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自2017年以來生態環境部共命名了87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培育打造了一批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動實踐樣本。初步探索形成了“守綠換金”“添綠增金”“點綠成金”“綠色資本”4種轉化路徑和生態修復、生態農業、生態旅游、生態工業、“生態+”復合產業、生態市場、生態金融、生態補償等8種轉化模式。在綜合考慮地域特色與資源稟賦、建設進展與成效、經驗模式代表性與推廣性等方面的基礎上,發布了第一批18個各有側重且相對成熟,可復制、可推廣、可持續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典型案例。自2021年7月起,我們推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模式與典型案例”欄目,對這8種模式18個典型案例予以宣傳推廣。
模式七
創新金融產品,服務“綠色產業”
——生態金融模式
該模式是指以推進生態效益轉化為經濟效益發展綠色金融為主要目標,通過創新綠色金融產品和金融手段將生態資源股權化、證券化、債券化、基金化,構建生態資源融資擔保體系,讓綠色生態成為“錢袋子”,源源不斷地“生金生銀”,實現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主要適用于生態環境優良、生態經濟發達的地區。浙江淳安縣通過創新發展綠色金融,一方面不斷改善綠色產業和綠色項目的融資環境,另一方面拓寬融資渠道助力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助推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創新金融產品,服務“綠色產業”的鮮活案例。
案例16——浙江省淳安縣探索“生態銀行”現代金融模式
案例背景
淳安縣地處浙江西部,集山區庫區老區于一體,由中低山、丘陵、小型盆地、谷地和千島湖組成,其中山地丘陵占80%,水域占13.5%,盆地占 6.5%,素有“八山半田分半水”之稱,是華東地區的生態屏障和水源地,全縣森林覆蓋率76.84%,林木蓄積量浙江省第一。立足一流、豐富的生態資源優勢,淳安探索公益林補償收益權質押貸款新模式,發行生態環保政府專項債券,開展“兩山銀行”改革試點,將現代金融的理念、運作模式與以綠水青山為標志的生態資源保護和開發有效結合起來,實現生態資源向生態資產、生態資本轉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建設取得積極成效,成為后發縣中的先行縣。
主要做法與成效
1. 探索公益林補償收益權質押貸款新模式
面對淳安山林資源豐富,但絕大多數村集體實力薄弱,單村單戶難以發揮資源優勢的現狀,2017年,淳安縣率先在里商鄉石門村開展公益林補償收益權質押貸款試點,利用村集體統管山30%公益林補償收益權作質押,貸款230萬元用于建設當地宰相源鄉村旅游基地,當年就為村集體經濟創收27.6萬元,為全縣消薄增收打開了新渠道。在試點成功經驗基礎上,按照“整縣整合、抱團發展”思路,整合全縣生態公益林資源,以全縣 402個村生態公益林補償收益權集體留存部分作為授信基數,向淳安縣農商銀行質押貸款,成功融資2.5億元,由政府國有公司統一代管運作融資所得資金,并最終選定投資資金風險低、收益持續有保障的淳安“飛地經濟”西湖區千島湖智谷項目,2019 年該項目帶動村集體薄弱增收近 4000 萬元,平均每村增收 10 余萬元,有效緩解了項目前期融資和村集體消薄增收“兩難”問題,真正達到了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本良性轉化目的,有效實現村集體從“輸血”到“造血”的可持續發展 。
2. 發行生態環保政府專項債券
千島湖配水工程實施后,為提升千島湖水資源環境,確保杭嘉地區飲水安全,淳安縣啟動實施包括土地整治復綠、沿湖生態修復與環境提升工程、農業及農村面源污染防治、河道綜合治理工程、礦山治理和生態修復、水源地保護與建設等在內的全域生態環境治理工程,項目總投資 13.1 億元。淳安將預期可實現的水資源轉化收益作為償還來源,以發行生態環保政府專項債券的方式籌集到資金10億元,統籌用于開展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項目,實現了水產品的資源向資金轉化,形成從生態資源轉化為資金又反作用于提升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探索出水資源這一生態產品價值轉化的道路,實現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多方共贏。
3. 開展“兩山銀行”改革試點
2019 年 10 月,淳安縣成功列入浙江省11家縣級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試點之一,在完成 GEP 核算的基礎上,創新探索開展“兩山銀行”改革試點。通過“兩山銀行”改革試點,把碎片化的生態資源進行規模化的收儲、專業化的整合、市場化的運作,探索試點綠色金融產品創新和生態產品價值轉化路徑,加速實現生態資源向生態資產、生態資本轉化,爭取實現生態價值的可量化收益和綜合化效益,從而加快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通道。
構建專業運營平臺。通過查清各類自然資源的類型、邊界、面積、數量、質量等,明確所有權主體、劃清所有權界線,由不動產登記機構實施登記,逐步匯總形成全縣自然資源登記數據庫。以縣級生態資源資產經營管理平臺公司為主,進行產權收儲和資源提升、資源測量和動態管理、資源價值評估、資源項目增信、資源打包提升和市場交易、全過程風險控制。通過新建、整合、嫁接等手段,在鄉鎮、村集體成立縣級生態資源資產經營管理平臺公司的子公司、分平臺,形成縣域生態資產運營管理體系,構建生態資源的“調查-評估-管控-流轉-儲備-策劃-提升-開發-監管”全過程工作機制。
創新完善配套制度。建立基于調節服務功能量(水源涵養和水土保持)核算結果為依據的總量控制制度,試行重點鄉鎮之間調節服務功能量交易,提升縣域內政策間、鄉鎮間的協調性,集聚政策效應,促進綠色發展。強化農村承包地經營權發證,推進有序流轉、規模化經營。建立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配套制度,推進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出租、抵押交易。創新綠色消費、科技研發、生態農業等領域的綠色信貸綠色金融產品,鼓勵開展綠色金融資產證券化。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引導基金,探索定向扶持生態產品價值機制。建立企業和自然人的生態信用檔案、正負面清單和信用評價機制,將生態信用行為與金融信貸、行政審批、醫療保險、社會救助等聯動獎懲。
開辟暢通轉化通道。建設“千島湖”區域性公用品牌體系,構建覆蓋全類別、全產業鏈產品標準體系和管理標準體系。利用淳安空氣清新、水源清潔、氣候適宜的生態優勢,培育招引環境適應性先進制造業,推動工業精致發展。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開展生態產品的推廣與宣傳,推動生態產品全面發展。
健全提效支撐體系。基于周邊高速、高鐵線路與內部交通網絡微循環,打造快進慢游的交通體系。建設涵蓋生態產品產前產中產后各個環節的“千島湖”生態大數據平臺,提高生態產品生產管理決策水平,賦能生態產品,提高溢價。聚焦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前沿生態技術研究等方向,推進 “兩山”創新型復合人才培養。建立國際組織、科研機構落戶的鼓勵引導機制和產學研合作機制,引導知名創新企業設立研發機構,增強智力賦能。
經驗啟示
淳安縣通過全覆蓋推進公益林補償收益權質押貸款,將未來可預期補償收入轉化為眼前的資金收入,以異地發展資本化運作的方式,為村集體可持續發展、低收入農戶增收“造血”;以預期水環境治理產生的優良生態產品預期收益,發行生態環保政府專項債券,解決生態環境治理的資金來源;在開展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基礎上,創新探索“兩山銀行”改革試點,把碎片化的生態資源進行規模化的收儲。淳安盤活“生態資本”變身“富民資本”,打通了“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通道,為山林資源和水資源豐富地區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供了淳安樣本。
原標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實踐模式與典型案例(16)丨浙江省淳安縣探索“生態銀行”現代金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