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制定實施環評審批正面清單、分類分級環境執法、推動政策項目落地等一攬子紅利,環保民營企業未來政策工具箱將進一步打開,瞄準供需兩端,培育新動能,充分釋放市場潛力。
在近日由全國工商聯、生態環境部召開的“支持服務民營企業綠色發展座談會”上,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曾指出,“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與推動民營企業綠色發展是一脈相承、有機統一的,民營企業綠色發展是從根本上解決我國生態環境問題的重要領域。”
政策“后浪”直擊民營企業痛腳
進入2020年,決策層支持民營節能環保企業利好信號不斷:
2020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提高生態環境治理成效,壯大節能環保產業。
截至4月底,生態環保類專項債累計披露1852.74億元,占比高達16.09%。
6月初六部門聯合印發《關于營造更好發展環境 支持民營節能環保企業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指出,開放重點行業市場、實施普惠的產業政策、推動提升企業經營能力、暢通信息反饋渠道。加大對民營企業綠色技術創新的支持力度,推進商業模式創新,督促企業守法合規經營。積極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各地不得以簽署戰略性合作協議等方式,為特定企業在招投標中謀取競爭優勢”的表述,再次強調各個市場競爭程序的公平。尤其是污水垃圾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危險廢物收集處理處置、城鄉黑臭水體整治、污水資源化利用,以及化工等工業園區治污項目等重大生態環保工程建設。不得設置影響民營企業準入的限制性規定,不得設置與節能環保業務能力無關的企業規模門檻,不得設置明顯超過項目需求的業績門檻。
在完善穩定普惠的產業支持政策方面,在依法合規的前提下鼓勵促進資管公司、投資基金、國有資本等積極參與民營節能環保企業紓困,合理化解股票質押風險。引導民營企業參與節能環保重大工程建設,貫徹落實好現行稅收優惠政策,加大綠色金融支持力度。特別針對現有政策落地實施中“后一公里”的問題,給出了維護民營節能環保企業利益,可操作性強的具體規定。
一面強勢復蘇 一面挑戰加劇
環保曾經是資本市場上被看好的板塊之一,民營環保企業借助資本力量大舉擴張,導致企業負債率普遍較高。光大證券研報分析稱,環保項目是政府支付周期長、保本微利的項目。
傳統環保行業屬于重資產行業,具有前期投入大,后期運行回收成本慢的特點。2018年以來,多數公司融資難度普遍加大經營困難,環保類企業同樣難逃此劫。
缺錢讓不少節能環保民企陷入經營困境。“過去兩年,受金融去杠桿政策等影響,民營環保企業資金鏈持續緊張。這次疫情更進一步加劇了企業的經營困難。”博天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趙笠鈞坦言道。由于民營節能環保企業參與的工程類環保項目通常面臨回報率低、風險大等問題,金融機構大多不愿意提供信貸資金支持其項目建設。
在經歷以資本為驅動的快速發展階段之后,環境產業迎著政策利好或將邁向下一階段的新征程。從2018年至今,已有21家民營環保企業引入國有資本。隨著國資入局的深化加強,也對環保企業提出了更高要求。環境產業更主要的突破口是在區域性、流域性生態環境綜合集中治理,更為鮮明的形態則是體量巨大的綜合治理項目包。而環保專項債的發行可以讓更多資金進入這個領域,把盤子做大。
未來,大國企、央企與民營環保企業的融合還會進一步深入,在環境產業內發揮更大的優勢和效益。如何在這波周期里搶占機遇,首先要看企業市場拓展能力,第二看資金周轉能力。在此背景下,民企要想在市場上站穩腳跟,前提必須具有在覆蓋產品、技術、服務的核心競爭力。關鍵是要修煉好內功,回歸環境產業的本質。這也是市場化優勝劣汰的過程。
整個環境產業方興未艾,環境治理仍是剛需。有機構預測,2020年節能環保產業產值預計達10萬億元。但落實到企業端盈利的改善以及債務杠桿壓力的下降上,還需要一段時間。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