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1日,生態環境部發布《關于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擬命名名單的公示》,共94個,江蘇省泰州市、無錫市惠山區、無錫市濱湖區、無錫市宜興市、蘇州市昆山市、蘇州市太倉市名列其中。
公示截至2020年9月28日。
泰州——
據悉,6月,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核查組前往泰州進行了實地核查,包括走訪了泰興市虹橋鎮沿江生態廊道、健康長江泰州行動指揮中心等地,肯定了泰州市近年來的生態文明建設成果。
近年來,泰州市堅持高起點規劃、大力度建設、精細化管理節能減排成效明顯,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據悉,泰州以水資源保護為前提,該市建立項目用地準入“負面清單”;創新開展“健康長江泰州行動”,啟動“長江大體檢”;發起清水通道整治攻堅戰、地表水斷面提升攻堅戰等,進一步壓實責任。
目前,泰州市國考斷面水質優Ⅲ類比例為100%;省考及以上斷面水質優Ⅲ類比例為91.7%。2019年底,長江干流岸線生產性利用率從52.2%下降為49.9%,提前一年完成50%以內的壓縮目標。22個鄉鎮被評為省級“水美鄉鎮”,141個村被評為省級“水美鄉村”。
2017年9月,姜堰被命名為首批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2018年10月,海陵、高港建成首批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2019年11月,海陵建成第三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2020年3月,興化建成第二批江蘇省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
可見,基礎厚實。2010年,泰州市還創成了國家園林城市,如今正在全面啟動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創建工作,力爭2021年通過住建部評測。
濱湖——
發揮特色優勢,細化現實路徑,濱湖一直致力于打造高質量發展標桿。市委對濱湖提出了“構造優勢獨具的產業體系和創新體系、塑造功能獨具的城市格局和協同格局、打造魅力獨具的生態環境和人文環境”的要求,開始奔赴一個新節點。
濱湖在產業體系構造、協同格局塑造和生態環境打造3個方面持續發力,全面推行“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治理新模式,下個階段更是瞄準了高新產業,聚焦“強鏈、補鏈、延鏈”工作。
“美麗城市的打造,不僅是城市形象風貌塑造和生態環境改善,更是市民幸福感、獲得感的重要體現”,在這樣的理念下,濱湖協同開展太湖地區生態修復與環境治理,共同打造環太湖生態旅游休閑帶;加快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打造西太湖地區新經濟生態圈;推進運河灣、太湖灣等毗鄰區域的空間共構、產業共謀、設施共建和環境共治,以期彰顯底色美、溫情美、品質美、現代美和風尚美。
宜興——
全省首批生態保護區建設試點,圍繞“生態宜居、生態惠民”價值導向,確立“打造環境治理樣板區、綠色發展示范區、生態宜居典范區、制度創新先行區”的定位,走出來一條示范路徑。
其不僅是國家級生態示范市、全國文明城市、江蘇省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還是全省4個縣級美麗宜居城市建設綜合試點之一,可見生態環境之優。
據悉,宜興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省級生態空間管控區域、太湖一級保護區面積分別占到市域面積的15.15%、36.31%、26.75%,土地開發強度只有20%。
近3年時間里,宜興敲定了總投資50多億元的控源截污工程,新建污水管網約1100公里,累計完成3000多個自然村的人居環境整治。2020上半年,宜興18個國省考斷面達標率為88.9%、優Ⅲ率為72.2%。
此外,宜興關停化工企業300多家、整治“散亂污”企業3200多家,累計削減煤炭消費總量59萬噸,195項重點大氣治理工程完成進度45.6%。2020年前7個月,宜興空氣優良率為81.2%。
目前,宜興已經有4個村獲評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綜合示范村,2個村莊創成省級特色田園鄉村。宜興還成為17個省美麗宜居城市建設試點城市之一,在統籌城市、鄉鎮、農村發展,實現山水、田園、城鎮、鄉村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道路上走得更遠了。
太倉——
“環境美”是太倉市樹立的新目標,致力于“城鄉一體、產城融合、城在田中、園在城中”的美好景象。據悉,太倉先后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獎、國家生態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省綠色建筑示范市、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省優秀管理城市等榮譽。
值得一提的是,金倉湖生態園儼然成為長三角地區一個集自然生態、郊野趣味、運動休閑于一體的多功能景區。
2020年前5個月,太倉空氣優良率85.5%,位列蘇州市第一。目前,完成4座污水處理廠提標擴建,建成截污納管項目1060個,累計鋪設污水管網250.4公里,完成長江岸線綠化提檔1188畝,改造鹽鐵塘北段綠化景觀約20萬平方米。
2020年初,太倉市啟動了生態文明規劃第二次修編工作。讓人期待,在這次修編完成之后,太倉生態文明的未來藍圖會呈現怎樣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