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西藏的人都知道,拉魯濕地在拉薩城北,南山公園在拉薩河畔;在雅江兩岸引人側目的是160多公里的“綠色長城”;而西藏珠穆朗瑪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幾千余種動植物以及藏北羌塘的無人區成為了動植物的“樂土”……
這些因素構成了雪域高原和諧的生物多樣化的樂居畫面,恰似一幅純西藏自然版的“富春山居圖”。
日前,據西藏自治區政府新聞辦介紹,在“十三五”期間,西藏自治區加快生態空間優化布局,不斷完善自然保護地體系,全區自然生態系統保持穩定。截至2020年,西藏全區共建立自然保護地81處,占全區國土面積的35.94%。據了解,當前西藏現有各類自然保護地中,自然保護區47處,國家級森林公園9處,國家級濕地公園22處,地質公園3處。
今年5月,國務院新聞辦發表的白皮書《西藏和平解放與繁榮發展》明確表示,目前西藏生態系統整體穩定,環境質量持續向好,綠色發展格局初步形成,人民生態環境權益不斷提升,成為世界上生態環境最好的地區之一。
這些成果得益于中央政府以及西藏自治區政府對青藏高原進行持續的科學的法制化管理。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各級政府先后頒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規。西藏自治區先后頒布了《西藏自治區森林保護條例》《西藏自治區自然保護區發展規劃(1996—2010)》《西藏自治區環境保護條例》《西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建設規劃》等法規;而在2009年,國務院批準實施《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規劃(2008—2030)》。由此,一條日益堅實的生態安全屏障在青藏高原上牢牢筑起。
據悉,“十三五”期間,西藏全區投入生態保護建設資金202.30億元,用于開展造林綠化、天然林保護、草原生態修復綜合治理、退化濕地保護修復、自然保護區基礎設施建設、森林生態效益補償、野生動植物保護、防沙治沙等工程項目。
環境變了,隨之而來的是野生動植物的種群也發生了變化。截至2020年底,西藏在全國第二次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期間,已正式發表新物種5個、中國新紀錄物種5個、西藏自治區新紀錄物種23個。以藏羚羊為例,目前我國的藏羚羊種群數量已經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不足7萬只增長到如今的30萬只,更為可喜的是藏羚羊的生存狀況也從“瀕危”降為“近危”。這些數字反映的是雪域高原環境的純凈與安全。
10月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了《中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白皮書。白皮書這樣介紹了我們的祖國——中國幅員遼闊,陸海兼備,地貌和氣候復雜多樣,孕育了豐富而又獨特的生態系統、物種和遺傳多樣性,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
位于中國西南邊陲的西藏,正在為保護好雪域高原,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做著不懈的努力。
原標題:為了綠水青山 西藏全區國土面積的35.94%都被“占用”了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