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立足“雙碳”目標下新發展格局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提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目標任務,并強調綜合運用行政、金融、科技等多種手段提升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水平,保障相關目標的實現。
本文主要從金融支持角度對《意見》進行解讀,分析目前我國綠色金融支持環保投融資相關基礎及現狀,并提出金融支持環保投融資、保障《意見》目標實現的相關建議。 良好生態環境是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內在要求,是增進民生福祉的優先領域,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全面加強對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領導,采取了一系列力度大、成效實的生態環境污染防控措施,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任務圓滿完成。但同時應該看到,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總體上尚未根本緩解,重點區域、重點行業污染問題仍然突出,特別是在“雙碳”目標對我國各領域提出新一輪綠色低碳發展要求的新形勢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仍然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一、《意見》主要內容解讀
(一)明確新時期污染防治攻堅戰主要目標
《意見》提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相較于“十三五”時期提出的“堅決”,體現了新時期生態環境存在的問題層次更深、要求更高,同時也展現了我國加快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的決心和魄力。
一是《意見》明確綠色低碳發展總體目標。綠色低碳發展是構建高質量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然要求,是解決污染問題的根本之策,《意見》首先明確綠色低碳發展的總體目標,即到2025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下降,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到2035年,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在此基礎上,聚焦“雙碳”目標實施路徑的重點行業和領域,提出深入推進碳達峰行動、聚焦國家重大戰略打造綠色發展高地、推動能源清潔低碳轉型、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盲目發展、推進清潔生產和能源資源節約高效利用、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等七項推動綠色發展的重點任務。
二是《意見》延續和深化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目標。根據“十三五”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的階段性成果以及積累的經驗,結合“雙碳”目標下帶來的新形勢、新挑戰,《意見》提出到2025年,地級及以上城市細顆粒物(PM2.5)濃度下降10%,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87.5%,地表水Ⅰ——Ⅲ類水體比例達到85%,近岸海域水質優良(一、二類)比例達到79%左右,重污染天氣、城市黑臭水體基本消除,土壤污染風險得到有效管控,固體廢物和新污染物治理能力明顯增強;到2035年,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圍繞該目標,《意見》分別對新時期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進行了具體的部署,提出16項重點舉措。
(二)強化與“雙碳”目標實現路徑銜接
2021年10月以來,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國務院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構成我國推動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中的總綱領和頂層設計,對碳達峰階段的目標任務和重點任務做出具體部署,構筑了我國雙碳目標實現的基本路徑。其中提出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加強各級各類規劃間銜接協調。《意見》作為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的總體設計,在目標設定、重點任務領域強調了與“雙碳”目標實現路徑的銜接。
一是目標設定的協同。《意見》以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總抓手,提出到2025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的發展目標,與“雙碳”目標實施路徑中到2025年設定的目標相一致。
二是重點任務的銜接。《意見》將“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作為其提出的第一個重點任務,并強調以能源、工業、城鄉建設、交通運輸等領域和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石化化工等行業為重點,深入推進碳達峰行動,與“雙碳”目標實施的主要路徑、重點領域形成有效銜接。此外,《意見》還提出推動能源清潔低碳轉型、推進清潔生產和能源資源節約高效利用、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等與節能降碳相關聯的幾項要求。
(三)提出金融支持保障路徑
高質量的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水平是保障污染防治攻堅戰目標順利完成的重要支撐,《意見》提出健全生態環境經濟政策,其中進一步提到運用金融政策,引導和鼓勵更多社會資本投入生態環境領域。具體到綠色金融具體引導手段,《意見》提出大力發展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基金,加快發展氣候投融資,在環境高風險領域依法推行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強化對金融機構的綠色金融業績評價。
二、綠色金融發展基礎及支持環保投融資現狀
(一)綠色金融發展基礎
經過多年發展,中國已經構建了一系列在全球具備領先水平的綠色金融政策和標準體系,形成具備多層次產品和服務的市場,以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點示范帶動地方發展“多點開花”,并積極引領綠色金融國際合作,為支持“雙碳”目標實現奠定了良好基礎。
在政策體系方面,2016年8月,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發改委等原七部委發布《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指導意見》,建立健全綠色金融頂層設計,我國成為全球首個建立比較完善綠色金融政策體系的經濟體。在“頂層設計”的引導下,在規劃發展、產品設計、標準體系、激勵約束等多個領域政策工具設計持續取得突破,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對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的統計和分類標準進一步完善,相繼修訂發布《關于修訂綠色貸款專項統計制度的通知》、《綠色融資統計制度》、《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2021年版)》,加強綠色標準協同;2021年8月,中國人民銀行發布《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指南》和《環境權益融資工具》,規范和引導環境信息披露工作。
在市場發展方面,2016年以來在較為完善的綠色金融體系與體制機制引導下,綠色金融市場發展迅速,現已構成具備多層次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市場體系。截至2021年二季度末,本外幣綠色貸款余額已達到14萬億元,同比增長26.5%,綠色信貸規模位居世界第一。截至2021年10月底,我國累計發行綠色債券約1.8萬億,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綠色債券市場之一。各地方持續開展環境責任保險試點工作,為鋼鐵、有色等20多個環境風險較高的行業提供保障,此外氣候巨災保險、綠色畜牧業險、綠色建筑保險等多種創新險種不斷涌現。2021年7月,全國碳交易市場正式開始上線交易,截至2021年10月底,全國碳交易市場碳配額累計成交2020.2萬噸,成交金額合計9.08億元。
(二)綠色金融支持環保投融資現狀
綠色金融通過政策和市場機制設計,可以引導社會資本進入環保產業領域,優化資源在環保投融資市場配置,支持環保產業發展壯大、支撐生態環境治理資金需求,是保障污染防治攻堅戰目標實現的重要金融工具。目前,綠色金融通過信貸、債券、基金等多種金融工具,引導資本支持環保產業發展的技術研發、設備制造、項目建設和運營等產業鏈各個環節,為推動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在綠色信貸領域,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統計,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基礎設施綠色升級產業領域的綠色信貸余額為6.29億元,有效支持了污水、廢棄、生活垃圾等各類污染物處理設施的建設和運營。在綠色債券領域,2021年以來,環保企業通過債權市場發行貼標綠色債券58單,募集資金142.87億元。在股票市場,截至2020年末共有145家環保企業在A股上市,總市值達11659億元,2020年度通過定向增加進行再融資10筆,共計募集資金81億元;此外2020年環保上市公司發生并購事件80起,交易金額459億元。在綠色基金領域,2020年我國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第一個國家級政府投資基金國家綠色發展基金成立,首期規模885億元,主要投向長江經濟帶沿線省市,積極引導社會資本投向大氣、水、土壤、固體廢物污染治理等外部性強的生態環境領域,推動傳統產業智能化、清潔化改造,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促進生態修復、國土空間綠化等綠色產業發展;此外,2020年湖南、江蘇等省成立土壤污染防治基金,專門用于土壤污染治理相關項目。
三、發展綠色金融支持環保投融資建議
環保產業為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必要的技術、設備和人才支撐,是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保障生態環境治理目標重要措施順利推進的重要基礎。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發展綠色金融支持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
(一)加強政策引導激勵
加強綠色金融貨幣政策工具調控功能,通過運用再貸款和再貼現、差別存款準備金、抵押補充貸款等措施,精準支持環保產業,引導商業銀行加大綠色和氣候貸款的投放力度。建議地方政府配套中央的疫情防控期間相關金融政策,制定環保產業財稅支持方案,在減稅降費、專項貸款等方面給予一定程度的傾斜,緩解行業內民營資本、小微企業的流動性壓力,降低經營風險,保障社會資本的投資熱情,培育引導環保產業規范發展。
(二)打造綠色供應鏈金融支持關鍵環保產業發展
圍繞《意見》中提出的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加強對支持其污染防治攻目標實現的污水處理、大氣治理、土壤修復等產業的支持,鼓勵金融機構依托產業鏈條中的核心企業對上下游企業提供融資服務,以核心企業增信解決上下游小微企業融資困境。制定財稅補貼、風險分擔、專項績效獎勵等激勵保障措施,提升金融機構參與供應鏈金融積極性,同時降低風險,探索“信貸+保險”擔保融資、應收賬款融資等模式。
(三)持續深化綠色金融產品服務創新
聚焦污染防治攻堅戰各領域融資需求,結合環保產業發展特征,推動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基金、綠色融資租賃等領域的綠色金融產品創新。推動排污權、碳排放權等環境權益成為有效抵質押品,鼓勵銀行創新與之掛鉤的綠色信貸、綠色理財產品;支持資本市場通過差別化定價,推出更多支持污染治理、生態修復的產品,包括綠色債券、綠色資產支持證券等;以國家綠色發展基金為契機,引導地方成立綠色發展基金并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支持生態修復和環境治理相關的高標準環保項目。
作者:黎崢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研究員
原標題:IIGF觀點 | 發展綠色金融支持環保投融資——簡評《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