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147個項目!這是2020年滇池治理制定的“小目標”。
滇池位于昆明主城區西南側的西山腳下,有著“高原明珠”的美稱。但與此同時,滇池是一個典型的半封閉寬淺型湖泊,入湖水量少,水體自凈能力極差。因此,滇池一旦被污染,比其他湖泊更難治理。如何讓循環緩慢的“老邁”滇池重煥活力?從“九五”規劃開始,每一個五年規劃都把滇池水污染防治工作納入國家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五年規劃。
截至2019年8月,滇池治理工程項目已完工36個,正在建設91個。在源頭治理上,圍繞加快農業農村面源污染防治項目建設,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和固體廢棄物分類收集,強化農村固體廢棄物污染治理、農業減肥減藥和污水收集處理多個方面,深入實施滇池治理工程,重點抓好滇池流域“上截、中疏、下泄”、水質提標等重點項目。
“我們嚴格施行滇池周邊禁建區內禁止一切建設,限建區內限制建設,落地晉寧的項目環評要達標。”昆明市滇池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已制定并出臺《昆明市調蓄池分類管理考核辦法》,制定“一池一策”“一庫一策”。加速實施流域水環境治理全過程量化與精細化管理,“一河一策”推進河道綜合治理,精準提升滇池水體水質。
在城鎮污水處理方面,昆明加速實施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加強排水管網系統建設,全面消除老舊城區、城中村和城鄉接合部管網空白。繼續采取控制城市面源和雨季合流污染、治理入湖主干河道及支流溝渠、完善流域截污治污系統、優化流域健康水循環等一系列措施。尤其是強化完善污水收集處理系統,推進雨季溢流污染控制。
落實財政支持政策,制定污水處理廠“一廠一策”系統化整治方案,加快推進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僅在2017—2018年,昆明已累計收繳生態補償金13.9億元,收繳的生態補償金全部用于滇池保護治理。近20年來,各級政府累計投入近500億元人民幣治污,基本建成環湖截污治污系統、健康水循環體系、生態修復與建設等工程。
期間,通過全面實施截污治污,點源入湖污染大幅削減,實施農業農村面源治理,面源入湖污染得到控制。而要實現科學治污、精準治污,還要進一步查清滇池底泥所含污染物的量、釋放能力和對滇池水質的影響。這其中,科學地實施污染底泥疏浚是清除和減少內源污染的有效手段,污染底泥疏浚及處置工程是滇池綜合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通過多年堅持不懈的綜合治理,滇池滇池歷經了水質由好變壞再緩慢改善的過程。如今36條出入滇池河道以及滇池周圍工業、農業、生活污染源基本實現截污導流,河道生態環境和水質改善明顯。“該上的工程都上了,然而后面要啃的骨頭會更大更硬,滇池治理即將進入另一個攻堅克難的新時期。” 當前,滇池治理還存在老城區雨污合流、雨季溢流污染嚴重、支流溝渠截污不徹底、農業面源污染、村莊污水未全面治理、水質仍然不穩定等問題。
下一步,昆明市將加快實施滇池保護治理“三年攻堅”任務,把水環境治理和水生態恢復放在并重的位置上。2020年,滇池流域還將實現削減化學需氧量23608噸、總氮8528噸、總磷589噸。同時年內完成環湖的淤泥河、白魚河和白魚口水質凈化廠超極限除磷深度處理設施建設。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