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希望,在這個春天綻放;奮進之力,在這個春天激蕩!
這是一場艱巨但又必勝的戰役。自2019年,嘉興以“哪壺不開提哪壺”的勇氣啟動創建工作以來,全市上下眾志成城、負重拼搏,打硬仗、啃“硬骨頭”,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提升。
這是一條影響深遠的逆襲之路。從補短板到拉長板,從堵漏洞到增優勢,從強弱項到提能級、創示范,每一次逆襲都是美麗嘉興建設的奮進刻度。
這是一條治出效益贏得民心的綠色發展之路。嘉興生態環境治理,治出了江南水鄉的新美景,治出了轉型發展的新空間,治出了綠色生活的新風尚。
這是一支激揚的綠色交響曲。嘉興立足全局抓局部,樹牢“一盤棋”思想,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可持續導向,在法治化、制度化、科技化上持續發力,完善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為擦亮“綠色低碳循環城市”金名片奏響了一支綠色交響曲。
生態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人們的居住幸福感。穿越抽象的數據和成績,幾乎每一位嘉興市民都能從身邊的變化中找到最生動的綠色崛起范本,碧草綠樹、鳥語花香,船行水面、魚游水中的美麗家園再現眼前,綠色發展、轉型升級的時代號角,正在這片充滿激情的土地上一再激蕩。
回望過去,自2019年起,嘉興連續兩年獲得美麗浙江考核優秀市和治水“大禹鼎”。去年,嘉興同時成功創建省級和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
回望過去,生態環境提升是對嘉興經濟發展最直接的倒逼,也是對城市魅力值最顯著的提升,是對群眾期盼最有力的回應。生態環境治理,不僅治出了水清岸綠的美麗家園,更治出了全民參與生態環境治理的文明風尚、生態建設的綠色大美。
展望未來,全市上下將以歸零的心態、翻篇的姿態、奮發的狀態,放大示范新優勢,全市人民正搭乘“綠色幸福列車”向著美麗幸福嘉興邁進!
展望未來,嘉興正圍繞打造“綠色低碳循環城市”金名片,全面夯實生態綠色基底,扎實推進生態環境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奮力打造秀水泱泱、韻味江南的共同富裕示范區美麗圖景。
2021年 生態環境治理成績單
2021年,嘉興成功創建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榮膺第五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秀洲區、平湖市成功創建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去年,嘉興市控斷面Ⅲ類水占比達到94%,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保持100%;設區城市環境空氣優良率90.1%,同比提高2.7個百分點,自2012年新標準設置此指標以來首次突破90%;全省生態環境公眾滿意度連續四年實現得分和排名“雙提升”。
2021年生態環境價值實現路徑
以專項行動為突破口 科學謀劃綠色發展新藍圖
去年,“碳達峰”“碳中和”被首次寫入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雙碳”成為年度熱點話題。為更好地響應“雙碳”戰略,嘉興深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專項行動。
去年,嘉興深入開展“碳達峰”研究,就達峰年和峰值進行了多情景測算,分能源、分行業摸清碳排放數據。成功申報1個縣、3個鎮(街道)、17個村(社區)成為全省第一批低(零)碳試點創建單位。
成功編制《嘉興市應對氣候變化“十四五”規劃》,推進工業行業(特征行業)減排路徑研究。嘉興還種植專屬碳匯林,首次實現世界互聯網大會“零碳”舉辦。向麗水購買碳匯,實現中國農民豐收節嘉興主場活動“碳中和”。
2021年,全省首個碳捕集利用制甲醇項目落戶嘉興港區,海鹽秦山核電全國首創核能供暖,成為我國南方首個核能供暖城市。助力打好“騰籠換鳥、鳳凰涅槃”攻堅戰,投入3億多元整治高排放企業300多家。
以“碧水三繞”為著力點 深入推進水生態修復工作
水是江南水鄉的命脈,有水才有了江南水鄉的風景、風光。一直以來,藍天碧水都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必需品,也是嘉興為之不斷努力的方向。多年來,嘉興朝著重現江南水鄉原生態水系景觀與風貌這個目標不斷前行。
隨著治水工作的持續深入,嘉興水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2020年,嘉興治水工作取得了國控斷面Ⅲ類及以上水質比例、縣級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兩個100%”的歷史性突破。去年,嘉興拉開“碧水嘉興”行動大幕,印發《夯實生態綠色基底建設碧水嘉興行動方案(2021—2025年)》,計劃用5年時間,實現“碧水繞城”“碧水繞鎮”“碧水繞村”,“碧水河道”的透明度總體達到0.8米以上。通過建設水下森林和生態緩沖帶,重塑水生態環境。
在大力推動水下森林建設和水生態修復的同時,嘉興還將繼續推進“污水零直排區”建設、農業面源污染治理以及河湖綜合整治等工作,實現水環境質量由類別改善向生態健康的蝶變躍升。
以“跨界聯治”“紅黑榜”為抓手 著力構筑大氣污染防治堅固防線
抓好大氣污染防治是對人民群眾藍天白云美好期盼的有力回應。近年來,嘉興依靠“技防”+“人防”抓好大氣治理,取得了不錯成效。去年,嘉興加快推進跨區域聯合執法、建設工程揚塵污染防治“紅黑榜”、“兩高一低”企業整治,向著“清新空氣示范區”目標邁進。
為守護百姓頭頂的藍天,嘉興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嘉善、青浦、吳江成立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生態環境綜合執法隊,輪流擔任隊長、跨界開展執法。金山—平湖、桐鄉—南潯—德清、海寧—臨平、秀洲—吳江建立聯動執法機制,實現相鄰重點區域環境保護聯動聯處聯罰。嘉興還開展“兩高”項目排查及“低散亂污”企業(作坊)整治工作。
大氣治理不僅要錨定重點,還要著眼全局。嘉興還持續加強工業廢氣治理、強化移動源防治管理、實施重點領域攻堅,不斷優化產業、能源、運輸、用地四大結構,深入推進PM_2.5和O_3“雙控雙減”。為加強揚塵管控,去年,嘉興建立市區建設工程揚塵污染防治“紅黑榜”工作機制,進一步規范市區建設工程揚塵治理。
以“禾小微”平臺為發力點 提升固廢處置能力
藍天碧水,清廢凈土,改善生態環境缺一不可。近年來,嘉興聚焦清廢、凈土,打造“禾小微”品牌,開展了“無廢細胞”創建、土壤全面排查等行動,深入推進“無廢城市”建設。
為打通危廢收處“最后一公里”,嘉興針對全市數千家年產生各類危險廢物20噸以下的小微產廢企業,在全省率先建設7個小微產廢企業危險廢物統一收集平臺“禾小微”,目前已有4000余家企業納入7個平臺的收運范圍。嘉興還深入推進12類“無廢細胞”建設,嘉善西塘“無廢景區”、海寧市新塘村“柴磚銀行”模式入選全省“無廢城市”巡禮典型案例。
嘉興還全面梳理關停企業原址名單及場地調查情況,形成疑似污染地塊清單,并與自然資源、經信等部門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定期通報更新涉及污染地塊的用地規劃條件、收儲、出讓、建設項目環評等信息,實時掌握全市污染地塊情況,做到土地安全利用和疑似污染地塊“應入盡入”,土壤安全利用率達100%。
以黨建為引領 鍛造作風過硬的紅船旁環保鐵軍
以黨建為統領,促進隊伍建設,更能凝聚強大的向心力、凝聚力、戰斗力。嘉興生態環境部門制定黨史學習教育實施方案,召開黨史學習教育動員部署會,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堅定信仰信念、汲取智慧力量、激發奮進動力。開展“七講七比七爭”黨建高地創建行動等,鍛造政治過硬、組織過硬、隊伍過硬、作風過硬、實績過硬的紅船旁環保鐵軍。
“我報名”“我頂上”“我愿意”……黨建引領凝聚防疫紅色力量,當突如其來的疫情襲來,嘉興市生態環境部門的黨員干部身先士卒、帶頭出列,讓一面面鮮紅的黨旗在戰“疫”一線飄揚。
這一抹抹紅色力量,給我們信心、給我們力量!他們中有率先垂范、挺身疫線的領導干部,有沖鋒在前夯實堡壘戰斗力的支部書記,有舍小家為大家的巾幗鐵軍,也有主動請纓要求增加服務次數的年輕黨員……只要集結號響起,不管在何崗位、身處何地,他們聞令而動、聽令而行,用責任和擔當筑好防疫“安全墻”,共同守護城市安全和市民健康。
以公眾參與為關鍵點 凝聚全社會參與生態環境治理力量
公眾參與凝聚全社會力量,繪就生態環境治理的最大同心圓。2016年,環保公眾參與“嘉興模式”寫進聯合國報告。歷時多年,嘉興從最初的大環保、聯動化、圓桌會、“陪審員”、道歉書、點單式發展至今,參與方式不斷提檔升級,嘉興模式實現“一年一創新,年年在深化”,形成可重復、能持續、易推廣的“嘉興樣板”。
嘉興生態環境部門還主動作為,將市民的“申請書”變為生態環境部門的“邀請函”,斬掉“攔路虎”,激發公眾持續參與環保的原動力,2020年起,嘉興廣發報名表,面向全市招聘“民間河長”“民間聞臭師”隊伍,全市共招募2552名“民間河長”“民間聞臭師”,民間監督員成為了志愿服務主力軍,共發現和解決環境問題6000多個。環保設施“雙線并行、多向同開”模式被生態環境部評為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全國優秀組織案例。
公眾參與特色品牌在縣(市、區)多點開花,形成“一縣一品”新格局,經開區環保守夜人、嘉善縣“藍蜻蜓”志愿服務隊、海寧市潮鄉“綠話筒”等得到群眾點贊認可。
2022年生態環境治理作戰圖
圍繞“一條主線”:嘉興將圍繞省委打造“綠色低碳循環城市”金名片,以及市委全面建設共同富裕典范城市,深入開展項目攻堅年、服務優化年、民生提升年“三年”活動的部署要求,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積極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先行示范,奮力打造“重要窗口”中最精彩板塊。
實現“兩個主要目標”:到2022年底,嘉興地表水市控Ⅲ類以上水質斷面比例穩定達到90%以上;全市平均環境空氣優良率保持90%以上、力爭達到92%以上。
嘉興還將力爭創建高星級“無廢城市”,完成省下達的主要污染物和碳排放強度下降任務,生態環境公眾滿意度實現持續向好。
實施“五大戰略行動”:
推進全域美麗嘉興。按照市委“7+1”專項行動部署,實施生態文明建設先行示范專項行動,扎實推進藍天、碧水、凈土標志性工程,持續鞏固拓展生態文明示范創建成果。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爭創國家水生態修復試點城市,深入開展“碧水繞城”“碧水繞鎮”“碧水繞村”行動,大力推進清新空氣示范區建設,力爭全市域高質量完成“無廢城市”建設。
守牢生態環境安全底線。結合省、市“七張問題清單”重大生態環保督察問題清單管理要求,高質量編制整改方案,科學精準制定整改措施。圍繞重點領域、重點區域、重點環節,持續開展市級督導、督查以及“回頭看”,攻堅一批重點難點問題。
推動綠色低碳發展。落實省市“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要求,加快構建減污降碳一體謀劃、一體部署、一體推進、一體考核的制度機制。深入推進多層級低(零)碳試點示范創建,持續深化“兩高一低”企業整治。
提升生態環境智治能力。加強省“七張問題清單”應用平臺以及省生態環境問題發現·督察在線系統管理,全面推開“環保智管服”平臺應用,持續健全嘉興市生態環境“云管嘉”系統,高質量建成“小微危廢在線”應用場景。
原標題:兩會看環保 | 搭乘“綠色幸福列車”奔向美好詩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