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數據顯示,我國建筑垃圾的數量已占到城市垃圾總量的30%-40%!
2017年我國共產生建筑垃圾達16億噸,截止至2018年中國建筑垃圾產生量約為17億噸。以500-600噸/萬平方米的標準推算,到2020年,我國還將新增建筑面積約300億平方米,屆時,我國建筑垃圾產生量將達到峰值,預計會突破30億噸。
建筑垃圾會對生態環境產生長久的、大范圍的危害,會造成大氣污染和土壤污染。為解決這體量巨大的建筑垃圾,北京建筑大學教授陳家瓏強調,解決建筑垃圾問題關鍵的出口在于資源化利用。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建筑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建筑垃圾再生具有利用率高、生產成本低、使用范圍廣、環境與經濟效益好的突出優勢。建筑垃圾中的廢鋼筋、廢鐵絲、廢電線等金屬,廢竹木材和磚、石、混凝土等廢料,經處理后,可以再加工制造成各種規格的鋼鐵,或用于砌筑砂漿、抹灰砂漿等。
目前我國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率不足10%,根據《循環發展行動》,到2020年,我國城市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率要達到13%。即便如此,我國相比歐盟國家建筑垃圾的資源利用率(50%)和日本韓國的建筑垃圾利用率(97%)仍相差較大。
除此之外,各地方也發布了相關政策加強建筑垃圾資源利用率。比如,北京朝陽區計劃在3年內處理200萬噸建筑垃圾,資源利用率達95%;河南預計在2020年建筑垃圾利用率達70%;山東推進建筑垃圾資源化的利用,利用率達60%......
陳家瓏曾在會議中指出,我國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仍存在產生者不負責、找地難、產品的應用難、源頭沒分類等困境。對此他瓏建議,推進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需要政企合作,重點解決進口和出口,解決費用;另一方面要有健全自身的產業鏈,從源頭一直到產品應用的打通,同時注意協同處置包括跟生活垃圾協同處置。
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推進的過程中,還有一個問題。由于“鄰避效應”等原因,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項目批地難,堆放場地不足、“再生”受限的情況下,建筑垃圾的跨區域處置,成為迫不得已的選擇。
對此,有業內人士建議建立建筑垃圾城際協作處置機制,將區塊鏈技術導入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產業創新應用,積極主動引入國內和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先進技術和企業,與各地城建集團共同打造“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示范點,根據城市規劃要預留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地塊。
另一方面,由于國家、省級層面對建筑廢棄物跨市域處置尚無明確規定,土地供應緊張的一線城市與周邊城市不愿建立城際協作處置機制。這就需要相關部門出臺建筑垃圾城際協作處置機制,推進試點 “建筑垃圾調劑平臺”。
隨著未來我國逐步實行垃圾分類制度,未來有望達到90%以上的城市可回收垃圾比例,在此基礎上,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也會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