟市場,市場競爭可能會在短時間加劇,搶奪生存的門票;疫情影響下的環保政策與管控,可能會有所放緩;市場人員的流動可能會出現報復性反彈。
企業的策略
面臨疫情帶來的經營壓力,大多數的中小環保企業選擇了“硬扛”,不拖工資、不裁員,開始把業務側重點轉移到線上,尋求機會,這是十分正確的選擇。
不過面對上面我們提到的可能遇到的問題,以及挑戰背后的機遇,環保企業又該如何見招拆招,掌握主動權?
首先,在確保疫情安全控制的基礎上,盡早復工,保證訂單的順利完成與交付。
其次,加大線上業務的比重,加大網絡宣傳力度,提升品牌在行業內的度。
再次,持續進行技術攻關與創新,重視大數據等新技術的業務應用,多方布局。
后,借助環保在線等線上平臺的宣傳與客戶等優勢,獲取更多訂單和曝光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