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寧波市發布了《寧波市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行動方案》。按照計劃,到2025年,將初步構建寧波市綠色低碳技術創新體系,顯著提高寧波市綠色低碳核心技術水平,在高效光電轉換材料與器件、氫能技術關鍵材料與核心部件、綠色工業高效流程和節能系統等方面取得重大技術突破,高質量支撐寧波市如期實現碳達峰。
到2030年,著眼碳中和戰略目標,綠色低碳技術創新體系基本形成,綠色低碳產業發展取得積極進展,高效光伏與風能、先進儲能、大功率燃料電池、氫能等關鍵核心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能源系統綜合利用效率大幅提升,高質量支撐經濟社會綠色低碳發展。
寧波市建設創新型城市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印發《寧波市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行動方案》的通知
甬創新辦〔2021〕5號
各區縣(市)人民政府、市建設創新型城市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各有關單位:
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經市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同意,現將《寧波市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行動方案》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寧波市建設創新型城市領導小組辦公室
2021年12月21日
寧波市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行動方案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統籌推進我市科技創新支撐引領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特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新發展格局,以目標為導向,以需求為牽引,以數字化改革為引領,堅持系統布局、前瞻引領、重點突破、融合應用,統籌考慮經濟增長、能源安全、碳排放、百姓生活,系統分析能源消費總量、碳排放總量、能耗強度、碳排放強度四個指標,聚焦綠色低碳循環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高能級創新平臺建設、技術產業協同發展和高端人才隊伍建設,加快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低碳技術創新體系,推動低碳前沿應用技術研究和產業迭代升級,搶占碳達峰碳中和技術制高點,高質量引領支撐我市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
(二)基本原則
1. 堅持系統布局。聚焦能源與產業體系綠色轉型,統籌發展和減排、整體和局部、短期和長期的關系,凝練經濟社會發展亟須解決的重大科學技術問題,整體布局科技創新工作。
2. 堅持重點突破。以能源生產和消費為重點,強化創新集成效應,重點突破可再生能源、氫能、儲能、節能降碳、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等制約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實現能源、材料、工藝等方面的迭代更新。
3. 堅持示范引領。充分依托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可持續發展創新示范區、綠色低碳高新區等平臺載體,針對高能耗、高排放重點企業實施應用場景示范工程,推進綠色低碳技術轉化應用,引領區域綠色低碳循環發展。
4. 堅持市場導向。發揮市場導向和企業主體作用,強化技術進步與綠色低碳發展相融合,推進技術產業協同發展,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注入強大動力。
5. 堅持開放合作。加強交流合作與高端人才培養,有效統籌國內國際資源,引進消化吸收先進技術,提升集成創新能力。加快建設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積極參與長三角減污降碳協同發展。
(三)主要目標
到2025年,初步構建我市綠色低碳技術創新體系,顯著提高我市綠色低碳核心技術水平,在高效光電轉換材料與器件、氫能技術關鍵材料與核心部件、綠色工業高效流程和節能系統等方面取得重大技術突破,高質量支撐我市如期實現碳達峰。
——關鍵核心技術不斷突破。瞄準世界前沿,立足應用導向,強化低碳、零碳、負碳技術攻關,在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氫能、儲能、工業流程再造、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生態碳匯等重點領域,取得重大科技成果10項以上,實現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應用成本大幅下降。
——高能級平臺體系基本建成。聚焦綠色低碳、減污降碳和負碳技術研究方向,建設市級各類創新載體5家以上,爭創省部級科技創新平臺1-2家,積極推動行業龍頭企業牽頭組建綠色低碳技術創新中心,初步建成區域特色的低碳技術創新集聚區。
——企業創新主體加速培育。支持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綠色技術中試基地、創新創業基地,鼓勵各類創業投資基金支持綠色低碳技術創新成果轉化,培育創新型企業梯隊,新增綠色低碳高新技術企業500家以上。
——創新人才團隊競相匯聚。引進培育綠色低碳相關領域國家級、省部級人才10名以上、市級重點人才計劃入選者30名以上,打造一批高水平的創新創業團隊。
——創新創業生態不斷優化。建設以區域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為主題的省級可持續發展創新示范區2家,綠色低碳高新區1-2家。支持企業承擔各類綠色低碳科技項目,鼓勵科研設施、數據、檢測平臺等資源開放共享。
到2030年,著眼碳中和戰略目標,綠色低碳技術創新體系基本形成,綠色低碳產業發展取得積極進展,高效光伏與風能、先進儲能、大功率燃料電池、氫能等關鍵核心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能源系統綜合利用效率大幅提升,高質量支撐經濟社會綠色低碳發展。
二、重點任務
(一)實施基礎前沿技術突破行動
1. 加強基礎研究創新引領。圍繞可再生能源、氫能、儲能、CCUS、綠色農業及碳匯等領域,重點開展新一代太陽能、風能與地熱能、電化學儲能、催化制氫、CO2膜分離、CO2生物轉化、生態碳匯等方向的新原理、新方法研究。到2025年,力爭在基礎研究上取得重大創新成果。
2. 加強應用基礎研究協同創新。聚焦低碳、零碳、負碳關鍵技術創新需求,促進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人工智能、互聯網等交叉融合,重點推進能源互聯、規模化儲能、低碳工業原料替代、效率提升、CO2捕集利用及非CO2溫室氣體環境協同治理等研究。到2025年,力爭突破2項以上原創性成果。
(二)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行動
3. 推動零碳電力技術創新。圍繞可再生能源高效轉換和能源高效利用,重點突破太陽能、大功率風能、地熱能、生物質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電力技術,電化學儲能、機械儲能、氫儲能等儲能技術,先進電力裝備、高效輸變電能源轉換、可再生能源發電并網與穩定控制等輸配電技術,支持“風光倍增”工程計劃實施,推動“源網荷儲”融合互動的智慧能源微網關鍵技術一體化電力系統。到2025年實現度電CO2排放下降5%,實現百MW級電化學儲能技術應用。
4. 推動零碳非電能源技術發展。圍繞非電能源綠色發展重大需求,重點研發可再生能源制氫、高效儲氫、氫燃料電池、氫電耦合等關鍵技術,實現氫能技術關鍵材料及核心部件自主可控,構建綠色氫能循環系統,促進形成氫能產業鏈,推動非電用能氫能替代。到2025年,實現熱效率超過43%、耐久性達20萬公里氫能發動機應用,實現百kW級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系統長期運行。
5. 推進燃料/原料與過程替代技術研發。圍繞石化、化工、鋼鐵、造紙、紡織、建材、有色、化纖等工業重點行業減污降碳需求,強化氫(氨)燃料替代技術及生物質基高分子材料、生物質制備化學品、負碳混凝土骨料制備與應用等原料替代技術研發。重點開展工業裝備、工業流程與系統再造的共性節能技術研究。支持有機廢棄物、固廢等清潔化多元化綜合利用關鍵技術、工藝及設備研發制造,加強余熱余能高效循環利用技術研究,持續挖掘節能減排潛力,加快推進重點行業綠色轉型。到2025年,開發一批綠色低碳產品與裝備,實現主要流程工業能效水平及工業余熱綜合利用水平大幅提升。
6. 推動民生領域低碳技術集成與優化。聚焦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綠色農業等領域需求,重點開展適宜我市氣候資源稟賦的被動式建筑與超低能耗建筑設計和建造、建筑能源智慧管控、交通低碳燃料替代、智能交通、碳標簽認證等技術研發,協同發展非CO2溫室氣體減排技術,推進全社會節能減排。
7. 加快負碳關鍵技術研究。聚焦碳捕集與利用、生態系統碳匯等發展需求,重點支持碳捕集先進材料、專用大型CO2分離與換熱裝備、CO2資源化利用等技術研發,突破工業煙氣CO2低成本捕集回收、CO2制備燃料等關鍵技術。部署研究海洋藍碳、森林綠碳、生態保護與修復等穩碳增匯技術,建立生態碳儲量核算、碳匯能力提升潛力評估等方法,挖掘生態系統碳匯潛力。到2025年,CO2捕集與利用技術取得新突破,實現萬噸級CO2高效捕集與轉化利用。
(三)實施科技成果場景應用轉化行動
8. 推進可再生能源替代。圍繞能源、工業、建筑、交通、農業、居民生活等領域推進可再生能源替代,加強數字化與低碳化融合研究,大力推廣太陽能、風電、生物質能、地熱能利用及多能共用先進技術,積極推動儲能、氫能、能源互聯等技術商業化迭代應用,建設氫電耦合直流微網示范工程,加速提升可再生能源生產和消費比例,為構建零碳綠色能源體系提供重要保障。
9. 加快先進適用技術轉化應用。以高碳排放行業減污降碳需求為導向,引進消化吸收國內外先進低碳技術,轉化應用電能替代、熱電協同、過程工藝革新、水泥產品重構、裝配式建筑等一批變革性技術,推動在重點企業及公共機構等場景應用,促進重點行業綠色轉型升級。支持建材、化工、鋼鐵、環保等行業進行CO2捕集利用及有機廢棄物資源化等技術轉化應用。
(四)實施創新能力提升行動
10. 加強基礎前沿創新平臺建設。聚焦可再生能源、高效儲能、氫能、CCUS等碳中和關鍵技術領域,整合優勢資源,依托甬江科創大走廊,新建市實驗室或市重點實驗室。支持寧波大學、中科院寧波材料所、天津大學浙江研究院等優勢單位爭創省級及以上創新基地,持續開展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提升低碳前沿技術研究能力。
11. 加快技術創新平臺建設。聚焦零碳能源、燃料/原料與過程替代等技術的集成耦合與優化應用,融合能源、環境、材料、人工智能等多學科力量,支持中石化新材料研究院、中科院寧波材料所、吉利汽車研究院等優勢單位創建省級及以上工程研究中心。加強萬華寧波高性能材料研究院、寧波綠動氫能科技研究院、寧波瑞凌節能環保創新與產業研究院、浙江省中車超級電容儲能與節能技術研究院等創新平臺建設。支持市內優勢單位牽頭,聯合上下游企業、高校院所建設創新聯合體或市級及以上技術創新中心,聚焦碳達峰碳中和領域開展關鍵技術協同攻關。
(五)實施創業創新主體培育行動
12. 推進綠色低碳園區建設。以區域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為主題,創建省級可持續發展創新示范區2家,支持已列入培育名單的寧海縣可持續發展創新示范區綠色低碳升級。引導高新區通過完善可持續發展政策制度,加快構建綠色產業體系,爭創綠色低碳高新區1-2家,打造區域綠色低碳循環高質量發展樣板。支持工業園區綠色低碳轉型。
13. 培育企業創新主體。加強寧波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寧波鎮海綠色石化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建設。實施科技企業“雙倍增”行動,支持有條件的區縣(市)、龍頭企業結合自身優勢創建綠色低碳技術專業孵化器、眾創空間,培育創新型企業梯隊,新增綠色低碳高新技術企業500家以上。
(六)實施高層次人才團隊引育行動
14. 加快領軍型人才引育。堅持需求引領,結合甬江引才工程等重大引才引智工程,積極引進培育一批能推動和引領綠色低碳技術創新發展的頂尖人才和領軍人才及團隊,重點支持高水平創新團隊建設,為綠色低碳科技創新提供高層次人才保障。
15. 加強技術轉化人才培養。堅持市場導向,圍繞碳達峰碳中和技術需求,支持能源、環境、材料、生物、計算機等相關學科建設,培養復合型綠色低碳人才,加強技術轉化和服務人才培養,構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業三位一體的人才流動機制。
(七)實施開放合作交流行動
16. 推動國內外科技合作。聚焦可再生能源、氫能、儲能、CCUS等領域,加強與先進國家和地區的合作,實施一批科技合作項目,依托高能級創新平臺建設國際合作基地等載體。大力引進大院名校共建低碳領域高端創新載體。
17. 構建協同發展生態圈。積極融入長三角區域創新合作,充分發揮寧波科技大市場作用,推動綠色低碳技術對接交流,支持大中小企業通過服務外包、合同研發、訂單生產等合作方式開展專業化協作配套,構建創新生態圈。
三、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在市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領導下,建立科技創新工作組,加強市級部門和各區縣(市)人民政府的工作協調。組建碳達峰碳中和技術創新咨詢專家組,指導行動方案的實施。充分銜接國家、省級戰略規劃,積極融入國家、省級綠色低碳技術創新體系。加強碳達峰碳中和科普宣傳,倡導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的生產生活方式,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二)創新管理機制。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系統謀劃碳達峰碳中和技術創新協同攻關體系,推動項目、基地、人才、資金、數據等要素一體化配置。實施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重大專項,采用擇優委托、揭榜掛帥等方式,建立適應顛覆式創新的研發組織模式。加強科研項目的績效評價,提高科研經費使用效益。
(三)鼓勵多元投入。加強市縣聯動,加大綠色低碳技術財政科研投入,充分發揮市創業投資引導基金作用,鼓勵支持社會力量參與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及成果轉化,進一步完善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資體系。
(四)強化評估監測。加強任務分解,明確責任主體和進度安排。根據綠色低碳技術發展特點,結合組織實施效果、技術發展新動向等建立動態調整機制,加強知識產權保護,迭代完善技術攻關清單。
原標題:寧波市建設創新型城市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印發《寧波市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行動方案》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