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3日,山東省青島市政府新聞辦舉行《“十四五”時期我市生態環境保護的重點任務和舉措》發布會——青島市展望“十四五”系列新聞發布會的第6場。
發布會透露,“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文本已經形成。
目前來看,青島主要還是還舊賬的過程。
城市化加快推進和工業規模快速擴張,水資源短缺與水污染排放并重;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費繼續增加;污染來源復雜多樣,環境新老問題交織,環境基礎設施不足,產業、能源、交通、運輸、用地等方面的結構深入調整仍存在諸多困難,形成環境資源超載、污染防治壓力持續的狀況,生態環境質量提升的難度和邊際成本越來越高。
“十四五”時期的目標主要是:
到2025年,城鄉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和劣Ⅴ類水體,美麗海灣初步展現,山水林田海島灣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穩定恢復。結構調整深入推進,綠色低碳發展水平和綠色生活水平明顯提升,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取得有效進展。
到2035年,城鄉生態環境根本好轉,青山綠水碧海藍天成為常態。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總體形成,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實現現代化。
瞄準10個重點:
1、堅持綠色低碳發展,增強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的內生動力——優化產業結構;優化能源結構;優化交通運輸結構;推進綠色農業生產;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劃重點:探索實施海洋碳匯交易機制,在西海岸新區開展氣候投融資試點】
2、堅持協同治理,持續改善大氣環境質量——強化工業源污染管控;推進揚塵精細化管控;持續推進移動源污染管控;開展生活消費領域污染治理;全面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積極應對重污染天氣。
3、堅持“三水統籌”,全面提升水生態環境質量——全面強化水污染防治;持續強化生態用水保障;強化水生態保護修復;保障城鄉飲用水水源安全。
4、堅持陸海共治,打造綠色可持續的“美麗海灣”——強化陸源入海污染控制;強化海洋污染防治;強化海洋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嚴格海洋環境監管。
【劃重點:開展桃源河、墨水河、白沙河、大沽河等重點入海河流生態修復工程】
5、堅持源頭防控,保障土壤環境安全——加強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全面推進農用地分類管理;完善土壤污染防控監管體系;提升固體廢物污染防治能力。
6、堅持保護修復,維護山水林田海島灣生態安全——構建生態保護格局;深入推進全域綠化行動;開展多層次生態文明示范創建。
7、堅持以人為本,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加快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置;開展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加強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強化畜禽污染綜合防治;加強農村生態環境監測監管。
【劃重點: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鞏固提升五年行動;推行“兩次四分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模式】
8、堅持風險防控,筑牢環境安全底線——構建環境風險防范體系;強化化學物質環境風險管控;強涉重金屬行業污染防控;加強核與輻射安全監控。
9、堅持多元共治,加快推進環境治理體系現代化——健全環境治理領導責任體系;夯實環境治理企業責任體系;健全環境治理市場體系;構建生態環境治理全民行動體系;完善環境治理信用體系。
10、堅持智慧環保,系統提升環境治理能力——全面提升生態環境綜合執法能力;加強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加強環境科技支撐。
【劃重點:力爭市控以上符合條件的地表水斷面全部建設自動站】
此外,發布會還表示,今后5年,青島將迎來打造“一帶一路”合作新平臺,建設上合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山東自貿區青島片區、新舊動能轉換綜合實驗區,推動膠東經濟圈一體化、打造黃河流域主要出海通道等一系列重大發展機遇。
全市經濟社會將進入新階段,發展質量、發展模式、發展動力呈現系統性、結構性變革,工業化城鎮化進入提升期,城市建設持續加速。
針對水生態環境保護,目前,《青島市國控地表水考核斷面水環境質量保障提升攻堅方案》已經印發,并且全市分步驟推行16項綜合措施,堅持9個水體20個斷面“一河一策”,排查疑似排污口等行動已經敲定。
2021年,青島將推進實施41個水污染防治重點工程項目,促進全市水環境質量整體改善提升。
針對海洋生態環境,青島市將深入打好海洋污染防治攻堅戰,分期分批推進建設美麗海灣,重點整治亂排亂放、亂捕亂養、亂倒亂采、亂行亂游、亂填亂建等行為,利用2-3年的時間來完成全市入海排污口的整治任務,同時強化媒體社會的監督。
針對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青島表示將編制和實施“十四五”期間的碳排達峰的行動方案,目前正在爭取把青島的西海岸新區列到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氣候投融資試點。另,就碳中和目標,青島計劃開展一些前期的研究,探索碳中和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