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認證,“零碳(carbon neutral)是全球最流行的詞匯之一”。那么,究竟什么是零碳?
零碳是完全沒有碳排放嗎?并不是。
零碳的概念主要是關于碳排放和碳吸收的平衡態的,當然,減碳還是非常重要的途徑。而在不能完全達到不排放廢氣的前提下,也會采用溫室氣體排放計算的方式,通過其他方式來“抵碳”。如2021新安江綠色發展論壇,通過購買碳信用、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以抵消會議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碳中和。
零碳排放,從節能減排的層面看,可操作的空間很大。
比如零碳供暖,海陽就通過核能供熱,以核電站取代燃煤鍋爐的方式實現了清潔供暖。據悉,每個供熱季可節約燃煤1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8萬噸、二氧化硫1188噸、氮氧化物1123噸,正式成為我國首個“零碳”供暖城市。
又比如零碳建筑,中新天津生態城公屋展示中心就是一座典型的零碳建筑,配置了屋頂太陽能光伏板,地源熱泵,室外采風井,Low-E(低輻射)玻璃,智能照明系統等。整體設計和用材、用能,不僅充分利用了可再生能源,還能考慮到源頭降耗,成為天津首座零碳建筑。
零碳減排,也將和“無廢城市”建設一樣,從“零碳細胞”做起。
除了上述提到的零碳建筑,零碳工業園區和零碳企業是當下在著重改造的“零碳細胞”。
如上海閔行經濟技術開發區,作為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將“創建零碳示范園區”提上日程。據悉,園區集聚了7家世界級外資研發中心和19家外資企業亞太技術創新中心,將通過“土地零增量”集約式發展,能源結構持續優化,積極引導園區眾多企業開展減污降碳工作等方式,打造標桿和樣本。
據悉,百度智能云剛剛發布了“零碳園區解決方案”,聲稱可以為園區內企業提供發電能力預測、電站智能巡檢、智能調度、能耗監測和分析、碳中和監測等AI能力,賦能碳足跡追蹤和碳中和管理。
另一邊,企業作為市場主體,也是碳排放主要載體,零碳轉型的壓力可想而知。目前,除了一些重點排污管理對象,國企央企、上市企業、大型知名企業都在陸陸續續刷新本企“碳中和”目標。鞍鋼、寶鋼這些鋼企先后發布了行動方案就不用說了,阿里、百度、華為、西門子等知名企業也是動作不斷。就不久前,阿里巴巴剛公開了2021碳中和行動報告,明確不晚于2030年實現自身運營碳中和。
再大一點,就是建設“零碳城市”。
近日,28個深圳市近零碳排放區首批試點項目名單確定,蕪湖市繁昌區打造零碳智慧產業園,杭州余杭百丈打造低碳試點鄉鎮,無錫探索用數字技術填補碳排放管理的未知黑洞,浙江定海發布凈零碳鄉村規劃導則......
“零碳”革命正在各地上演,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副會長就曾指出,零碳經濟對于國家和企業都有特殊意義。碳排放存量的盤子很大,將來還會有增量。
日媒還曾給過一個公開數據:從2021年至2050年,中美歐日四大經濟體如期完成碳中和目標共需投資約85萬億美元(差不多541萬億元)。
巨變,和巨大的機遇,都在這短短的數十年。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