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9日,四川省生態環境廳與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四川省分行簽訂合作協議,未來3年,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四川省分行將力爭為四川生態環境領域重點項目提供總額不低于500億元的融資支持。
5月19日,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再與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分行簽訂合作協議,擬在未來3年內,為四川省生態環境企業和項目提供不低于500億元意向性信用額度支持。
短短20天,四川簽下千億融資合同,生態環境治理決心可見一斑。
那么就來梳理一下,四川生態環境治理究竟是在怎樣的“硬核任務”下,提出了資本需求。
4月,四川省公開2020年700個重點項目名單,其中包括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項目29個:
成都市東安湖改造工程、華鎣山鄉村振興示范區、三江流域生態涵養、成都市龍泉驛區驛馬河生態修復工程、毗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一期)、成都環城生態區生態修復工程(二期)、錦繡天府健康谷五大湖區重大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一期);
德陽高新區水系綜合整治項目、達州市固體廢物綜合處置中心、開江縣寶石橋水庫水資源保護利用工程、攀枝花市生活污水處理項目、宜賓市資源循環利用基地、自貢市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自貢市循環經濟產業項目、樂山市城鄉污水治理項目、內江市沱江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項目、內江市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建設;
內江城鄉生活垃圾處理項目、綿陽木龍河黑臭水體整治項目、綿陽市草溪河綜合整治工程、遂寧市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全市統一建設運營項目、遂寧市城鄉垃圾處理設施全市統一建設運營項目、西昌市東西海三河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
羅江周家壩生態濕地保護及資源循環利用項目、德陽市餐廚垃圾及市政污泥處理(一期)、瀘州二道溪污水處理廠三期工程、大河流域(火車南站段)水環境及沿線綜合整治項目、廣安市危險廢物處置中心、營山縣固廢循環經濟產業園。
《關于推進全省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置工作的指導意見》中指出:
確保2020年全省持續保持90%以上行政村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農村生活垃圾收轉運處置體系覆蓋90%以上的行政村和自然村,再生資源回收網點覆蓋30%以上的行政村;
到2023年,全省生活垃圾收轉運處置體系覆蓋所有行政村,再生資源回收網點覆蓋60%以上的行政村,實現保潔員配備合理、管理有效,村組保潔工作運轉有序;
到2025年,基本建立“垃圾分類有特色、轉運設施較齊全、村莊保潔見長效、資金投入有保障、監管制度較完善”的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體系。
為了加快全省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鼓勵更多的城市空氣質量達標,四川省生態環境廳設立1.5億元環境空氣質量激勵資金,其中年度目標任務激勵資金占70%,同比改善激勵資金占30%。
《〈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四川省工作方案〉2020年度實施計劃》表示:
各級人民政府要建立土壤污染防治資金投入機制,統籌相關財政資金,加大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支持力度。通過推行綠色信貸、PPP、政府購買服務、綠色金融、市場融資等方式,鼓勵各類投資主體進入土壤污染防治市場,完善“以獎促防”“以獎促治”“以獎代補”等激勵政策,推進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四川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推進方案》表示:
到2020年底,全省50%以上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污水處理率和資源化利用率明顯提高,生活污水亂排亂放現象明顯減少;
到2021年底,全省60%以上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生活污水亂排亂放現象得到有效管控;
到2022年底,力爭全省65%以上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農村人居環境質量明顯提升,走出具有四川特色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之路;
加大投入力度,統籌各項涉農資金,打好政策資金“組合拳”,建立政府扶持、群眾自籌、社會參與的資金統籌機制。
按照四川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的介紹,“十四五”全省生態環境治理的投入需求將超過7000億元,僅2020年21個市(州)有投資需求的生態環保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就有375個,計劃總投資約1266億元。
目前,全省各地前期落實籌資約466億元,尚有融資需求超800億元。
因此,四川省生態環境廳簽約后,將深入開展4項工作——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國家戰略、推進成德眉資同城化生態環境保護,持續加強長江、黃河上游保護修復,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和推進環保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