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環保產業展現出久違的暖意。
2020年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勝之年。從長遠來看,污染防治作為三大攻堅戰之一,環保力度不會放松。在日前發布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中,一大亮點就是將“環境質量根本好轉”列入目標之中。今年上半年,在復工復產加持下業績恢復達預期。興業證券指出,1—8月,環保指數跑贏大盤,環衛、固廢板塊持續領漲。
不少地方已經將環保產業納入戰略性新興產業,出臺大量支持政策和措施。E20研究員測算,在目前已知曉的15省市2020年度投資的6.35萬億元新基建大蛋糕中,有4025億元的環境項目將于今年完成投資。另有數據顯示,在多個省市2020年度投資的新基建中,環境項目是重中之重。且2020年提前下發的專項債明顯向生態環保類傾斜,預計全年額度較2019年全年的531億將大幅提升,提升地方政府付費能力。
財政資金托底新基建力度變大的同時,環保受支持力度也跟著總盤子一起變大。在加快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宏觀背景下,一系列政策利好將加速釋放,助推環保產業加快育新機、開新局。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相關負責人指出,受益于環境治理市場需求快速釋放,環保產業總體保持較快發展態勢。加之環保督察日趨嚴格,“十四五”時期將釋放廣闊的市場空間。
水土固大監管格局已然形成,環保產業從政策播種時代進入到政策深耕時代。多項細分領域的環境治理攻堅戰均要在今年交成績單。按計劃,2020年要全面完成《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目標任務,碧水保衛戰和凈土保衛戰也要深入推進,要確保實現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業內認為,隨著下一步“十四五”生態環保規劃的制訂,我國環境保護產業將走出陣痛期,迎來新格局。
亦有業界分析指出,環保行業將再回“春天”。據生態環境部、中環協聯合發布的《中國環保產業發展狀況報告(2020)》預測,2020年環保產業營業收入規模大約在1.6萬—2萬億元之間。工業污染防治,水泥、化工、鋼鐵等高污染、高能耗行業環保歷史欠賬多,未來將成為環保產業新發力點。
從確定的今年工作重點來看,水務市場進一步向長江、黃河等系統治理工程傾斜;“無廢城市”推行加速固廢企業的全產業鏈布局。而相關政策密集落地,也意味著垃圾焚燒、水環境治理、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等領域將提速補短板。僅就污水和水環境治理而言,相關行業依然會有持續發展的明顯機會,對污水資源化也會形成需求。再如,在環境監測領域,各地政府和企業均面臨環境治理成效考核壓力,環境監測需求增加。
不同的是,“企業的甲方開始變化了,未來可能是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長江經濟帶11省市給出的聯合訂單。”不同于其他行業,環保行業技術創新投入成本相對較大。近年來,環保行業技術創新投入繼續加大,行業發展從靠政策驅動轉變為靠技術和質量驅動。但“點和點之間需要系統,需要集成和新模式,需要新串聯、新制度,還需要新技術、新產業來進行配套。”
這也決定了,大整合與大洗牌的過程中,環保產業正在走向技術深耕期,也將會回歸服務業的本質。相比三年前,此前行業寒冬有一定倒逼作用,起碼讓環保企業變的更加理性了。目前全國范圍內從事環保的企事業單位大約有3萬—5萬家,但絕大部分還屬于中小微企業。經過此輪行業洗牌后,行業更朝頭部集中,準備充分的優質公司將享受需求釋放帶來的紅利。對于中小微環保企業來說,不斷加強技術、產品和服務能力的創新是關鍵。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