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誰能成為中國的威立雅、蘇伊士?
2017年7月15日,北京國家會議中心,由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主辦的“2017中國環保產業高峰論壇”正在這里舉行。
高峰對話的第一個環節,主題是“下一個十年,誰能成為中國的威立雅、蘇伊士?”桑德集團董事長文一波保持了他一貫喜歡“放炮”的本色。
他說:為什么一定要成為威立雅、蘇伊士?威立雅、蘇伊士的確是上小有名氣的跨國環保企業,但我認為他們已是“過去時”了。
文一波的理由是,傳統模式并不是中國環保企業發展的路徑,要用一種創新的模式去做,終不是成為威立雅和蘇伊士,而是要超越他們。
就像汽車行業,福特汽車是一家百年老店,而特斯拉則是一家只有6歲的公司,但福特的市值比特斯拉低了50%。雖然僅從市值角度并不能說明全部問題,但不可否認,特斯拉正在快速成長,未來有超越甚至消滅傳統企業的可能。
彼時,臺上臺下對于文一波的這一觀點似乎應者寥寥。不過,短短的3年過后,文一波所說的“換道超車”的時代就已經到來了,而且比他說的還要大。
02 威立雅收購蘇伊士29.9%股權
3年之后,讓人沒想到的是,威立雅、蘇伊士自己先合并了。
2020年8月的后一天,環保產業突然爆出大消息,威立雅宣布收購蘇伊士29.9%的股權。
據美國商業資訊網(BusinessWire)報道,8月30日,威立雅宣布,公司已向法國燃氣蘇伊士集團(Engie)提出收購其所持的蘇伊士29.9%的股份。
驚訝!假消息?法國版的央企整合!朋友圈里,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都是吃驚,排名前兩名的水務企業要合并了,不可能吧?
前不久,GWI剛剛公布了水務行業營收前40的企業榜單,排名第一的是威立雅,排名第二的就是蘇伊士。
更多的細節隨后公布,價格方面,此次意向交易的報價為每股15.50歐元,可立即執行,有效期至2020年9月30日。這個價格相比7月30日蘇伊士的收盤價,溢價了50%。威立雅董事會一致通過,交易將以現金支付。
同時,如果Engie接受,威立雅還打算在收購29.9%的股份后,對剩余的蘇伊士股份也提出自愿要約收購。
如此大規模的兩家同類企業合并,勢必要涉及到反壟斷審核。解決的方案是,威立雅確定了法國基礎設施管理公司Meridiam作為蘇伊士法國水資源業務的收購方,這樣就能繼續保持雙方的競爭和就業率。
據悉,Meridiam也已經正式做出承諾,蘇伊士在法國的所有水資源業務,以及相關的工程和研發團隊,都將被Meridiam收購。
老大老二合并,其業務是否會高度重合?根據公開報道,雖然威立雅與蘇伊士擁有共同的國籍,相似的企業文化和專業背景,但是在水處理和分配、廢物收集和回收,特別是危險和有毒廢物、塑料回收、土壤修復、空氣質量管理和能源優化等方面的業務還是具有互補性的。
例如,在地理位置上,威立雅在中歐、東歐和英國的業務較為穩固,而蘇伊士的業務優勢位置則在西班牙和北歐。而在歐洲之外,此次結合也會使新集團在南美和澳大利亞的規模翻番,在北美和亞洲的地位則顯著加強。
據了解,兩家公司面向未來的新戰略計劃也較為趨同,無論是蘇伊士的2030年規劃,還是威立雅的2023年發展計劃,都是面向具有高增長和創新潛力的市場。
正因為如此,此次并購將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從第一年起就會為威立雅創造巨大的價值。根據預估,僅運營和采購的協同效應就將創造5億歐元的價值。
03 環保產業迎來“歷史機遇期”
作為兩家擁有百年歷史,又是在行業內“數一數二”的企業,為什么會在這個時候選擇并購?
威立雅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AntoineFrérot的解釋是:
由于自然資源和氣候變化,當前環境問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緊迫,許多國家正在宣布一攬子刺激計劃。這一歷史機遇期,使我們有機會在加快發展、增強新實體創新能力的同時,打造成為生態轉型的。
關于疫情后綠色復蘇和綠色刺激的新趨勢,此前已有不少專家都有所提及。
8月12日,由慕尼黑博覽集團等單位共同主辦的“2020中國環境技術大會”在上海舉行。生態環境部氣候變化事務特別顧問解振華就表示,歐盟去年年底發布綠色新政,德國在提議疫情復蘇計劃中大力支持綠色發展,美國眾議院6月發布報告提出于2050年要實現碳中和……盡管各國路徑、力度各有不同,但目標戰略方向是一致的,都是在疫情后實施“以綠色低碳為特征的高質量復蘇”。
事實上,就在2020中國環境技術大會召開前不久,7月21日,歐盟峰會剛剛達成了歐盟“史上強”的經濟刺激計劃,計劃設立總額為7500億歐元的“恢復基金”,將為市場注入信心。
環境部綜合司一級巡視員凌江表示,這7500億歐元的投資方向主要集中在清潔能源和低碳發展領域,讓全世界看到了歐洲“綠色新政”的具體化。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進一步解釋說,在這一輪刺激中,他發現很多刺激在本質上都屬于“綠色”的,比如軌道交通、充電樁、特高壓等,都是在綠色產業目錄當中。中國的“新基建”也有很多都是屬于綠色的,“新基建”總規模2.17萬億,中間大概有1.42萬億可以視為“綠色基建”,占比總投資的65%。
與三年前的文一波一樣,他也舉了電動汽車的例子。魯政委表示,如果按照傳統的方式來發展汽車,不僅不環保,更重要的是要想在這個技術上趕超水平,也很難看到希望。
而如果是大力發展電動車,直接“換一條技術軌道走過來”,不是“彎道超車”,而是“換道超車”,我們就有望“一下子走到前列”。后你的汽油車再先進,但未來也是屬于電動汽車的。
魯政委表示:綠色發展為我們中國這樣一個后起經濟體,在很多領域通過“換道超車”走到世界前列,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歷史機遇。
04 中國環保企業怎么辦?
正是因為有這樣一個大背景,都在推行綠色新政和綠色復蘇,所以威立雅才會選擇在這個時候收購蘇伊士,打造“生態轉型的”。
而對我們中國環保企業來講,有什么啟示呢?
首先,環保產業前景看好。
正是因為都在力推綠色新政和綠色復蘇,中國的“新基建”中65%也屬于“綠色基建”,所以環保產業將首先享受到這一輪刺激政策的紅利,成為疫情后新一輪刺激計劃的受益者。
這其中,中國的環保市場又是重中之重。早在2019年3月,在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的一次內部會議上,蘇伊士新創建執行副總裁孫明華就曾經透露,蘇伊士集團正在談論未來十年的規劃,經過充分調研,他們認為未來十年環保產業的增長主要將是在亞洲,例如中國、印度、東南亞等國。
“目前來看,整個歐洲都是在走下坡路,蘇伊士集團去年的增長主要都是在亞洲和美國。”她表示,“蘇伊士集團希望,到2030年,亞洲區域要超過其他4個區域,成為蘇伊士集團環保板塊中一大片區。”
其次,中國環保企業也要做好準備。
道理很簡單,風口來了,有沒有能力承接就要看企業自己的本事了。蘇伊士、威立雅作為排名第一、第二的企業,都要選擇并購合作。那中國這些規模遠不如他們,技術、管理等各方面都與巨頭相差甚遠的企業就更應該做大做強,打造了。
未來,是北控、首創、光大、三峽,還是其他企業能夠脫穎而出,代表中國企業去市場分一杯羹,一切還有待于時間給出答案。但可以確定的是,留給中國環保企業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原標題:威立雅收購蘇伊士29.9%股權,釋放出一個巨大的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