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市政府關于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服務發展三項機制的通知
蘇府〔2020〕19號
各市、區人民政府,蘇州工業園區、蘇州高新區、太倉港口管委會;市各委辦局,各直屬單位: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疫情防控的決策部署,全力支持服務企業抗擊疫情,同舟共濟、共克時艱,在堅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統籌抓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特制訂企業用工服務、交通運輸服務、重點項目服務三項機制。
一、企業用工服務機制
(一)上線資源調劑平臺。2月17日前,上線運行“抗擊疫情人力資源調劑平臺”,整合發布全市崗位招聘信息和個人求職(含健康)等信息,鏈接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服務資源,為企業及求職者提供高效便捷服務,促進人力資源供求有效對接。
(二)建立用工調劑機制。向全市靈活就業人員、暫未復工的中小微企業及時推送用工緊缺企業需求信息,鼓勵雙方通過非全日制用工、簽訂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等靈活用工形式求職用工。鼓勵引導大中專院校、技工院校有組織向缺工企業以頂崗實習、校企合作等方式為企業提供用工,緩解企業階段性用工困難。暢通信息對接渠道,引導鼓勵受疫情影響的餐飲等服務行業企業與有用工和服務需求的企業通過協商,在明確雙方權利義務前提下,以短期借用、服務外包等形式合理調劑勞動力。
(三)實施穩崗減負政策。放寬穩崗返還條件,對受疫情影響停工但不裁員少裁員的中小微企業予以重點支持,將中小微企業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裁員率標準放寬到不高于上年度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目標(5.5%),對參保職工30人(含)以下的企業,裁員率放寬至不超過企業職工總數的20%。計劃安排8億元資金,對符合條件的企業,無需企業申請,返還其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的50%,在3月底前直接撥付至企業單位賬戶。統籌使用好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獎補資金。
(四)實施靈活用工政策。支持企業采取錯時上下班、彈性上下班等方式靈活安排工作時間,將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審批范圍擴大至所有受疫情影響企業。充分發揮民主協商作用,幫助企業依法履行民主協商程序,指導受疫情影響企業在保證安全生產和職工身體健康前提下,依法實施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通過集中工作、集中休息等方式,保證生產經營,引導職工與企業共渡難關。
(五)延緩繳納社會保險費。對受疫情影響生產經營困難暫時無力繳納社會保險費的中小企業,可申請暫緩繳納養老、失業和工傷保險費,緩繳期長6個月,緩交期間不加收滯納金。對首次申請緩繳期在2個月以內的,開辟綠色通道,辦理時限壓縮至1個工作日。
(六)大力開展線上培訓。開展“防疫”項目制培訓,對全市“三必需、一重要”企業、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備案企業、省市級誠信骨干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和各市、區認定的重點企業等開展疫情防護、安全生產、法律知識等線上培訓的,計劃安排2.7億元資金,按每人300元標準給予企業培訓補貼。對開展新型學徒制培訓、項目制培訓的企業,先行預撥不超過50%的培訓補貼資金。發布職業培訓機構線上培訓目錄,鼓勵企業、培訓機構利用線上資源開展培訓,對開展線上職業培訓并取得相關證書的,按規定給予參保職工技能提升補貼或職業培訓補貼。
二、交通運輸服務機制
(一)設立一個中心。設立由市交通運輸、公安、發改、工信、商務、農業農村、人社等部門組成的交通運輸服務中心,開通專門電話0512-68125723,實行24小時值守,負責協調運輸車輛在省內道路通行,調度防控應急物資、重點生活生產物資、企業復工人員等車船運力,針對性地解決企業運輸難等問題。
(二)建設兩個平臺。建設“蘇州市肺炎疫情防控交通運輸服務平臺”,通過蘇州市交通運輸局公眾號、網站,提供高速公路通道查詢、貨運企業查詢、通行證辦理、應急運力供給等服務。依托巴士管家APP完善“復工企業返蘇人員運輸需求服務平臺”,登記人員信息及健康情況,提供運輸服務。
(三)強化三項保障。
1.保障人員返蘇有序。在疫情防控期間,按照“防運并舉、分類指導、突出重點、周密部署”的原則,對經各地認定的復工企業返蘇人員實施“站到站”的包車運輸,建立專業的運輸保障隊伍,用工企業派員隨車管理,核實人員信息后統一乘車出行,依托出發站、到達站及企業節點的疫情聯防聯控,強化復工企業返蘇人員防控措施,為客運車輛配發應急物資及人員運輸車輛通行證,由應急綠色通道優先便捷通行。
2.保障物資運輸暢通。嚴格執行“一斷三不斷”政策(堅決阻斷病毒傳播渠道,公路交通網絡不能斷、應急運輸綠色通道不能斷、必要的群眾生產生活物資運輸通道不能斷),實現市內通道暢通,強化省內通道協調,保障公路路網暢通。在已開通高速公路出口,增設綠色通道,優先保障疫情防控物資、生活必需品、重點生產物資運輸;在部分未開通的高速公路出口,開設貨運專用通道,提高貨車通行效率。為貨運車輛優化應急物資及人員運輸車輛通行證的辦理和審核流程,實行通行證網上自助辦理,落實應急運輸綠色通道政策??茖W調度應急車船運力,利用多渠道充分調動社會運力資源,保障物資運輸。
3.保障道路運輸安全。督促企業認真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嚴格遵守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疫情防控措施要求,保障運力充足、車況及駕駛員從業狀態良好。認真做好場站、車輛、人員的安全檢查和疫情防控檢測,嚴格控制交通運輸工具客座率,通過動態監控系統強化運輸過程監管,切實保障運輸安全。
三、重點項目服務機制
(一)持續跟蹤項目招引。梳理全市各地近期在手、在談外資大中項目進展,逐項建立序時進度表,實行專人專線密切跟蹤,做到聯系不斷、工作不斷、推進不斷。做好對在談外資項目受疫情影響情況的監測、收集和分析工作,針對性做好優質項目落戶、運營服務。充分運用“開放創新合作熱力圖”,擴大發布渠道和知曉度,建立健全熱力圖工作機制,引導統籌招商引資工作。
(二)開拓多元招商渠道。制定對外招商擴展新渠道實施細則,用好用足市本級招商獎勵專項資金,充分調動各種招商資源。強化網絡、電信等信息化招商方式應用,密切保持與投資者、外資企業和境內外商協會、投促機構、中介機構等的溝通聯絡,提前開展境外和規模型招商活動籌備工作。堅持以商引商,重點關注跨國公司、投資者及其在蘇企業和優質產業項目投資方在華地區總部、本地關聯企業。
(三)建立項目服務清單。全面摸排市級重點項目進展情況,提高調度頻率,調整重點項目月報制度為周報制度,通過蘇州重大項目平臺對項目進度實施動態跟蹤,分類匯總項目單位提出的資源要素、金融支持、用工保障、物流運輸、原料供應、前期報批等方面的需求和問題,形成項目服務清單,保證要素跟著項目走,實行責任化推進。
(四)落實即時會辦制度。市、縣(區)兩級分別成立包括發改委、資源規劃局、財政局、生態環境局、行政審批局、水務局、住建局、交通局、人社局、金融監管局、供電公司等部門在內的會辦小組,加密會商會辦頻度,以項目服務清單為基礎,實行“馬上會辦”,及時響應企業需求,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優化完善網上辦公,利用“云平臺”加強與項目單位的密切聯系,強化聯絡薄弱環節,統籌推進項目建設。
(五)強化全程代辦服務。對重點項目建立分級委托代辦服務機制,每個項目明確代辦負責人和聯絡員,提供全程無償代辦服務,拓展線上幫辦服務。完善以“網上辦”為主、“預約辦”為輔的辦事流程,開通在線咨詢服務,采取網絡、視頻等方式做好項目評估評審,使用網上申報、郵遞等手段進行申請材料遞交和辦理結果送達。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各地各部門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加強組織領導、壓實工作責任,認真落實三項服務機制,主動對接、全力服務,盡大努力幫助企業減少疫情影響,有序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各項工作。要建立健全目標管理、監督檢查和責任約束機制,科學分解階段性工作目標任務,定期調度工作推進情況,確保政策落地見效。要加強上下聯動,強化信息共享,壓實工作責任,牽頭部門要對政策落實情況進行跟蹤評估問效,實行動態管理。
(二)提升服務效能。加快完善規范便捷的操作辦法,全面提升服務效能,采取告知承諾制、網上申報、不見面審批等方式,簡化材料、優化流程,全面壓縮審批時間。持續跟蹤企業需求、聚焦企業關切,及時優化完善相關政策及經辦流程。建立健全企業服務聯系掛鉤機制,搭建解難綠色通道,實施專人服務、“一企一策”,加快推動重點企業、重點項目開工復工。
(三)加大宣傳力度。各地各部門要加大政策宣傳推廣力度,通過主流媒體、政府網站、微博微信等平臺載體,多渠道、多形式向企業、項目單位主動推送政策、宣傳政策、解讀政策,使企業充分了解政策、掌握政策、用好政策。要跟蹤做好政策落地成效的宣傳報道,提振企業發展信心,加快項目建設進度,為努力完成全年工作目標任務營造良好氛圍。
(四)嚴明工作紀律。各地各部門要切實強化全局意識、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堅持全市工作“一盤棋”,一手抓疫情防控不放松,一手抓服務發展不動搖,統籌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要嚴格依法實施防控措施,切實規范執法行為,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真正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市政府將組織開展政策執行情況專項督察,對領導不力、措施不當、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玩忽職守等造成后果的,依法依規嚴肅追責問責。
蘇州市人民政府
2020年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