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還未啟動,資本市場就已經一片喧囂。甚至,已經有多家企業被投資者公開問詢,是否參與碳交易,是否有碳匯配額出售。
那么,各路企業究竟有什么打算呢?現階段進展如何?
“公司電站積極申請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待生態環境部發布最新的CCER政策后,我公司依規申請CCER后會有相關的配額出售。—— 拓日新能”
“公司高度關注碳資產管理和碳交易相關政策動態情況,在中長期碳達峰碳中和戰略指引下,積極開展碳減排和碳資產管理相關行動。——上峰水泥”
“公司將強化碳排放管理,實現管理減排。特別是加強碳資產和碳交易管理,積極參加全國碳市場,有序開發CCER項目、碳金融產品,統籌碳配額和CCER交易。—— 國電電力”
“公司已經設立了集團碳減排戰略研究與評價工作小組,積極對接全球相關碳減排組織,研究碳減排技術標準,對集團各業務板塊和各園區進行全面的碳減排評價,并向全球傳播公司碳減排成就。—— 格林美”
“我司自2006年歐盟碳市場啟動后便一直參與國際和國內碳市場交易,也配有專人進行碳資產管理。我司將根據全國碳市場推進的節奏,積極參與國內碳交易。——三峽能源”
“公司投資設立的上海碳和管理咨詢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已在深圳碳排權交易所開立碳交易賬戶,買入部分已經備案的碳資產,開始了碳交易業務。—— 先河環保”
“目前公司尚未開展碳交易業務,將積極根據國家有關政策關注碳交易、碳積分動態。—— 陽光電源”
“公司一直在關注和研究國內碳交易相關政策和動態,后期將根據全國碳市場推進的節奏,積極參與國內碳交易。—— 特變電工”
“公司目前暫無正在實施的碳交易業務,公司將對碳交易相關政策予以持續關注,并根據公司后續新項目實際情況積極推進相關業務。——迪森股份”
“東港瑞宏與中國電節協會共同構建的低碳區塊鏈生態系統已開始運行。—— 東港股份”
“公司是2019-2020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管理的重點排放單位。目前,公司正在按照國家環保部門相關要求進行碳排放權交易前的準備工作。—— 焦作萬方”
“公司已開展對涉及碳排放交易的項目狀況進行梳理。—— 長青集團”
“由公司、北京建筑大學、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聯合成立的中—荷未來污水處理技術研發中心順利完成了污水處理碳足跡模型與全生命周期環境影響評價模型構建,并以應用軟件方式呈現于首創股服務器。—— 首創環保”
“碳交易市場先開放的是八大行業的碳配額交易,CCER碳減排量的交易尚需等待相關通知,公司已有5個項目完成CCER備案。—— 旺能環境”
“公司已經成立碳匯研究院,將根據國家政策積極研究碳匯交易項目。—— 蒙草生態”
“公司當前尚未參與碳交易。但是,公司持續關注碳交易市場相關進展,相關業務板塊正在構建團隊并組織學習。—— 泰勝風能”
“公司生物質能發電企業已做好國內CCER碳交易備案,并將積極、及時地推進后續相關工作。—— 韶能股份”
“我公司控股的7家發電企業已全部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將根據國家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總體安排開展碳交易相關業務,按時完成碳配額的履約清繳。—— 皖能電力”
“未來公司將進一步完善二氧化碳減排領域的技術體系,重點形成以碳捕集、碳回收利用為核心的專有工藝技術包及其產品化的成套裝備,并積極在煉化、發電等高碳排放行業進行推廣應用。—— 惠博普”
“我司下屬有關項目已積極完成碳市場注冊登記,并已得到碳排放權交易配額。—— 協鑫能科”
“2021年5月,由北京建筑大學牽頭,建工修復共同參與成立了碳中和聯合創新中心。—— 建工修復”
另外,包鋼股份和岳陽林紙就碳匯合作達成協議——目前已確認就開展碳匯合作簽署了合作協議,稱此次協議僅為框架合作協議,其中涉及的金額和數量不具備強制約束力。業界表示,未來可能引起連鎖反應。
粵豐環保與中國碳中和發展集團訂立戰略合作協議:中國碳中和發展集團已獲委任為粵豐環保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提供國內及國際碳交易市場認可的碳資產開發咨詢服務。
豫能控股,擬使用自有資金5000萬元出資設立全資子公司河南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打造碳資產托管平臺、碳市場咨詢服務平臺、碳金融服務平臺。
北清環能下屬公司濰坊潤通能源有限公司等與常州榮碳新能源科技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簽署了《碳資產轉讓協議》。
中國人壽財險福建省分公司推森林碳匯指數保險,首單將為新羅區100萬噸年固碳量提供保額達2000萬元。
青島銀行積極創新并順利完成首筆“碳中和”貸款資金的投放,發行“碳中和”主體理財、承銷“碳中和”債券、創新綠色供應鏈金融“碳E貸”產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