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宣傳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進一步加強典型宣傳,充分發揮典型案例的示范引導作用,近期,我們推出“綠色發展示范案例(江蘇篇)”系列文章,展示江蘇省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協同推進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保護的生動實踐。
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時,提出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把“環境美”作為新江蘇建設的重要內涵,明確要走出一條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園區經濟占據江蘇經濟的半壁江山,是江蘇經濟的特色名片。省級以上產業園區匯集大量工業企業,創造了江蘇50%以上的地區生產總值,實現了60%以上的固定資產投資、80%以上的進出口總額,產業園區既是全省經濟綠色發展的主陣地,也是治污攻堅的主戰場。
2019年,江蘇省生態環境廳牽頭制定了《江蘇省產業園區生態環境政策集成改革試點方案》,圍繞優化環境準入管理、實行嚴格的生態環境監管、統籌推進園區污染治理、完善支持綠色發展有效措施等四個方面出臺16項改革舉措,選取10個園區開展改革試點。
產業園區項目落地難、治理成本高、環保基礎設施不完善、一些隱性的環境違法問題查處難,這是很多產業園區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面臨的共性問題,制約著產業園區的高質量發展。對于這些問題,僅靠單一政策來解決,效果往往不明顯。只有綜合施策、集成發力,遵循經濟學規律激發綠色發展動能、勢能,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粒稻米只能算是一種谷物,做成米飯才算是食物。
所謂“集成”,就是運用系統性思維進行整合、裂變,加倍釋放能量,實現政策效果質的提升。致力從“小切口”入手解決“大問題”,切實打通產業園區綠色發展的“后一米。
目前各試點園區初步形成具有推廣示范意義的改革項目56個,在三個方面成效尤為明顯。
一是深化環評審批改革,優質項目落地更加便捷。泰興經濟開發區,一個規劃面積為6.39平方公里的藥妝產業集聚區正拔地而起,這個集聚區將重點發展以日化用品為主,兼顧醫藥、保健品、日用品等的大健康產業,真是得益于集成改革政策,集聚區才能落地,項目才能落戶。蘇州工業園區開展研發載體綜合環評,對入駐的符合環評要求的研發項目,簡化審批流程。常州中關村科技園結合環評審批承諾制改革,推行“先批后審”,提高審批效率。
二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污染防治能力明顯提升。吳江紡織產業園建設焚燒污泥供熱工程,在解決污泥問題的同時,增加了蒸汽熱能,取得多方面效益。南京江北科技園、吳江紡織產業園利用園區污水處理廠尾水建設人工生態濕地工程,通過生態自凈既減少了污染負荷,又擴充了環境容量。
三是創新環境治理模式,服務企業水平得到增強。江陰高新區成立“綜合金融服務中心”,搭建綠色金融平臺,集聚銀行、券商、產業資本等各類金融服務機構,為企業提供“一站式”綠色金融服務。海安紡織產業園建設印染同質廢水預處理設施,相城高新區建設噴涂污染集中治理設施,蘇宿工業園建設園區共享污水處理設施,通過“集約建設,共享治污”,幫助中小企業降低污染治理成本。以打造嚴格制度高水平保護生態環境示范區為目標,對于試點園區內的企業,實施全過程、標準化管理。將環境監管方式由原有的人工監管為主,向綜合運用工況用電監控、物料衡算等現代化科學手段轉變,實現陽光生產、透明生產。
打破窠臼、謀求蝶變。生態環境政策集成改革,是一項服務發展的綠色工程,是政府管理理念進步、管理方式變革、管理手段創新工程,更是江蘇省努力為全國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積累經驗、提供示范的深度探索。
通過生態環境政策集成改革,充分發揮政策集成效應,打通生態環境治理上的“堵點和“痛點”,有效治理污染、減少排放,不斷推動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同時,在排污總量使用、綠色金融補貼等方面賦予產業園區更多的自主權,加快推動產業園區綠色發展、轉型發展、高質量發展,實現產業園區“環境美”與“經濟強”并駕齊驅。
原標題:江蘇推進產業園區生態環境政策集成改革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