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發展的趨勢是中低端向中延伸;綠色發展;低碳發展;智慧化工;園區化。”中國化工信息中心展覽事業部總經理/教授級高工、全國化工節能(減排)中心秘書長王武說。
王武是在
5月27日上午10時接受環保在線云訪談(
點擊進入直播間)時作出上述判斷的。他指出,石油和化工行業發展的機遇期,在于我國未來30年將持續釋放大量的高質量需求,石油和化工行業的需求量同樣十足可觀,因此可以斷定存在戰略發展期。
掃描二維碼進入直播間觀看回放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石油和化工行業面臨的減排壓力巨大。直面挑戰,提升石油和化工行業的節能減排水平,已經成為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點任務之一。
王武介紹,我國在資料緊缺年代時采用了粗放式發展模式,導致近年來大宗石化產品基本處于過剩和嚴重過剩狀態。石油、天然氣過分依賴進口,尤其是石油對外依存高達70%,我國面臨著能源安全和危機問題。與此同時,粗放式發展模式又帶來了大量的浪費和排放問題。
“石油和化工行業,其產業特點在于諸多工藝是高溫、高壓、多副產品,節能減排壓力大。從可持續發展及人民高質量生活的要求來看,石油和化工行業必須解決節能減排現存的問題。”王武分析說。
如何對癥下藥,有效提升石油和化工行業的節能減排水平?王武給出了三條途徑:第一,走清潔生產路線,減量化,對原料吃干榨盡,延伸產業鏈或者減少副產品的產生,盡量實現“零排放”;第二,解決節能減排中的技術裝備問題,淘汰改造落后工藝和裝備;第三,精細化管理,在節能問題上的浪費很多是管理問題,包括技術參數設置、管理措施流程不合理等問題帶來的,減排也面臨同樣的問題。
談及疫情對石油和化工行業的影響,王武表示,正向影響體現在醫藥產品和設備的需求激增,如聚丙烯、維生素等原料藥等;負面影響則是人們生活出現一定程度的停擺,造成需求下降。立足長遠,城鎮化、高質量發展、人民群眾高質量的生活方式等,吃穿住行醫用都與石油和化工行業息息相關。“從企業的角度來看,過緊日子更多應該從未來發展需求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來考慮,看準方向,抓緊技改,苦練內功,解決瓶頸,做到長期可持續發展。”王武說。
據介紹,全國化工節能(減排)中心(簡稱“NCECC”)是原化工部在1992年批準建立,其工作宗旨是推進化工行業節能減排先進技術應用,推廣經濟合理的行業環境保護的污染防治技術、資源綜合利用技術、生態保護技術和清潔生產技術,并集中政府、國內外各種資源,服務于政府、社會、企業,促進化工行業節能減排業務的發展,現掛靠于中國化工信息中心。NCECC設專家委員,來自行業協會、企業、科研院所等,參與NCECC的相關活動,目前有專家百余名,覆蓋從節能到減排各類技術專家。NCECC提供各項專題技術會議平臺,如余熱、節能、環保專題技術交流會;提供環境與能源管理咨詢,如綜合節能減排診斷、能源管理與規劃、清潔生產規劃、碳資源管理等。
中國化工信息中心前身是1959年的化工部情報所,1979年的化工部標準所,1984年的化工部經濟信息中心,為國家行業提供決策支撐和知識服務的機構。現主要業務咨詢產業,行業管理咨詢(市場、HSE、節能、競爭情報、標準等,工程咨詢等;文化產業,13種期刊雜志,2個核心期刊《現代化工》、《化工新型材料》,1個期刊方陣期刊《中國化工信息》,一個品牌《中國化學工業年鑒》,會展業務,每年自辦展覽中國化工展(至今19屆)、
中國石油和化工水處理技術及裝備展(至今16屆)、中國工業(越南)品牌展等,自辦會議50多場,有檔案館和博物館,國家工程圖書館等;電子商務;數據中心。結合節能減排中心工作,可以為企業提供碳盤查、核查、清潔生產審核、能源審計、節能診斷和平臺宣傳展示等。

值得一提的是,5月26日14:30~16:30,由中國化工信息中心主辦、全國化工節能(減排)中心承辦的“
智慧未來石油和化工行業水處理智慧化交流會” (
點擊進入直播間)已順利在2020視環會-公益展完成線上直播。各有關單位專家領導、水處理行業同仁共同參加了本次會議,就石油和化工行業水處理智慧化發展的新思維、新路徑、新技術進行了深入探討,對推動石油和化工行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提升環境保護意識,促進企業節能減排和降本增效等具有積極有益的影響。
掃描二維碼進入直播間觀看回放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