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歲末年初,為了及時反映環保產業過往一年的發展動態,預測新一年的發展趨勢,我會組織各分支機構編寫了《2020年環保產業發展評述和2021年展望》,供環保企事業單位、專家和管理者參考。
一、2020年行業評述
1.主要政策
在環評政策方面,2020年4月20日生態環境部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強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編制質量監管工作的通知》(環辦環評函〔2020〕181號),釋放加強環評質量監管的強烈信號。9月1日生態環境部辦公廳印發了《環評與排污許可監管行動計劃(2021-2023年)》,通過實施本行動計劃,打擊和遏制環評弄虛作假、粗制濫造、不落實環評要求、無證排污、不按證排污等違法行為。9月22日,生態環境部印發了《關于優化小微企業項目環評工作的意見》,小微企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生力軍,在擴大就業、穩定增長、促進創新、繁榮市場、滿足人民群眾需求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事關民生和社會穩定大局。
在環評管理方面,8月6日,生態環境部對《重大建設項目新增污染物排放量削減替代監督管理工作指南(試行)(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嚴格控制重大建設項目新增污染物排放,確保環境影響報告書及其批復文件要求的區域新增污染物削減替代措施落實到位。11月12日,生態環境部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產業園區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意見》,夯實主體責任、推進規劃環評與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銜接、指導入園建設項目環評改革、加強規劃環評質量監管,切實提升產業園區規劃環評效力,促進區域綠色發展。隨后,生態環境部發布了《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2021年版)》,進一步落實國務院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總體要求。12月13日,生態環境部辦公廳印發了《污染影響類建設項目綜合重大變動清單(試行),進一步規范環境影響評價重大變動管理。
在信用管理方面, 9月22日,生態環境部發布了《關于嚴懲弄虛作假提高環評質量的意見》,嚴厲打擊環評領域弄虛作假行為,強化溯源機制和責任追究制度,進一步發揮環評源頭預防作用。
2.行業發展
環評信用平臺是建設項目環評領域全國統一的信用管理系統。該平臺自2019年11月1日上線啟用以來,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共6626家環評編制單位和13290名環評工程師在信用平臺進行了登記。
(1)編制單位登記和增長情況
從登記數量來看,在廣東省和山東省注冊的環評編制單位超過500家,江蘇省和四川省超過400家,河北省超過300家,其余大部分省份注冊環評編制單位在100——300家,海南、青海、寧夏、西藏不超過50家,詳見圖1。

圖1 各省環評編制單位登記數量
環評信用平臺2019年11月啟用以來,初的幾個月登記注冊的環評編制單位數量較多,從2020年1月以后,每個月新登記的數量逐步平穩,基本穩定在200家左右,詳見圖2。

圖2 環評編制單位新增數量
(2)環評工程師在編制單位分布情況
在6626家環評編制單位中,1162個環評編制單位有0個環評工程師、占比17.5%,3486個環評編制單位有1個環評工程師、占比52.6%,合計超過70%,僅有250家環評編制單位有10個以上環評工程師,僅占4%,詳見圖3。

圖3 環評工程師在編制單位分布情況
(3)監督檢查和失信計分情況
截至2020年12月31日,環境影響評價信用平臺共顯示2020年度失信計分累計1197條,涉及524家環評編制單位和658名環評工程師。
3.環境咨詢(環保管家)服務認證情況
為規范市場秩序,優化市場環境,進一步促進環境咨詢服務機構服務質量和品牌信譽提升,環境影響評價行業分會在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的領導下,在中環協(北京)認證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制定了《環境咨詢(環保管家)服務認證實施規則》(CCAEPI-RG-ES-015-2020)。
2020年7月正式啟動環境咨詢(環保管家)服務認證一級試點工作。認證范圍包括9個領域,分別是環境規劃與區劃服務、排污許可服務、環境問題排查診斷與解決方案服務、生態環境工程監理服務、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服務、生態環境修復調查與方案服務、損害鑒別與法律服務、清潔生產服務、排污權交易服務。
截至12月底,22家咨詢機構通過環境咨詢(環保管家)認證,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江蘇、浙江、河北、湖北、四川、陜西、廣西、吉林、遼寧等11個省市。
二、2021年發展展望
環評是約束項目與規劃環境準入的法制保障,是在發展中守住綠水青山的第一道防線,對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發揮著重要作用。
預計2021年“環評與排污許可監管行動計劃”三年行動將得到有力執行,排污許可執法將得到強化,環評行業隊伍得到進一步凈化。
伴隨著我國“十四五”規劃的實施,預期環境咨詢市場將進一步擴大。環保管家將對保障經濟高質量發展發揮更大作用,環境咨詢(環保管家)服務認證將為市場提供更多優質服務機構。
原標題:2020年環境影響評價行業發展評述和2021年發展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