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浙江高效完成了垃圾分類、污水治理、海綿城市等中心工作,支撐了市政公用事業平穩較快發展。其中:
實現設區市省級節水型城市全覆蓋,全省共建設雨水管網5000公里、雨污分流管網3264公里
城鎮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到90%以上,在全國率先基本實現生活垃圾“零填埋”
創成國家生態園林城市1個、國家園林城市(縣城、城鎮)51個、省級園林城市60個
……
近日,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印發《浙江省市政公用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到2025年,構建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市政基礎設施體系等發展目標。
根據《規劃》,浙江到2025年要形成供水節水更具示范、污水處理更具效能、內澇治理更具韌性、城市道路橋梁和地下市政基礎設施更加完善、燃氣供給更廣覆蓋、園林綠化更具品質、市容環衛更具亮點、數字治理更具智慧的新局面。
圍繞供水節水、城市道路橋梁、數字治理等方面,浙江明確了具體指標:

推進市政公用事業發展,浙江接下來將采取哪些舉措?一起來了解。
實施城市供水品質和節水水平提升行動
城市供水和二次供水提升工程。全省新建改造供水能力300萬噸/日,新建改造供水管網4000公里。進一步規范全省城市居民住宅二次供水建設與管理,基本完成不規范二次供水設施改造,改造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設施3000個,切實解決城市“最后一公里”飲用水安全保障問題。
供水管網漏損率控制工程。全面推進城市供水管網分區計量管理,建立精細化管理平臺和漏損管控體系,設市城市基本建成供水管網GIS系統和DMA分區計量管理系統。
節水型城市爭創工程。加快節水型城市創建步伐,所有設區市全部達到國家節水型城市標準,所有缺水型縣(市)達到省級節水型城市標準,并遴選出2個水效領跑者城市。
實施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行動
推廣地埋式污水處理廠,構建“外水不混入、污水零直排、處理高效能、尾水再利用”的城鎮污水處理新格局,繼續加大力度推進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改造、污水管網建設、污泥處置設施建設和再生水利用設施建設。
“十四五”期間,新建改建污水管網4000公里,新增污水處理能力300萬噸/日,完成清潔排放技術改造400萬噸/日。
實施城市內澇系統治理行動
內澇治理全國先行示范區工程。全面梳理浙江城市排水防澇發現的風險點和薄弱環節,按照“以人為本、補齊短板、適度超前、設施完備、嚴密防范、確保安全”的總體思路,強化頂層設計,提升應急能力,構建高效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澇體系。“十四五”期間,全省新建改造雨水管網3500公里,新增雨水抽排能力10萬立方米/小時,新增應急抽排能力10萬立方米/小時。
開展海綿城市示范性工程建設。以人工湖泊、公園、濕地、廣場、城市道路等區域性、標志性、節點性工程為載體開展海綿城市示范性工程建設,因地制宜推進海綿城市區域化建設。
實施生活垃圾治理先行示范行動
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改造工程。重點推進一批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和易腐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新增日處理能力1萬噸以上,并同步實施生活垃圾處理設施改造提升和填埋場綜合治理。
垃圾分類高標準推進工程。在完善末端設施基礎上,同步配套建設和完善前端分類設施,加大分類投放、收集、運輸設施投入,優化轉運站點和分揀中心布局,加快中轉設施提升改造,淘汰不合格運輸車輛,構建垃圾分類全過程設施體系。
垃圾分類示范創建工程。新增省級高標準垃圾分類示范小區1500個,完善省級高標準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小區建設標準,出臺省級生活垃圾分類標準化縣(市、區)相關標準文件,持續推進省級高標準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小區、生活垃圾分類標準化縣(市、區)創建。
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平臺提升工程。推進省級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平臺與其它固體廢棄物省級監管平臺的對接,從源頭上杜絕其它固體廢物混入生活垃圾。運用數字化手段,建立健全垃圾分類信息監管平臺,實施垃圾收集、運輸和處置全過程動態監管,實現省市縣“一張網”監管。
實施城市地下市政基礎設施建設行動
開展普查,掌握設施實情。各城市人民政府負責組織開展設施普查,制定總體方案,明確相關部門職責分工,健全工作機制,摸清設施種類、構成、規模等情況。同步建立和完善綜合管理信息平臺,實現設施信息的共建共享,滿足設施規劃建設、運行服務、應急防災等工作需要。
加強統籌,完善協調機制。統籌城市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城市地下管線(管廊)、地下通道、地下公共停車場、人防等專項規劃編制和實施有效銜接,明確房屋建筑附屬地下工程對地下空間利用的底線要求,建立健全設施建設協調機制。
補齊短板,提升安全韌性。各城市人民政府對普查發現的安全隱患,明確整改責任單位,制定限期整改計劃,切實加強城市老舊地下市政基礎設施更新改造工作力度,逐步對超過設計使用年限、材質落后的老舊地下市政基礎設施進行更新改造,統籌推進市政基礎設施體系化建設,合理布局干線、支線和纜線管廊有機銜接的管廊系統,開展多型化地下綜合管廊建設。
實施城鎮燃氣均衡供應行動
城鎮燃氣體制改革工程。深化供氣環節扁平化改革和開展城燃企業規模化改革。
區域燃氣設施建設工程。建設太湖門站與汾湖門站、盛澤門站的高壓管網工程、姚莊與金山楓涇次高壓管網工程,積極謀劃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內跨省域中低壓管網聯通工程。
燃氣設施管網建設工程。到2025年,全省新建門站32座、各類調壓站58座,新建高壓管線444.77公里,次高壓管線488.60公里,中壓管線14697.91公里。
實施園林綠化生態人文行動
城市園林綠化系統優化工程。到2025年,鞏固縣級以上城市建成區綠地率成果,保持38%以上;切實打造人民身邊的綠地,實現“300-500米見園”。
高品質綠色人居環境構建工程。到2025年,新增改造高品質公園綠地1500公頃以上,建成優質綜合公園、綠化美化示范路、園林式居住區(單位)500個(條)以上,力爭開放機關企事業單位綠地500個、累計建設園林綠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點50個以上。
詩畫韻味城鄉綠道網打工程。全面打造服務人民、轉化兩山、追求品質、體現智慧、強調生態的浙江綠道2.0版,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點的特色綠道。到2025年,力爭培育特色綠道1000公里和10條以上全面覆蓋智慧應用的綠道段。
園林綠化示范樣板建設工程。持續推進園林城市系列創建提檔升級,積極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累計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城鎮)60個以上。鼓勵有條件地區和項目積極申報中國和聯合國人居(范例)獎,探索實施省級和地方性園林展覽會,并積極申辦國際園博會。
新時代“浙派園林”品牌塑造工程。推進《浙江省城市園林綠化條例》立法。實施園林綠化助力碳達峰行動、綠地豎向設計提升行動和“種植土改造工程”、苗木全冠種植倡導行動。研究建立“浙派園林”理論體系,開展文化傳承和創新系列研究,推進園林大講堂系列科普活動,實施“浙派園林走出浙江”推廣工程。
實施市容環衛品質優化行動
市容市貌示范提升工程。開展潔凈城市和專項治理行動,推進道路保潔、揚塵治理和環境治理,通過抓重點、促難點、掃盲區,全面凈化城市路面、立面與空間,全方位優化市容環境秩序。
建筑垃圾綜合利用工程。推進建筑垃圾減量化,建設一批工程渣土、泥漿、裝潢垃圾等建筑垃圾的資源化處理設施,提高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水平,加快構建資源循環體系。
實施城鎮道路暢通行動
城市道路建設工程。開展路網系統優化專項行動,統籌推進快速路、支小路、節點平改立等道路項目建設,加大非機動車道、自行車專用道、步行道和綠道等慢行系統建設力度,持續開展城市公共停車場建設,形成配建停車為主體、路外停車為輔助、路內停車為補充的停車供給布局。到2025年,推進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小路建設改造,城市道路單燈控制系統覆蓋率提高到25%。
橋隧建設與養護工程。到2025年,全省建立城市橋梁隧道技術檔案,基本完成橋隧安全監測系統建設。
實施數字賦能城市治理行動
實施智能化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工程。組織實施智能化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行動計劃,對供水、排水、供電、燃氣、窨井蓋等市政基礎設施進行升級改造和智能化管理。到2025年全省道路智慧化改造里程達300公里。
建設智能化城市安全管理平臺工程。以CIM平臺平臺為依托,整合市政設施建設和運行信息資源,加強城市安全智能化管理,深化智能化城市安全管理平臺應用。
城市建設綜合管理服務平臺建設工程。推動建立集感知、分析、服務、指揮、監察等為一體的城市建設綜合管理服務平臺,對接一體化智能化公共數據平臺,建設完善數字化市政基礎設施體系,推動建立省市縣三級數字園林(綠道)平臺和數字公園系統。
原標題:垃圾分類、園林城市、道路智慧化改造…這些關乎你我生活的事兒,未來五年目標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