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發展的重要文件,全面進入2022,省級“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再次迎來密集發布期。河北、四川、吉林等多個省份均已陸續發布。
近年來,我國對固廢污染的重視程度不斷加深。近日發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可以看到,改善生態環境,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依舊是今年的主要方向,加強固廢污染治理成為了環境治理的重點任務之一。
固廢問題開始“急”了!固廢污染怎么治?各省如何針對固廢問題“開刀”?
安徽省:“無廢城市”建設工程+固體廢物防治工程
加強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推動合肥及沿江沿淮城市開展“無廢城市”建設。推動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加強尾礦庫污染治理,實施“一庫一策”。加強廢塑料污染治理,推動快遞、外賣行業包裝“減塑”。
強化危廢環境監管。加快省內危廢鑒別機構建設;持續推行危廢規范化環境管理;推動危廢集中處置設施納入當地公共基礎設施統籌建設;落實危廢分類分級管理等。
遼寧省:生活垃圾處理處置工程+垃圾填埋場積存滲濾液處理工程+醫療廢物收集處置工程+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工程
強化危險廢物監管及利用處置,最大限度減少焚燒減量的危廢直接填埋;積極推進危廢資源化利用。2022年底前建成醫療廢物收集轉運處置體系,建成區醫療廢物無害化處置率達到100%。提升危廢環境監管能力,完善危廢信息化監管平臺。
工業固廢綜合利用,2025年底前,一般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達50%。推進綜合利用基地建設,推進撫順、阜新、朝 陽市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基地建設和鞍山、營口市工業 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建設。
無廢城市建設:提升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水平,2025年底前,全省城市基本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推進建筑垃圾綜合利用,2025年底前,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率達到60%。
河北省:防治結合,構建固體廢物監管體系。
規范危險廢物環境管理,完善危險廢物監管體制機制,加大源頭管控力度,規范危險廢物收集轉運,合理布局危險廢物處置能力,提升危險廢物鑒別管理水平,強化危險廢物環境風險防控能力。
強化醫療廢物全過程管理。嚴格醫療廢物收集轉運管理,優化提升醫療廢物處置能力。
提高固廢綜合利用水平。加快構建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強化工業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科學統籌生活垃圾轉運處置能力。
加強塑料污染管控治理。加強塑料制品產、銷、用管理,規范塑料廢棄物回收利用。
四川省: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工程+危廢及醫廢處置能力建設工程。
強化固體廢棄物分類處置,監理固廢信息清單,落實工業企業污染防治主體責任,建立動態更新的固廢重點監管點位清單;加強源頭減量,推進工業減廢行動,延伸重點行業產業鏈,鼓勵固體廢物產生量大的企業開展清潔生產,減少固體廢物產生量。到2025年,力爭建成“無廢城市”5個。
提高綜合利用水平。構建資源循環性產業體系,提升工業固廢綜合利用技術,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到2025年,新增大宗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60%。
保障處置能力建設。持續推進工業固體廢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農業廢棄物等固體廢物處置設施建設,加強城市建成區生活垃圾日清運量超過300噸的地區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建設,逐步提高污泥無害化水平,到2025年,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占比達到60%,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到90%以上。
湖北省:危險廢物安全處置能力提升工程+工業固體廢物協同處置工程+資源循環利用工程
積極推進全省“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方案。推動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有效消納尾礦、粉煤灰、爐渣、冶煉廢渣、脫硫石膏等工業固體廢物。加快垃圾焚燒設施建設,加強建筑垃圾污染防治,推進建筑垃圾源頭減量。
強化危廢處置及管理能力建設。2022年實現所有縣(市)醫療廢物收集轉運處置體系全覆蓋,縣級以上城市建成區醫療廢物無害化處置率達到99%以上。
推進礦山污染治理和綠色礦山建設。實施“一礦一策”,積極推進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湖北區域歷史遺留礦山污染排查整治和生態修復。
廣東省:“無廢城市”建設工程+危險廢物安全處理處置工程+醫療廢物安全處理處置工程+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處理處置工程+綠色礦山建設工程
以“無廢城市”“無廢灣區”建設為抓手,健全固體廢物綜合管理制度。推動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提升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水平。實施快遞綠色包裝標準化,切實減少白色污染。強化秸稈、農膜和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利用等。
全面推進固體廢物利用處置設施建設,補齊固體廢物利用處置能力短板。以冶煉廢渣、尾礦及其他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為重點,推進一批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示范項目建設。全面完善各縣(市、區)醫療廢物收集轉運處置體系并覆蓋至農村地區,確保縣級以上的醫療廢物全部得到無害化處置。
不過,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穩”字被提及多次。包括今年1月生態環境廳召開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中也明確表示,“十四五”期間,環境保護工作的目標設定并不高,需要將重心放在筑牢基礎,補齊短板上來。
可以想見,今年的環境提升工作走的是穩扎穩打的路線,攻克“老大難”的環境污染問題是攻堅走向。固廢污染作為攻堅的“一座大山”,也必然要在急迫的需求下,找到最主要的矛盾點,筑起攻堅集中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