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2019年,對于環境企業來說,即是寒冬,也是“摸爬滾打”的一年。近兩年的市場變革,使不少企業在經歷資金、業務等危機后,發生重大調整變動,在新格局中重新找尋自己的位置。其中,不乏環境上市公司的股權變動。
中國水網對發生股權變動的上市公司2019年度業績預報情況進行了梳理統計。數據顯示,在這些樣本企業中,喜憂參半,仍有半數企業業績同比下降/虧損。同時,也有部分企業完成調整,實現同比增長/扭虧為盈,迎來業績拐點。
碧水源
股權受讓方:中國城鄉,未控股
業績預報:同比增長5-15%
過去的兩年內,碧水源經歷了一路凱歌后的回落低迷。在2018年度及2019上半年,這個在業內看來相當靈活頑強的公司,業績出現明顯下滑。
在碧水源2018年年報中,對公司業績情況作了總結分析:過去,公司通過獨有的技術與產品,使公司一直保持較高且穩定的毛利率。隨著公司業務的快速擴張,大量PPP項目中增加較多非公司核心技術的工程業務,導致公司整體毛利率隨業務擴大而有所降低。據此,碧水源提出,隨著國家對PPP項目的整頓及行業目前調整的趨勢,公司未來將逐漸回歸到以城鎮鄉的污水處理與再生的主營業務上來。
2019年6月,碧水源的股權轉讓正式落地:實控人文劍平及其他三名股東合計向中國城鄉轉讓 3.21億股,占總股本的10.18%,股權轉讓款28.69億。
業務調整+國資入股,使碧水源在2019年度的下半年出現反彈,接連拿下了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城鎮污水處理項目二標段(51億)、黑龍江大慶城鎮污水處理項目(5.475萬噸/日),呼和浩特辛辛板污水處理廠深度處理工程(20萬噸/日)、章蓋營污水處理廠深度處理工程(12萬噸/ 日)、永川區鎮級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和跳蹬河污水處理工程等、漳州市東墩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總承包項目(13萬噸/日)等多項城鎮污水項目,為MBR產品的應用及未來經營業績的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今年1月碧水源發布的2019業績預報中提到,2019 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預計較上年同期有所上升,主要是因為公司在下半年調整了發展方向和業務模式,項目推進加快,使得公司業績得到了全面恢復。同時在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中國城鄉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入股公司后,對公司的協同效應逐漸釋放,使得公司業績穩步上升。
中建環能(環能科技)
股權受讓方:中建啟明,控股
業績預報:同比增長:10-30%
2018 年 10 月 16 日,環能投資、倪明亮與“中建啟明”簽署《股份轉讓協議》;2019年1月,環能科技完成股份轉讓,中建啟明持有182,809,171股,占總股本的27%;環能投資持有92,348,832股,占總股本的13.64%。中建啟明成為環能科技控股股東。
中建啟明控股股東中建集團,中建集團早在2013年啟動“新藍海戰略”,涉足水務板塊。2013年12月,中建集團整合全系統優質水務、環保產業資源組建了中建水務環保有限公司。中建系與環能科技存在重組的業務互動契機。隨后,“環能科技”更名為“中建環能”。
入股后,中建環能在公告中提到,公司將利用中建集團的平臺及渠道優勢,根據自身發展戰略及市場變化情況,圍繞核心客戶需求,積極有效地提供多層次服務,有序擴大公司業務規模、加強技術能力沉淀。
中建集團的平臺及渠道優勢,對于中建環能直觀的影響,體現在了公司也集中的關聯交易部分。2019 年12月30日,中建環能公告2019年日常關聯交易情況,公告顯示,公司與中建集團至公告日已發生2.91億元關聯交易。交易類別為向關聯人銷售產品、商品,以及向關聯人提供勞務等事項,關聯方包括中建水務環保有限公司、中國建筑一局(集團)有限公司、中建安裝集團有限公司等。這部分關聯交易,成為了中建環能的重要增長點之一。
國禎環保
股權受讓方:長江生態環保、三峽資本,控股
業績預報:同比增長10-20%
2019年9月,國禎環保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國禎集團擬作價12.77億元協議轉讓公司15%股份。受讓方為三峽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長江生態環保集團有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三峽資本控股有限責任公司。轉讓完成后,受讓方(長江環保集團、三峽資本)所持股份占公司股份總數的26.63%,將成為國禎環保第一大股東。
根據協議內容,長江環保集團將支持國禎環保積極參與共抓長江大保護工作,支持國禎環保在長江環保集團主導的長江大保護項目中開展智慧水務、管網檢測及修復等運維服務,未來三年內每年承擔不低于長江環保集團主導的新增項目中30%的運維服務保障職能。可以想象,長江環保集團主導新增項目中的30%,將為國禎環保帶來巨大增量。
國禎環保總結增長的主要原因為:報告期內公司在手訂單及項目穩步推進與實施,公司在建項目陸續投產運營,水環境運營規模不斷增長,經營質量穩步提升。據了解,在2019年度,國禎與長江生態環保集團在水務項目方面已開展合作,包括聯合中標蕪湖市城區污水系統提質增效(一期)PPP項目(90.58億)、安徽省蕪湖市城區污水系統提質增效(二期)PPP項目(25.57億)。這部分聯合中標的水環境業績,成為了國禎2019年度營收增長的重要組成部分。
雪浪環境
股權受讓方:新蘇環保產業集團,未控股
業績預報:同比增長86-115%
2019年8月16日,雪浪環境實際控制人楊建平、許惠芬以及股東無錫惠智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無錫惠智”)、楊珂、楊婷鈺與新蘇環保共同簽署了《股份轉讓框架協議》。上述股東擬向新蘇環保產業集團或其指定主體轉讓合計持有的公司4207.05萬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20.21%。股權轉讓完成后,新蘇環保產業集團將成為公司第二大股東。對于引進國資的目的,公司董秘汪崇標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并非紓困,是作為戰略投資者引入公司。”
在2017年及2018年連續兩年增收不增利后,至2019年度,雪浪環境業績保持了穩定的增長態勢。一方面,受益于下游垃圾焚燒發電行業的高景氣度,疊加環保標準的要求提高,對煙氣凈化系統的需求增加,訂單同比快速增長;另一方面,由于雪浪環境布局危廢,收購原參股企業南京卓越51%股權實現控股,且參股公司上海長盈也貢獻了部分投資收益,為公司帶來了新的利潤增長點。
值得一提的是,新蘇環保產業集團在綠色能源板塊,有大量工業污泥資源化案例,包括馬鞍山綠鑫危廢污泥資源化綜合利用項目、無錫江豐危廢污泥資源化綜合利用項目等,與雪浪環境向危廢的探索方向相契合,或將成為協同發展的重要增長點。
興源環境
股權受讓方:新希望投資,控股
業績預報:扭虧為盈
2018年度,興源環境計提商譽減值損失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減值損失導致公司業績虧損,年度凈利潤虧損12.72億元,市值從高的321億縮水到60億左右。
2019年3月,興源控股公告稱,擬將所持有的公司部分股份通過協議轉讓或其他等方式轉讓給新希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預計本次轉讓所涉及的股權比例為23.6%。4月,過戶完成,新希望投資集團成為興源環境控股股東。
在主業之外,新希望集團多次關注畜禽糞便治理、畜禽養殖業綠色發展等問題,提出種養結合模式是解決環保問題的重要途徑。因此,興源環境把與新希望體系內部的協同發展作為重要的業務方向,積極配合農牧板塊在現代養殖業中的快速布局,全面推進畜禽糞污處理及資源化利用相關業務的發展。
以伊春項目為例,今年8月,伊春市政府與新希望集團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旨在推動伊春生態環境進一步提升優化,助力伊春森林食品產業發展,形成伊春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新格局。在12月,興源環境便成功簽訂《伊春市小興安嶺—三江平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建設項目工程總承包合同》,合同金額11.5億元。
公告顯示,在2019年二季度時,隨著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變更的完成,在新控股股東流動性的大力支持下,興源環境流動資金緊張局面就已趨向緩解,經營效益已得到改善,報告期末扭轉了虧損的局面。
中創環保(三維絲)
股權受讓方:周口城投園林,未控股
業績預報:扭虧為盈
2019年8月,三維絲發布公告稱,大股東羅紅花將所持公司5785.43萬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15.01%)所對應的表決權、提案權全部委托給周口市城投園林綠化工程有限公司(下稱“城投園林”)行使。本次權益變動前,城投園林持有三維絲9.83%股權,接受表決權委托后,可行使三維絲共計24.83%股份所對應的表決權等權利,成為擁有表決權比例高的股東。不過,三維絲仍無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
盡管在過去一年中,三維絲內部的“宮斗”仍在繼續,但在幾方推動下,公司成功扭虧為盈。其中助力包括:周口城建承諾將為三維絲及子公司發行債券、銀行貸款等提供不少于10億元的流動資金支持或擔保支持,并利用自身資源優勢,為三維絲提供必要的業務支持;上海中創及其一致行動人擬于2019年6月10日至2019年12月9日期間增持不少于公司總股本的10%的股份等。
報告期內,子公司珀挺機械工業(廈門)有限公司經營繼續虧損,公司對其計提商譽減值1.04億元,公司通過置換交易剝離了該公司,減少了該公司經營虧損對公司的影響并取得了約5,400萬元的轉讓收益;同時公司剝離了子公司北京洛卡環保技術有限公司,減少了該子公司的經營虧損對公司的影響并取得了約2,900萬元的轉讓收益;通過與珀挺機械工業(廈門)有限公司的置換交易,江西祥盛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自2019年11月起納入合并范圍,增加了公司利潤約1200萬元。
據悉,在股份轉讓辦理完成之后,上海中創持有公司19.65%的股份,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1月6日晚間,三維絲發布擬變更公司名稱公告,稱擬將公司名稱“廈門三維絲環保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廈門中創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權之爭也或將塵埃落定。
值得一提的是,在發生股權變動的環境上市公司之外,也有不少企業通過自身努力迎來了2019年度的好收成。上市公司年度業績預報顯示,維爾利、永清環保、僑銀環保、旺能環境等公司,均在2019年度得到向好的發展。寒涼猶在,但相信,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