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日益火熱的新能源汽車,還是我國提出的“3060”碳中和、碳達峰的目標,都讓新能源這一賽道變得異?;鸨?,新能源利用也逐漸成為剛需,同時也刺激了各行各業加速向新能源賽道靠攏。很多環保企業也靈敏的嗅到了新能源賽道的商機,紛紛布局進入新能源領域。
中國水網曾對布局新能源領域的環保企業進行梳理。環保企業由于其所屬行業的特點,天然具有布局新能源的優勢,近期碧水源依靠膜技術優勢拿下鹽湖提鋰項目,也正是環保企業布局新能源賽道的優勢體現。不僅如此,近日,中國水網了解到,陜西環保集團也開始加速布局新能源領域。省級環保集團駛入新能源賽道,也讓環保企業涉足新能源賽道的話題,更加受到關注。
行業利好,政策加持的新能源賽道已經涌入多家環保企業
今年,新能源賽道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火熱。如前有工業碳酸鋰價格在春節后的兩周內飆漲到5萬/噸,后有青山集團被外資以印尼某鎳礦60%股份為代價惡意逼空事件。盡管截止5月11日,工業碳酸鋰價格已經有所回落,但現貨散單42.5-43.5萬/噸(含稅)的價格依舊抵擋不住資本對新能源市場的熱情。
政策層面對新能源的部署更早于市場一步,國務院早在2020年就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的通知》,《通知》中對新能源汽車的技術、產品、發展方向等都進行規劃,并指出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動力電池、驅動電機、車用操作系統等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純電動乘用車新車平均電耗降至12.0千瓦時/百公里,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高度自動駕駛汽車實現限定區域和特定場景商業化應用,充換電服務便利性顯著提高。
發改委在今年3月出臺的《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推進共建“一帶一路”綠色發展的意見》中明確要推廣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車船等節能低碳型交通工具,推廣智能交通中國方案;鼓勵企業開展新能源產業、新能源汽車制造等領域投資合作,推動“走出去”企業綠色低碳發展。
各地也相繼頒布新能源行業利好政策,例如北京市近日出臺《北京市“十四五”時期交通發展建設規劃》》,指出交通領域節能減排降碳工作將繼續向縱深推進,綠色出行比例持續提升,運輸結構持續優化,新能源車加快替代傳統燃油車。
系列重磅事件和相繼政策都宣告新能源賽道受到密切關注。從今年上半年的總體市場表現來看,也有不少環保企業正在加速布局新能源賽道。
我國鹽湖鋰品位低,吸附+膜分離法是鹽湖提鋰的主要技術路線。加之鋰板塊在資本市場大熱,加速了具有鋰資源開發技術的環保企業布局碳酸鋰賽道,打造新的利潤增長點。
正因鹽湖提鋰中對吸附+膜分離技術的依賴,能夠讓相關環保企業在鋰資源開發領域大顯身手,不少環保企業借助技術打頭陣,加速布局鹽湖提鋰業務。
早在今年3月初,中國水網梳理出龍凈環保、清新環境、杭鍋股份、旺能環境、中國天楹等企業在今年駛入新能源賽道。
從更長遠的時間線來看,也有不少環保企業自去年起,就已經著手布局新能源。如久吾高科、三達膜、倍杰特、啟迪清源、龍凈環保、唯賽勃、藍曉科技、萬邦達、沃頓科技、景津裝備、碧水源等多家環保企業,都將技術稟賦發揮最大化,布局鹽湖提鋰業務。例如去年12月倍杰特中標東華科西藏扎布耶鹽湖項目招標中的5個項目;2月19日,三達膜手握膜分離技術,喜提鹽湖提鋰合同;2月7日,久吾高科自主研發鈦系吸附劑,鹽湖提鋰項目落地西藏。
近日,碧水源則拿下五礦鹽湖有限公司1萬噸/年碳酸鋰納濾膜采購項目。中國水網了解到,碧水源所生產的G系列納濾膜耐高壓,具有極高的鎂截留、透鋰能力,其滲透性、抗污染性更好,運行穩定性更高,符合鹽湖提鋰特殊需求。
除此之外,新能源賽道也涌入了省級環保平臺——陜西環保集團。
陜西環保集團攜手國企,布局新能源
5月12日,陜西環保集團與華能陜西發電有限公司正式簽訂新能源項目合作框架協議。
陜西省人大常委會環資工委副主任、陜西環保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熊良虎指出,華能集團作為國有骨干企業,在電力能源開發方面實力雄厚、技術先進,希望雙方要以協議的簽訂為契機,建立長效溝通協調機制,積極推動協議轉化落地,及時協商解決相關問題,促進合作順利進行,全力打造央地協同發展、互利共贏的新典范。
華能陜西發電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孫學軍表示,環保集團在區域環保領域的迅速發展令人贊嘆,雙方合作前景廣闊。未來雙方要利用各自資源優勢、技術優勢,加強交流對接,加快項目落地,共同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為陜西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作出貢獻。
據悉,華能陜西發電有限公司于2008年11月組建,由中國華能集團公司直接管理。主要從事電力(熱力)的開發、投資、建設、生產、銷售、經營和管理;煤炭、交通運輸相關產業的開發、投資、建設和管理。
據悉,陜西環保集團于2014年12月17日掛牌成立,于2015年3月12日正式運營。集團注冊資本金為8.67億元,其中長安匯通有限責任公司出資3.5億元,陜西煤化集團出資2億元,陜西延長石油集團出資2億元,陜西有色集團出資1億元,陜西省國資委出資1700萬元。集團由省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負責監督,受省環保廳業務指導。
而陜西環保集團相較于其他省級環保集團,其成立時間相對較早,環保產業鏈相對完備,在水和固廢領域布局已趨成熟。在供水、污水處理、水生態、環??萍?、水電開發等板塊均有布局。
從固廢領域來看,陜西環保集團旗下涉固廢相關領域企業包括:陜西國源環保發展有限責任公司、陜西環保產業園區開發有限公司、陜西環保集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陜西環保產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榆林分公司等。除此之外,還有擬加速上市的危廢企業——三秦環保。
從水務市場布局出發,2018年,陜西環保集團與鵬鷂環保股份公司就水務、固廢、有機廢棄物無害化處置等領域開展深度務實合作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2021年,陜西環保集團與浙江偉明環保股份公司正式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以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為契機,全力推動陜西省水環境治理、大氣環境治理、固廢處置、各類資源回收利用以及碳達峰碳中和方面已有和潛在的各類環境治理項目的盡快落地。雙方還將組織百億元規模的資金用于相關項目的投資、建設和運營。
可見,陜西環保集團在環保資源儲備和環保綜合實力都有不俗表現。涉足新能源領域,陜西環保集團會有哪些規劃和表現,也是值得期待的。
同時,多家環保企業在新能源領域的先后布局,也代表著新能源賽道已經成為環保企業跨界的跳板之一,不過在此過程中有的企業拼技術,有的企業拼資源。此次省級環保平臺的強勢跨入,是否代表環保企業朝著新能源跨界將成為一種趨勢,是否會有更多省級環保平臺借助環保資源優勢或者技術優勢涌入新能源領域?將持續關注~(注:原文有刪改)
原標題:省級環保平臺也來了,新能源會是環保企業的又一新賽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