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兩年的建設,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重點水利工程——銅鑒湖防洪排澇調蓄工程終于完成主湖區的建設內容,目前已開始生態蓄水。杭州海綿城市建設達標區域又新增35平方公里。
當前階段,我國排水系統設施老舊,發展滯后,制約了水環境的健康發展,約束了城市治理水平。海綿城市建設是提升雨水資源涵養能力和綜合利用水平的有效手段,截至去年底,全國共建成落實海綿城市建設項目約4萬個,大大增強了蓄水、泄洪能力。在今年,國家開展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示范工作。
2021行至尾聲,當前除了杭州,還有很多地方也接連傳出捷報,爭相亮出他們的海綿城市建設亮眼“成績單”。
山東濟南超前完成海綿城市年度建設任務
據了解,截至11月底,濟南市新增海綿城市面積20.1平方公里,提前1個月完成2021年度的建設目標任務,目前全市海綿城市建成面積已超200平方公里。濟南從2017年開始推行海綿城市建設,積極出臺了《濟南市海綿城市建設規劃管控辦法》等相關政策制度,并把海綿城市理念融入項目建設,實現城市更高程度的可持續發展。
四川瀘州新建海綿城市近40平方公里
截至今年11月,瀘州市海綿城市建設面積約39.8平方公里,占建成區面積的23%,助推長江干流瀘州段水質由Ⅲ類提升為Ⅱ類。早在今年6月,瀘州市成功申報成為全國首批20個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未來瀘州市將持續發力,提高海綿城市的生態調節功能。
可嘆的成績背后,是各地海綿建設工作步子走得堅定、鏗鏘。
濟南計劃2022年建成海綿城市面積22平方公里;2025年前,城市建成區40%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要求,新建、改擴建區域的與水資源利用率不小于6%。
瀘州計劃到2023年底,40%以上的建成區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走出一條有地方特色的海綿城市建設之路。
河南省將通過落實海綿城市“滲、滯、蓄、凈、用、排”等措施,到2025年新增海綿城市達標面積500平方公里,累計40%的城市建成區達到海綿城市要求。
政府在后方的資金支持,也是海綿城市建設的一大力量源泉。
江蘇省提前下達2022年中央財政城市管網與污水處理補助資金預算指標8.6億元,重點支持無錫、宿遷市開展國家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示范。
江西省下達鷹潭市2022年城市管網及污水處理補助資金4.3億元,專項用于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工作。此前中央財政已下達補助資金1.8億元,目前鷹潭以獲中央財政補助資金6.1億元,將進一步助推鷹潭市加快推進海綿城建設工作。
這個海綿城市建設的考題無疑在被一步步破解,各地跑出水生態建設“加速度”。可以預想,未來海綿城市建設還將再劃高“海綿”標準,推動蓄水、節水能力不斷提升。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