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十三五”各項計劃收官之年,環保也不例外。自然的,“十四五”規劃也要做起來了。
1、
2020年5月15日,生態環境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透露,已經啟動了“十四五”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規劃的編制工作。
主要圍繞著空氣質量改善和主要污染物減排量方面來設計目標,包括針對臭氧的兩項前體物VOCs和氮氧化物設計減排目標。同時,也會加強PM2.5與O3協同控制,積極推進產業、能源、運輸、用地四大結構調整優化。
并且,加強區域聯防聯控和重污染天氣應對,進一步提升環境監測和執法監管能力,推進大氣環境管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2、
2020年4月29日,生態環境部組織召開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和全國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編制試點工作進展調度會。
流域規劃試點地市:廊坊、四平、哈爾濱、湖州、東營、濟寧、廣州、璧山區、銅川、渭南
海洋規劃試點:上海、深圳、錦州、連云港
據悉,廊坊、湖州、璧山區、銅川、渭南等5個流域規劃試點地市和4個海洋規劃試點地方政府已于4月下旬陸續開展實地調研,擬于5月上旬深入開展實地調研。
3、
2020年4月2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召開視頻交流會,加快推動“十四五”工業節能戰略研究,來自鋼鐵、建材、石化化工、輕工、紡織等重點行業和節能領域的專家參會。
會上主要探討了產業結構升級和能源消費結構優化的潛力,梳理了“十四五”期間可以重點推廣的先進節能工藝、技術、裝備,研究了節能標準化、能源管理體系建設等節能管理措施建議。
4、
2020年2月17日,生態環境部印發《“十四五”國家空氣、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網設置方案》。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透露,“十四五”國家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點位優化調整工作已基本完成,點位數量將從當前的1436個增加至近1800個,實現地級及以上城市和國家級新區全覆蓋。
“十四五”末期國家大氣顆粒物組分監測網要覆蓋全國PM2.5超標的城市。
關于地方——
5、
宿遷市“十四五”固體廢棄物污染防治規劃即將開始編制,相關部門就擬建設的固體廢棄物污染防治項目、綜合利用項目以及政策需求展開調研,調研重點內容包括:
一、項目類
(一)工業污泥,包括工業污水處理廠污泥、污水沉淀池沉淀物、氣浮池殘渣等。
(二)廢棄包裝材料,如廢棄包裝紙箱、木箱、塑料桶等。
(三)工業下腳料,如紡織服裝業廢布條等。
(四)廢礦物油。
(五)廢棄的危險化學品,包括工業廢棄危險化學品以及教育科研單位的實驗室廢棄物、過保質期的化學物品,如廢酸、廢堿等。
(六)其他固體廢棄物,如生活過程中產生的廢鉛蓄電瓶等危險廢棄物。
二、政策類
宿遷市“十四五”期間在固體廢棄物管理方面需要出配套政策。
三、建議類
(一)宿遷市固體廢棄物管理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
(二)宿遷市固體廢棄物管理需要重點加強、支持的工作事項。
(三)其他與固體廢棄物管理相關的建議。
6、
寧夏發布《“十四五”項目謀劃指南》,關于節能環保產業,將支持:
發展高效節能、先進環保、資源循環利用等節能環保產業,重點支持電機及拖動設備、余熱余壓余氣利用、高效儲能、節能監測和能源計量、高效照明產品及系統、綠色建筑材料,水污染防治裝備、大氣污染防治裝備、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裝備、智能水務、大氣、水、土壤環境污染防治服務,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建筑廢棄物、餐廚廢棄物資源化無害化利用、汽車零部件及機電產品再制造、資源循環利用服務。
項目總投資規模一般應不低于3000萬元,企業自有資金比例原則不低于總投資的1/3。
在生態環保部分,環境污染治理重點工程包括:
城鎮生活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集污管網建設項目;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生活垃圾收集轉運項目;餐廚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處置項目;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資源化利用項目等。
重點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包括:
河道(湖庫)水環境綜合治理、城鎮飲用水水源地治理、流域可持續發展等項目類型,以及推進水環境治理和可持續發展的其他類型工程。
7、
《關于做好浙江省水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的通知》發布,要求全面梳理問題、深入分析原因、科學提出對策、精準落實項目。
2020年2月底前,各市根據《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編制技術大綱》要求,收集整理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經濟社會等方面數據,填寫相關調查表并提交省生態環境廳。
2020年3月底前,各市根據“十四五”控制單元初步劃分結果,各控制單元水生態環境質量目標和各地實際,全面分析各控制單元存在的水生態環境問題及問題成因。
2020年4月底前,各市根據控制單元水生態環境問題、成因分析結果,提出與問題相對應的任務措施,形成各市“問題、成因、任務、項目”清單,并提交省生態環境廳。
2020年5月底前,各市初步建立水生態環境項目庫,明確項目建設地點、建設規模、實施期限、投資規模等信息。
2020年8月底前,各市配合省生態環境廳開展調研交流,確定各流域、水系重點工作任務和指標目標。
2020年12月底前,各市完成本市《“十四五”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并報市政府同意后印發。
8、
湖南株洲發布《株洲市“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基本思路》,總體目標:
到2025年,進一步實現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明顯減少,生態系統穩定性顯著增強,人居環境進一步改善,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為2035年達到“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遠景目標的實現打下堅實基礎。
重大項目包括:
以清水塘工業區為重點的重金屬污染防治;工業企業揮發性有機氣體整治;“醴陵市淥江上游流域水污染防治”;將環保產業作為株洲•中國動力谷“3+5+2”產業體系中5個新興產業之一列入重點建設,實現2025年環保產業規模達到4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