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年高速發展,現階段,我國環保產業規模逐步壯大,環境技術水平顯著提升,環境服務模式不斷創新,尤其是科技層面的迭代更新,為環保產業發展壯大以及服務模式創新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曾明確表示,我們國家環保產業水平和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在快速縮小,一些技術和產品可以基本滿足國內市場的需要,燃煤鍋爐、工業爐窯電除塵、布袋除塵等部分產品和技術已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我們認為,生態環境技術的進步主要受益于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強力需求,加上系列利好政策引導,大大強化了環保科技創新,促進了關鍵設備與核心技術突破,推動了經濟與生態的協同發展。
2021年2月,國務院發布的《國務院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出現了大量的“技術”字眼,其重視程度可窺一斑。意見明確提出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鼓勵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加速科技成果轉化。
如“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支持企業整合高校、科研院所、產業園區等力量建立市場化運行的綠色技術創新聯合體,鼓勵企業牽頭或參與財政資金支持的綠色技術研發項目、市場導向明確的綠色技術創新項目。”
再如“支持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等建立綠色技術創新項目孵化器、創新創業基地。及時發布綠色技術推廣目錄,加快先進成熟技術推廣應用。深入推進綠色技術交易中心建設。”
所以不難預測,在“十四五”時期,生態環境技術創新會呈現大踏步前進的趨勢,涌現越來越多的創新主體,出現一大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創新技術與產品,而這股力量毋庸置疑會成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推動我國綠色發展邁上新臺階不可或缺的存在。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是推動創新創造的生力軍。經過“十三五”時期的醞釀,企業創新意識不斷增強,創新能力日益提升,更多具有引用價值的環保工程新技術與新工藝遍地開花,頗有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盛況。如:
新奧環保技術有限公司的超臨界水氧化危廢處置技術,可以實現高效降解高濃有機廢水與危廢廢物中的有機污染物,反應迅速,降解徹底,基本無二次污染;
河北豐源環保股份有限公司的EP-凱森電化學氧化技術,利用電解過程中的電化學氧化反應,高效降解污水中的COD、氨氮、色度、氰化物、酚類等,不造成二次污染,COD可降至10mg/L;
南京資環工程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的臨氧裂解技術及三廢一體化凈化裝置,將大分子有機物裂解為小分子的有機物,小分子的有機物在氧氣氛下再氧化成無機物的小分子,環保無污染、清潔高效、能耗低;
蘇州蘇凈環保新材料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市政污水總氮提標技術,可實現污水廠不停產提標改造;
無錫愛姆迪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的污泥干化減量技術,低溫干燥(污泥顆粒表面溫度在80℃以下),干化后的污泥保持了原有特性,具有一定的顆粒度,完全可資源化利用,污泥含水率可降至20%以下;
上海金鐸禹辰水環境工程有限公司的協同超凈化水土共治技術實現泥水共治,無需清淤,無需添加藥劑;
浙江省環境工程有限公司的一種新型垃圾中轉站滲濾液全量處理系統,滲濾液全量達標外排,系統不產生膜濃水,無需回灌至垃圾堆體或經過蒸發、氧化還原等其他處理,可實現滲濾液的全流量達標排放……
2021年6月2日-4日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正式拉開大幕的2021世環會【國際環保展】,將展出包括上述案例在內的更多創新技術工藝,為環保行業、環保人獻上一場干貨滿滿的技術大咖秀,促進行業溝通交流,推動產業技術的革新與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