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宣傳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進一步加強典型宣傳,充分發揮典型案例的示范引導作用,近期,我們推出“綠色發展示范案例(江蘇篇)”系列文章,展示江蘇省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協同推進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保護的生動實踐。
城因水而美、城由水而變,隨著城鎮化快速推進和社會經濟迅速發展,人類對水的需求不斷增加,水資源短缺、水污染嚴重和水生態退化等問題日漸成為制約城市發展的瓶頸。作為全國首批“兩山”理論實踐創新基地,泗洪縣始終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始終突出“水”這一生態稟賦優勢,探索建立污水處理廠尾水濕地公園,為全省乃至全國提供有影響、可借鑒的尾水凈化新模式,獲評江蘇省2019年度環境保護改革創新典型案例。
目前,泗洪城區已建成城南、城北兩座污水處理廠,收集、處理能力達到8.25萬噸/天,2019年實施城區雨污分流暨開發區污水處理廠新建工程,建成后污水處理能力將達到10.75萬噸/天。同時采用PPP模式,在全縣各鄉鎮建成污水處理廠(站)130座,配套管網560公里,總處理規模3.8萬噸/天,實現縣、鎮、村污水處理全覆蓋。
污水處理廠尾水排放一直是泗洪縣較為關切的問題,為此,2017年底泗洪縣委縣政府決定啟動城北污水處理廠尾水水質提升及再生利用項目,采取人工濕地等處理方式,對泗洪城北污水處理廠尾水水質進行提質,使得城北污水處理廠尾水流入洪澤湖對洪澤湖影響降到較低水平,進一步改善城區水環境。該項目占地280多畝,于2018年6月開工建設,并于2019年5月進行進水調試,總工程耗資約為4500萬元,處理規模約5萬噸/天。
尾水濕地分為生態塘、表流濕地區、沉水植物區和生態河道,其中,生態塘區總面積49808平方米,水面面積43124立方米,有效容積為86248立方米,主要作用是降低水中COD;表流濕地區總面積37752平方米,水面面積32458平方米,該區域種植大量的水生植物,以生態的方式降低了尾水中的氮磷含量;沉水植物區總面積25639平方米,水面面積24407平方米,是一個具有完善生物鏈的區域,也是一個水質的保障區,可有效提高出水水質。
城北污水處理廠尾水經91個小時再次凈化提質,實現含氮磷尾水的生態凈化和營養鹽削減目標,達到地表準Ⅳ類水后,排入城北污水處理廠東側攔崗河,作為河道的生態補水,在城北污水處理廠非正常運行情況下或出現超標排放時,生態濕地短時間內可以起到生態緩沖作用,避免對外環境造成污染,確保城北污水處理廠出水穩定達標排放。目前,尾水濕地工程處理水量約4.2萬噸/天,運行負荷約84%,一年預計可削減COD80噸、氨氮15噸、總氮2.5噸、總磷1.3噸,有效地改善了泗洪縣城區的水環境質量,為國、省考斷面的水質達標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護一河清水入洪澤湖,還滿城以生態綠色。城北污水處理廠尾水流進濕地公園,經過生態凈化之旅,變成清流,不僅從源頭上削減了污染負荷,節約大量水資源,還配套彩虹橋、親水平臺、休閑驛站等設施,為百姓提供了休閑健身的好去處,增強了人們親水、愛水、護水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實現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的有機統一。
原標題:踐行“兩山”理念 江蘇泗洪尾水濕地變身生態公園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