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浪涌動,綠意蔥蘢,成群的白頭鶴、灰鶴、白鸛等珍稀鳥類在廣闊無垠的灘涂濕地上空翩然起舞;走進“百里長堤”,沿海生態森林樹木參天,氣勢恢弘;藍天白云下,白鷺、蒼鳥等各種珍禽動物翩然林間。這是江蘇省鹽城市射陽縣沿海良好自然生態環境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鹽城市射陽縣堅持“生態優先”戰略,加快推進區域濕地生態保護和生態修復,沿海重要濕地、丹頂鶴自然保護核心區和緩沖區、清水廊道維護區、飲用水源保護區、重要生態水域等生態紅線保護區域煥發炫目的綠色生機,生態紅線保護和濕地生態建設工作成效顯著。
射陽縣是鹽城國家級珍禽自然保護區核心區所在地,擁有5130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生態濕地7.32萬公頃,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面積達337.47平方公里,省級生態管控區域面積達702.5平方公里,是省內沿海區域“兩級管控”面積占比較大的縣份。
射陽縣委、縣政府堅持“沿海興則射陽興”的發展戰略,按照省委提出的“面朝大海、向海發展、賦能未來”的發展要求,優化制度設計,強化制度保障,不斷推進區域紅線保護和建設。專門成立以縣長為組長,生態環境、水利、發改、林業、自然資源和規劃、住建等部門及有關鄉鎮為成員單位的“生態紅線區域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各個部門之間建立了重點區域環境保護工作的溝通聯動機制,形成了“一張網、無障礙、大聯動”的保護格局。
射陽生態環境局局長孫鴻斌說:“2019年,射陽縣即出臺了濕地保護的最嚴新規,明確自然保護區緩沖區范圍內2.4萬公頃海域,禁止一切形式的水產養殖經營和開發建設活動。”
全縣一二級濕地生態紅線保護監督管理區域內,實行建設活動多部門“聯審把關”,拒絕一切重大項目投資。生態紅線保護意識已充分體現在全縣經濟發展、城市建設和民生保障等各個領域,貫穿到政府決策的每個環節。
射陽縣先后開展自然濕地保護區緩沖區退耕退漁工作的調研及方案編制,啟動生物多樣性調查招標工作;制定出臺《射陽縣濕地生態紅線區域管護實施細則》,優化調整省級濕地生態保護紅線布局。按照射陽縣《生態補償資金使用管理辦法》規定的“誰保護、誰受益”原則,嚴格落實差別化的環境價格優惠政策,建立健全生態紅線區域監管考核機制,考核結果作為省財政安排生態補償轉移支付資金的重要依據,突出政策實施的導向性和約束性。
與珍禽自然保護區毗連相接的黃沙港鎮政府負責人談到生態保護的壓力,深有感觸:“過去也強調濕地生態保護和建設,但沒有具體的區域紅線保護和建設量化指標?,F在,濕地生態區域保護和建設指標已經系統化、具體化,考核更加剛性化、精細化,要求我們不折不扣地完成相關的生態紅線保護任務,避免觸碰‘雷區’”。
前不久,射陽縣城居民張先生在新時代雙擁林與一對國家二級野生保護動物—紅狐不期而遇。據張先生描述,紅狐周身毛色紅得就像一團火,神態機敏,非常可愛。近年來,射陽縣沿海地域常有紅狐出沒的類似消息傳出。
“紅狐對于生存環境的要求較高,這也從側面說明了射陽是一片人和自然和諧共生的熱土。”射陽縣農業農村局的專家說。射陽縣編制生態紅線區域保護工作實施方案,匠心推進沿海區域生態保護和沿海濕地生態修復,有序開展生態環境隱患問題綜合整治,先后實施了河道水產養殖清理、沿線企業限產限排及關停搬遷、陸域畜禽養殖治理、支流溝河堵排截污等專項行動。同時,全面建立縣考斷面核查考核機制,全縣25個縣考斷面全部納入年度生態文明考核范疇。
射陽生態環境局水源中隊負責人徐屹說:“按照飲用水源保護要求,射陽生態環境局制定了更加周密嚴格的水源地長效管護制度,依托‘河湖長制’和‘灣灘長制’,對沿海骨干支流水域水質情況開展‘地毯式’調查,并逐一建立電子信息檔案,為開展下一步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數據信息支撐。”
與此同時,射陽縣按計劃實施明湖水庫補水口、高爾夫球場排污河整治及配套建筑工程建設,建立射陽河、明湖水庫水質自動監測預警機制,實時監控水質。扎實推進水源地規范化整治,在明湖一級保護區人為活動較頻繁邊界設置圍網和綠化隔離帶,射陽河取水口一、二級水源保護區內和交界處設立界碑界樁及公告警示牌。
射陽縣還多次部署開展沿海濕地多地水源保護專項行動,嚴厲打擊違法建設和排污項目,有效提升生態紅線區域環海濕地的水環境質量。2019年至今,縣轄國、省考新洋港閘、黃沙港閘、射陽河閘斷面水質始終保持三類水質,功能區水質達標率85%,連年完成年度水環境質量“只能更好、不能變壞”的專項考核目標。
走進鶴鄉射陽自然保護核心區域、實驗區域,都能看到一幅水墨丹青般的動人畫面:溝河阡陌綠意蔥蘢,林木蒼茫氣勢恢弘,野生鳥類成群結隊在沿海上空潔凈的藍天白云間自由翱翔。
為切實保護生態紅線濕地,2020年射陽縣出中國臺灣(灘)長制實施方案,成立縣灣(灘)長制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包括16個相關部門及沿海各鎮區,為防治海洋污染、改善海洋環境、修復海洋生態、保護海洋資源、提升海洋綜合價值,進一步填補了政策空白,提供了法制保障。
射陽縣制定《射陽縣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責任規定》,在制度層面,更進一步落實環保“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要求,厘清各級黨委、政府及部門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責任,把濕地生態紅線區域保護納入生態文明綜合考核,從嚴考核評價,不和稀泥,不打和牌,以硬核制度有力保障沿海區域生態紅線保護與建設。
射陽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張洪祥介紹:“近幾年來,射陽縣根據省、市生態紅線區域名錄,制定調整濕地紅線區域類別及差別化濕地管控措施。按照‘嚴防、嚴查、嚴管、嚴控’的工作要求,包括生態環境、農業、水利、公安在內的多個部門聯合執法,嚴格管控,保持紅線高壓,嚴打非法生產、偷排偷放和超標排放等各類違法行為,堅決排除各類紅線濕地的環境安全隱患。”2020年以來,全縣出動生態環境執法超過了8000人次,檢查污染源近2000多頻次,立案處罰百余件。
良好的生態環境保護,為射陽縣著眼社會福利、改善民生福祉創造了有力保障。射陽縣開創性地探索并趟出了一條發展與保護相向并行之路,規劃了多張建設發展藍圖。黃沙港鎮高位謀劃申報“國家級沿海漁港經濟區”,致力“一地三區”功能布局,打造“江蘇領先、全國一流、世界知名”的生態漁港集群。
臨港工業區大力推進海上風電新城建設,初步形成風電場、風機整裝、管樁等全產業鏈條,產業規模達百億級,前景可期。同時,著力揚長自然優勢,探索建設“既有區域文化內涵、又有射陽生態特色”的沿海全程濕地生態風光帶,接連打造精品項目。2020年,全縣實現旅游收入近30億元。
原標題:鹽城射陽匠心構建沿海濕地紅線保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