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匯聚山之奇秀、水之秀美、海之神韻,自然生態資源稟賦得天獨厚。近年來,溫州市統籌山水林田湖海一體化保護,依托良好的生態資源鋪就致富“黃金路”,努力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區市域樣板。
守住青山,換回金山
溫州市始終堅持拓寬“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通道,不斷加強山區環境保護,依托毓秀的山水資源,走出一條有地方特色的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相平衡的共同富裕新路子。
以文成縣為例,該縣不斷發展“生態+”經濟產業鏈,打造伯溫故里文化亮點的全域旅游富民模式,把握華僑投身家鄉建設重要時機的僑經濟模式,構建業新民富生活美的美麗鄉村建設振興模式,踐行產業生態化的綠色發展模式。目前已累計拒絕200多個污染型工業項目,堅持守護的良好生態環境也成為該縣獲得杭州娃哈哈集團近5億元投資項目的重要加分項。
留下綠水,留出未來
溫州市緊密結合“五水共治”美麗浙南水鄉建設,以水環境質量和水生態健康為重點,探索形成“示范引領、管控兼顧、機制長效、全民參與”的治水護水興水的美麗水經濟模式。
以永嘉縣為例,該縣按照“規劃先行、整治護航、公眾參與”的綜合保護思路,頒布實施《溫州市楠溪江保護管理條例》,完成造紙企業整治提升,建立環保“村規民約”,成立綠色環保志愿者協會,探索“村民一村兩委一環保組織一企業一政府”共建模式,使楠溪江的生態環境質量保持在優良態勢。一江清水惠澤一方百姓,該縣接待游客數和旅游總收入連續多年保持20%以上高速增長。
守護海島,筑牢屏障
溫州市始終堅持海洋沙灘也是綠水青山,深入推進“美麗海灣”建設,致力于打造“兩山”轉化的海上樣板,讓黃沙變黃金,讓石屋變銀屋,打開生態富民新通道。
以洞頭為例,通過開辟透水構筑、破堤通海等用海新途徑,最大限度保護海洋生態,形成海洋生態廊道23.73公里。通過建立區、鎮、村三級聯動體系,深化灣灘長制,落實灣灘定期巡查與常態保潔,推行灣灘雙月考核,形成賞優罰劣的長效機制。通過實施藍色海灣整治,修復沙灘面積15萬平方米,喚醒生態資源,實現產業轉型升級。
保護生物,和諧共生
溫州市持續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利用工作,支持山區五縣建設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充分展現和挖掘生物多樣性的魅力和價值,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格局。
以泰順縣為例,該縣持續落實生態大搬遷,累計移民人數突破10萬(超全縣四分之一人口),最大限度地降低人類生產生活對其他物種和生態系統影響。率全省之先啟動全域生物多樣性調查,建立物種名錄和DNA條形碼數據庫,建立全國首個生物多樣性院士專家工作站,成功突破瀕危鳥類孵化和育雛技術難關,成為全國唯一的黃腹角雉保種基地和原產地人工繁育基地。
原標題: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 | 溫州市做實做活“山水林田湖海”文章 打開生態富民新通道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