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山東省發展改革委、山東省科技廳、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山東省自然資源廳、山東省農業農村廳、人民銀行濟南分行等七部門聯合印發了《山東省“十四五”生態環保產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有關政策解讀如下。
一、編制背景
生態環保產業是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是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技術保障,是新的經濟增長點。近年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生態環保產業發展,堅持市場導向,強化機制保障,推動創新發展,我省生態環保產業規模不斷壯大,競爭力明顯增強,形成了較好的產業基礎,生態環保產業已成為我省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推動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但與新發展階段的產業定位相比,與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的需求相比,與“十四五”生態環保任務要求相比,我省生態環保產業發展還存在諸多不匹配、不協調、不適應的問題,需要進一步發展壯大和健全完善。編制我省生態環保產業規劃,明確“十四五”期間我省生態環保產業發展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重點工作和保障措施等,為全省生態環保產業發展確定“路線圖”“時間表”,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2020年9月28日,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實施《山東省貫徹落實<關于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指導意見>的若干措施》中,明確提出了要編制山東省“十四五”生態環保產業發展規劃。
二、主要內容
《規劃》共包括10章36節。
第一章 把握產業基礎優勢,搶抓歷史發展機遇,共三節。主要闡述了我省生態環保產業發展基礎及存在的問題,分析進入新發展階段,在加快推動新舊動能轉換、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關鍵時期,我省生態環保產業發展面臨的歷史機遇。
第二章 明確目標創新思路,開啟產業發展新篇章,共三節。主要闡述了“十四五”時期推動生態環保產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到2025年,我省生態環保產業產值年均增長10%以上,努力將生態環保產業打造成為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產業規模、發展水平和創新能力躍居全國前列。
第三章 鞏固提升發展優勢,做大做強環保制造業,共三節。明確了“十四五”時期環保制造業的主要發展方向,要提升污染防治和處理裝備制造,強化環境監測儀器儀制造,發展環保材料與藥劑制造業。
第四章 不斷創新治理模式,做優做新環境服務業,共四節。明確了“十四五”時期環境服務業的主要發展方向,要深化環境咨詢服務,發展環境與生態監測檢測服務,優化環境污染治理服務,創新環境治理模式。
第五章 探索拓展利用途徑,做精做專資源綜合利用業,共四節。明確了“十四五”時期資源綜合利用業的主要發展方向,要鞏固工業固廢綜合利用業,提升危險廢物綜合利用業,完善農林廢棄物與城鄉垃圾綜合利用業,提高再生資源循環利用率。
第六章 優化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探索發展生態產業,共三節。“十四五”時期,聚焦重點領域,積極推動生態保護修復高質量發展,提升重要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有序發展生態旅游和休閑康養,不斷增加優質生態產品供給。
第七章 提升綠色發展水平,培育發展清潔生產產業,共三節。“十四五”期間,進一步健全完善清潔生產推行制度體系,全面推行工業領域清潔生產,進一步深化農業、服務業、建筑業、交通運輸業等領域清潔生產,不斷壯大清潔生產原料制造、清潔生產設備制造和設施建設、清潔生產技術服務。
第八章 持續優化產業布局,著力提升發展質量,共三節。通過積極推動產業集聚發展、壯大“十大”特色環保產業、培育發展優勢產業鏈,持續優化產業布局;通過培育龍頭骨干企業、打造“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提升完善產業鏈條,加快調整產業結構,提高產業發展質量;通過規范市場秩序、加強行業自律、搭建服務平臺,著力規范產業市場,優化產業發展環境。
第九章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動產業快速發展,共六節。明確了“十四五”時期要從加快釋放市場需求、強化政策扶持、拓寬投融資渠道、構建服務型科技創新體系、強化人才支撐、加強產業服務保障等六個方面加大支持力度,發展壯大生態環保產業。
第十章 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強力推進規劃實施,共四節。明確要從加強組織實施、完善推進機制、加強宣傳引導、強化調度督導等四個方面保障規劃落地實施。
三、主要舉措
《規劃》主要舉措有6條,包括:
1.實施產業布局優化“358”工程。“3”是指在濟南、青島、淄博發展3大規模經濟效益顯著、產業鏈完備、上下游配套的生態環保產業集群。“5”是指在濟寧、煙臺、濰坊、日照、德州,依托現有優勢,打造5個發展特色鮮明、發展后勁強勁、綜合競爭力較強的生態環保產業基地。“8”是指結合產業發展特點,在棗莊、東營、泰安、威海、聊城、臨沂、濱州、菏澤建設8個定位清晰明確、專業特色鮮明、競爭優勢明顯的生態環保產業園區。
2.發展提升“十強”特色環保產業。結合我省生態環保產業發展基礎和市場需求,重點培育發展智慧環保產業、碳減排相關產業、清潔生產相關產業、海洋環保產業、環保新材料產業、環境監測裝備制造產業、大氣污染治理裝備產業、水污染防治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土壤污染防治裝備制造產業、固廢(危廢)綜合利用產業。
3.培育壯大引領拉動型骨干企業。集中培育1—2個引領型生態環保集團,打造集項目投融資、環境工程建設、環境綜合服務于一體的生態環保綜合性平臺。在全省選樹100家左右技術領先、管理先進、信譽度佳的環保龍頭骨干企業,培育30個左右技術先進、行業領先、市場占有率高的山東省生態環保產業知名品牌,打造集項目投融資、環境工程建設、環境綜合服務于一體的生態環保綜合性平臺。
4.壯大特色優勢生態環保產業鏈。實施重點生態環保產業補鏈強鏈延鏈工程,根據各市產業布局、行業特點、優勢企業,發展鋼鐵、石化、化工、水泥等行業污染防治產業鏈、膜材料、精密監測儀器、超效分離裝備、VOCs高效治理裝備等制造產業鏈、秸稈、赤泥、黃金冶煉尾渣、工業廢鹽等綜合利用產業鏈。
5.創新開展產業試點示范工程。鼓勵先行先試,積極探索創新治理模式。在重點行業重點領域積極推進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示范工程。在工業園區、基層環保部門、鄉鎮、大型企業等領域,開展20家左右的環保管家試點。建設一批“環境醫院”。在全省開展20個左右生態環境為導向的開發(EOD)模式試點。
6.推進產業體系提升工程。健全完善產業組成體系、推進體系、統計體系、政策體系、布局體系、結構體系、技術體系、金融體系、市場體系、服務體系等十大生態環保產業發展體系。通過產業體系提升工程,促進生態環保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將生態環保產業打造為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支柱產業。
四、主要特點
《規劃》主要有以下特點:一是堅持政治引領,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碳達峰碳中和、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舊動能轉換等重點任務貫穿于《規劃》全文。二是堅持突出重點,聚焦環保制造業、環境服務業、資源綜合利用業、生態產業、清潔生產產業等五大領域,研究了一批扶持政策和重大推進措施,精心謀劃了一批重大工程項目,提出了切實可行的目標任務和發展方向。三是堅持目標導向,積極對標中央和省里的各項決策部署及目標任務,在構建政策引領、科技支撐、服務保障等體系方面下功夫,著力推動解決我省生態環保產業發展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
原標題:政策解讀丨《山東省“十四五”生態環保產業發展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