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歸母凈利潤大增235%
2021年上半年,北京首創生態環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首創環保”)的表現,用他們自己的話講就叫“炸裂”。
2021年8月31日,首創環保“首創生態+2025”戰略發布會暨2021年上半年業績說明會在北京召開,會上公布了公司上半年的業績情況。
2021年中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收86.26億元,同比增長24%,實現了“五連增”;歸母凈利潤更是同比大增235.33%,達到了14.29億元。

與此同時,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則穩中有降,由2020年末的64.81%下降到了63.99%。ROE(資產收益率)同比提升3.37%,體現了公司的高質量發展。
截止2021年上半年,首創環保的總資產已經達到1035.93億元,成為千億規模的企業。
橫向對比,同樣被稱作水務界“帝都雙雄”的北控水務,今年上半年則實現營收136.69億港元,同比增9.8%;實現收益40.32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83%;股東應占溢利24.21億港元,同比增7%。
首創環保86.26億元人民幣的營收與北控水務相比顯然還有不小的差距,但從增速上看,特別是歸母凈利潤的增速,首創股份則要大大高于北控水務。
分領域看,首創環保在水務與固廢兩大板塊均實現了穩健增長:
?污水處理主營業務收入20.97億元,同比增長28.78%;
?供水主營業務收入15.34億元,同比增長18.38%;
?城鎮水務建造主營業務收入13.38億元,同比增長21.20%;
?固廢業務營收達29.27億元,同比增長22.70%,實現營業利潤2.66億元,同比增長35.21%;
?新增簽約垃圾焚燒規模1400噸/日,國內儲備項目73個。
此外,在環衛、場地修復及資產管理等新的業務領域,首創環保也實現了突破。今年上半年,首創環保落地環衛業務3個,場地修復項目2個。
“國內首批公募REITs”。6月21日,富國首創水務基礎設施投資公募基金于上交所正式掛牌交易,成為國內首支上市的水務公募REITs,為環保產業資產定價開辟了新的途徑。
而在時下“碳中和”方面,首創環保也有涉獵。他們與北京建筑大學合作,為污水處理廠構建的“碳足跡核算模型”和“綜合環境影響評價模型”,并逐步完成供水以及固廢生產單元的碳足跡核算的應用。
據了解,這是國內水務企業在碳足跡核算方面取得突破性技術研發成果,為環保行業“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核算前提,對行業做出重要貢獻。
正是因為首創環保的業績如此亮眼,7月8日,在由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主辦、中貿慕尼黑展覽(上海)有限公司協辦的“2021中國生態環境產業高峰論壇”上,“2021中國環境企業50強榜單”正式發布,首創環保再次以優異成績蟬聯前面十名。
此外,本次“中國環境企業50強”評選中,首創環保集團旗下的固廢產業投資平臺——首創環境(03989HK)還憑借優秀的綜合實力同樣蟬聯上榜,位列13名,并較去年的排名提升了5位。
首創環保的“大動作”
雖然取得了不錯的戰績,但首創環保并未滿足于此,而是進行了高管、名稱、戰略等多方面的調整和升級。
在公司高管方面,8月28日,首創環保發布公告稱,公司高管發生人事變動。因公司管理和業務需要,同意劉永政先生不再擔任公司總經理職務,聘任董事兼執行總經理李伏京先生擔任公司總經理職務,任期自本次董事會審議通過之日起至公司第八屆董事會任期屆滿日止。同時李伏京先生不再擔任公司執行總經理職務。
公開資料顯示,李伏京是一位“80后”,1980年7月出生,碩士,正高級經濟師及工程師。歷任柏誠工程技術(北京)有限公司工程師,北京市工程咨詢有限公司基礎設施咨詢部項目經理,北京首都創業集團有限公司基礎設施部總經理助理、環境產業部副總經理。現任首創環境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及行政總裁;首創環保董事、總經理。
同時,在公司名稱上,首創環保也進行了變更。
6月18日,“北京首創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北京首創生態環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全稱為“Beijing Capital Eco-Environment Protection Group Co.,Ltd.”。
而從2021年6月24日上午9時起,公司證券簡稱也將由“首創股份”更改為“首創環保”,股票代碼(600008SH)維持不變,并正式啟用全新品牌形象。
為什么改名?首創集團總經理李松平曾經解釋過原因。他表示,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強調要構建現代化環境治理體系,這對環保產業提出了“從量到質”的挑戰和要求,也是新的發展機遇。此次“首創股份”更名為“首創環保集團”,是首創集團審時謀勢做出的戰略決定,未來我們將進一步集中優勢資源,以環保作為主業,帶動其他業務板塊的協同效益,服務美麗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展示出我們作為市場化國有企業的家國情懷和價值追求。
時任首創環保董事長、總經理劉永政也表示,“首創環保集團”全新的品牌形象,凝聚了公司對生態環保產業更加深刻的系統認知和更為堅定的戰略選擇。我們將打破傳統的細分領域縱向深入,項目獲取驅動的發展模式,通過“集團化”資源優勢、協同優勢實現服務客戶系統化環境治理需求的目標。
此外,在8月31日舉行的2021年上半年業績說明會上,首創環保還發布了公司的新戰略——“首創生態+2025”。
按照新任總經理李伏京的解讀,“首創生態+2025”戰略的意思就是:首創環保將基于過去“水務+固廢”業務布局,積極開拓大氣工業和資源能源業務,實現“水、固、氣、能”多業態的“5+4+1”業務組合:包括5項基礎業務(城鎮水務、固廢環境、大氣工業、資源能源、生態治理),4項價值鏈業務(工程技術、環保裝備、智慧環保、資產管理),1項科技創新。
此前,2018年5月,在第十九屆中國環博會上,首創集團曾經攜旗下環保企業首創股份、首創環境、首創博桑、首創思泰意達發布過“首創·生態+”發展戰略。
此次發布的“生態+2025”戰略,則是“生態+”戰略在“十四五”時期的落地與迭代。
具體來講,它包括3大方面:
?“客戶+”體現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以成就客戶的首要準則,做實做深政府客戶,依靠城市深耕,打造100個優勢城市集群;推動業務從“ToG”到“ToB”的跨越,積極開拓100個企業客戶,實現客戶多元化的跨越。
?“業務+”體現企業價值的全面升級。為客戶提供的服務包含“技投建運”邏輯的資產業務和“研產銷服”邏輯的服務業務,業務體系涵蓋“系統治理+專業支撐”的系統解決方案,價值貢獻升級為“污染治理+資源能源”;同時,深耕運營,追求規范化、精細化、標準化的實體業務,和以信息化、數字化、智慧化為特征的線上業務,實現“線下+線上”的數字化深度融合。
?“資源+”致力于構建良好的產業生態,與客戶、股東、伙伴通力合作,錨定長期價值,通過資源整合強化自身業務能力,更好地響應客戶需求,實現環境治理目標。
總之,“客戶+”體現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業務+”體現企業價值的全面升級;“資源+”則表明公司致力于構建良好的產業生態,錨定長期價值,通過資源整合強化自身業務能力,實現環境治理目標。
既然上半年業績表現良好,首創環保為什么還要如此“折騰”?核心原因是為了適應新的形勢。
就像首創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賀江川在解讀“生態+2025”戰略時說的那樣,在國家“3060”雙碳行動計劃推動下,環保產業正加快進入減污降碳協同治理的新發展階段,逐步向綠色循環發展演進,產業格局正在深刻重塑,因此首創環保在夯實內功,合作發展的基礎上進行了“生態+2025”戰略迭代。
首創集團黨委副書記、首創環保集團董事長劉永政也認為,未來環保產業的價值將從污染治理到資源能源化利用轉變;數字化革命,將使單點治理向萬物互聯的智慧環保邁進;從發展周期來看,大規模工程建設基本完成,未來是高效的運營服務、解決方案的專業化時代。
簡單來講,就是“從污染治理到資源化利用”、“從單點治理到智慧互聯”、“從重建設到重運營”3個方面的轉變。
今年3月31日,在E20環境平臺主辦的2021(第十九屆)水業戰略論壇上,首創環保前任總經理楊斌曾經表示,未來5年,首創股份的關鍵詞是“提效”,要向技術創新應用要效率,向供應鏈要效率,向信息化和數字化要效率,向輕資產能力要效率。
“未來5年將是增量與存量市場最重要的轉換期,首創股份將與將與全體同仁一道,重新定義‘環保企業’,共同打造中國大型環保企業’。”他說。
原標題:上半年歸母凈利潤大增235%,首創環保為啥還要搞“大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