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7月,廣西壯族自治區112個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中,有109個達到或好于Ⅲ類水質,水質優良(Ⅰ類-Ⅲ類)斷面比例97.3%;228個水功能區水質達到考核目標要求,達標率100%;全區34個市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達到國家考核目標要求,達標率91.9%。
2021年1月-6月,廣西有7個市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排名中,躋身于10名之前,柳州市排在全國的前列。
總結廣西治水經驗,廣西以“技術供給、信息供給、監督管理、綜合協調”為著力點,采取4大措施不斷提升水環境質量,深入打好碧水藍天保衛戰。
一、加強重點流域水環境治理
統一指揮,形成合力。在水環境治理過程中,廣西首先劃分漓江、南流江、九洲江、欽江等“四江”為廣西13項重大事項,并設立重點流域指揮部,由廣西壯族自治區副主席任指揮長,統籌協調流域治理工作。按照“一江一策”攻堅方案,指揮長深入治水一線,凝聚各方力量,形成治污合力。
加強監督,開展技術幫扶。廣西定期組織召開水環境質量分析會,針對“四江”流域進行數據分析;每月開展現場督導,監督治污責任落實情況。同時,廣西還積極組織技術團隊深入治污一線進行技術指導,尋找污染根源,并邀請專家提供專業性解決方案,為開展重點流域治理工作提供技術支持。
二、切實保障飲用水水源地安全
制度保障,社會監督。飲水安全關系國計民生。為確保飲用水安全,廣西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千噸萬人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工作的函》,推進鄉鎮及以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合理規劃水源布局。廣西已確定“千噸萬人”水源地344個,全面完成水源保護區劃定;積極開展鄉鎮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規范化建設,優化供水布局,完成7個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調整審查,并形成審查意見報送政府審批。
針對群眾舉報飲用水水源保護問題,全市要開展核查,發現問題,即刻整改。督促有關部門加強整改。通過開展縣級及以上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問題整治情況“回頭看”專項行動,廣西已經對1122個環境問題進行核查。
三、全面消除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
制定監測方案,提升水質達標率。在全面消除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過程中,廣西制定了《廣西城市黑臭水體監測方案》,采取積極有效的解決措施,實行每年第二、三季度定期監測,不定期對重點市進行監測,并將監測結果通報各市人民政府。
廣西70段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中有66段水質已達標,實現水質達標率94.3%。南寧市完成了原有38段黑臭水體的治理工作,實現黑臭水體黑臭消除比例達100%。柳州市投入7.8億用于柳江沿岸170多個排污口截污,通過城市污水管網收集到污水處理廠集中治理。針對中央第七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指出的問題,崇左市積極配合開展現場調研,實地了解中心城區黑臭水體、污水直排口及污水處理廠情況,進行現場督辦整改。
加大資金投入,加強監管力度。在黑臭水體治理資金投入方面,截至2020年12月中旬,廣西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累計投入資金約256.9億元,其中,2020年計劃投資76.7億元,完成投資77.3億元。
在入河排污口監管方面,廣西不斷加強水功能區和入河排污口監管力度,積極組織開展水功能區達標評價,實施按季度通報水功能區水質達標情況;開展規模以上入河排污口監督性監測,指導各市開展入河排污口排查,對在線監測監控系統未覆蓋的排污口實行至少半年一次的監督性監測。
四、逐步深化工業污染防治
實施污水集中處理,加強污水處理施工監管。截至2020年10月底,廣西116個工業集聚區,實現污水集中處理,所占比例85.3%。全區大部分工業集聚區實現污水集中處理,其中11個工業集聚區已開工建設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在加強污水處理施工監管過程中,廣西相關部門進行編制印發造紙、有色金屬、農副食品、制革、電鍍等重點行業水專項治理方案,對44家企業進行清潔化改造;集中排查整治不符合產業政策的中小企業,分類處置4522家“散亂污”企業。
摸排情況,形成報告。廣西加強對全區工業集聚區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運行等情況進行摸排,掌握實際運維情況,并將摸排的情況形成報告報送自治區人民政府。廣西在工業集聚區污水處理方面實現新的突破。截至今年7月底,全區127個工業集聚區實現污水集中處理,所占比例93.4%。其中,廣西南寧、柳州和梧州等轄區市工業園區污水集中處理效果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