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江河湖庫的“毛細血管”,小微水體主要分布在鄉村的溝、渠、溪、坑、塘等地,呈現出“流動性差、自凈化弱、規模小、數量多”等特點,與人們的生產生活關系較為親密,也是受污染較為嚴重的水體地帶。因此,推進農村小微水體綜合治理已經迫在眉睫。
日前,岳陽市河委會制定下發《岳陽市農村小微水體整治三年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啟動農村小微(溝、渠、溪、塘等)整治。岳陽市針對全市農村小微水體,開展三年整治行動,努力實現小微水體“三無一暢一美”目標,即污水無直排、水面無垃圾、水質無黑臭、水流通暢、周邊環境美。
岳陽市率先開展農村小微水體整治,本文以學習岳陽經驗為基礎,主要以“建立完善河(湖)長制、精準施策、多元化投入方式”等三大舉措為抓手,論述如何開展農村小微水體綜合治理。
建立和完善河(湖)長制是治理農村小微水體污染的制度保障。《方案》強調,縣、鄉、村級河湖長應牽頭管總,推動所轄河湖流域范圍內小微水體整治。各地結合“五結合”工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水美湘村、農村水系連通等項目,全面推行河湖長制管理,做好結合文章。
在河(湖)長制度保障方面,要按照國家和省市要求,建立河(湖)長一把手負責制,創新實行“河長+警長”工作體系,不斷完善河(湖)長工作機制,實現業務部門和公安部門兩大部門負責人通力合作,共同應對農村小微水體治理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在實施過程中,治理農村小微水體首先要全面排查各個轄區內河道、溝渠、坑塘、排水溝等區域,建立問題清單,實行“拉條掛賬、逐個銷號”的治理模式。復核轄區內未納入縣管、鎮管的小型河流、山塘、溝渠等小微水體信息,剔除已經納入河長制管理的河流及骨干山塘,建立縣級、鎮級農村小微水體名錄。
同時,各鄉鎮要結合實際按村對小微水體劃分片區,逐片設立片區河長和管理員,明確管護責任,實現管護范圍全覆蓋。
追尋小微水體問題根源,精準施策,對癥下藥是治理農村小微水體污染的有力舉措。《方案》明確,采用“先建后補、以獎代補”方式,支持地方開展溝渠塘壩清淤;加強質量跟蹤監督,確保疏浚一處,群眾滿意一處;建立長效運行和管護機制。
因此,針對污染物排放,要嚴懲污染物直排行為,掃除污染源;做好河道保潔工作,清理小微水體水面漂浮物及周邊垃圾,消除“群眾身邊的污染”;運用植物、生物等生態治理技術,提升小微水體自凈能力;做好宣傳動員,鼓勵全民參與農村小微水體的水環境保護。
同時,因地制宜地開展分類整治,通過以“民辦公助”等小型水利工程建設管理的形式開展山塘清淤整修、疏浚襯砌、溝通水系,精準施策,對癥下藥,為農村小微水體治理提供良方。
河長整合、群眾自籌、投工投勞等多元化投入方式是治理農村小微水體污染的根本途徑。《方案》強調,對情況較為復雜的黑臭小微水體,結合美麗屋場打造,由河長整合、群眾自籌、投工投勞等多元投入方式,確保整治取得實效。
全力推行“雙河長制”,招募“民間河長”,整合社會力量,共同參與治水事業。與“民間河長”簽訂聘任協議書,統一編號、發證,并將相關信息納入河長制平臺管理,實行電子化管理。建立完善民間河長聯絡工作群,開展民間河長業務培訓。
通過“民間河長”的引導、示范、鼓勵和帶動,提高群眾的參與意識;采用多元化經費籌措模式,鼓勵企業、團體、個人參與農村小微水體治理,建立健全社會參與和村民自籌相結合的資金籌措機制。推廣“以獎代補”政策、農村小微水體治理“整體委托外包”方式;積極鼓勵村民參與農村小微水體治理,實現投工投勞、人人參與,共筑農村美好宜居環境。
集中開展農村小微水體綜合治理是實現農村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鄉村振興,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的應有之義。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