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6日,廣西壯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發布“關于印發廣西壯族自治區“十四五”空氣質量全面改善規劃的通知”,要求到2025年,實現全區城市空氣優良天數比率不低于96.0%,PM2.5濃度不高于26.5微克/立方米;全區地級及以上城市無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氣;全區 NOX重點工程減排量不低于 1.44萬噸;VOCs重點工程減排量不低于0.87萬噸等目標。具體如下表。

為此,自治區“十四五”期間,將落實一批重點任務、完成一批重點工程項目建設。
一、優化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產業綠色升級
到 2025 年,淘汰 6300 千伏安及以下鐵合金礦熱電爐;力爭水泥熟料產能利用率達 85~90%,逐步淘汰 2000 噸/日(不含)以下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線(特種水泥生產線除外)、60 萬噸/年(不含)以下水泥粉磨站。
深入研究鋼鐵、有色、火力發電、建材、制糖、石化、造紙等資源消耗大、能耗高、污染重的行業節能低碳技術發展路線,加強節能低碳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顛覆性技術研發。

二、調整優化能源結構,提高能源利用水平
到 2025 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30%以上。
對電力、鋼鐵、有色、建材、化工、造紙等 6 大耗能行業加強監測監管。積極開展散煤綜合治理和燃煤小鍋爐整治,全面淘汰 10 蒸噸/小時及以下燃煤鍋爐,縣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基本淘汰 35 蒸噸/小時以下燃煤鍋爐。
推進終端用能領域“煤改氣”“煤改電”“油改氣”“油改電”。

三、優化交通運輸結構,推動運輸清潔高效提升
到 2025 年,實現鐵路貨運量增長速度快,公路貨物周轉量增幅低于貨運量增幅,水路運輸貨物周轉量增幅高于貨運量增幅,鐵路、水路運貨周轉量比例上升至56%以上。
到 2025 年,新增及更新公交車中新能源汽車占比 90%以上,新增及更新的輕型物流車、網約車、出租車、中短途客運車、環衛清掃車、3 噸以下叉車、市政園林機械使用新能源比例達到 90%以上。
到 2025年,基本淘汰國三及以下柴油貨車;推進老舊柴油車深度治理,具備條件的安裝污染控制裝置,配備實時排放監控終端并聯網。
加快推進機動車遙感監測能力建設,各地根據工作需要在柴油車通行主要路段建設遙感監測點位,并進行國家、省、市三級聯網。
四、強化多污染物協同減排,切實降低 VOCs 和 NOX排放水平
各設區市應結合本地產業結構特征,加快實施 VOCs 排放行業的源頭減排、過程控制和末端治理,落實重點監管企業“一企一策”綜合治理。
組織對重點行業企業的 VOCs 廢氣收集率、治理設施同步運行率和去除率進行排查,達不到要求的及時進行更換或升級改造,確保穩定達標排放。
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統籌規劃建設集中涂裝中心、活性炭集中處理中心、有機溶劑回收中心等,實現 VOCs的集中高效處理。
到 2025 年,全區完成 4 家流程鋼鐵企業超低排放改造和評估監測。
到 2025年,在基準氧含量 10%的條件下,水泥窯及窯尾余熱利用系統 NOX排放濃度低于 100 毫克/立方米。
加快規模化養殖場配套糞污處理設施建設,推動大型規模養殖場建立糞肥還田計劃,建立畜禽糞便收集、處理,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統,提高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切實減少農業 NH3排放。

五、深化系統治污,解決環境突出問題
2025 年,全區基本建成秸稈綜合利用的產業配套體系、政策支持體系,構建政府推動、市場主導、農民參與的秸稈綜合利用成熟模式,形成區域化、多元化、標準化、高效化、產業化的“五化”發展格局,全區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維持在 86%以上,其中離田利用率達到 30%以上。
加強建筑工地施工揚塵專項治理,進一步做好建筑工地管理及揚塵污染控制,加大“智慧化工地”試點范圍,鼓勵建設城市揚塵視頻和在線數據監控平臺,在建項目施工工地出入口、起重機、堆料等位置安裝監控和在線監測設備,并建立揚塵控制工作臺賬。
城市建成區產生油煙的餐飲服務單位全部安裝油煙凈化裝置并定期維護;推動有條件的地區實施治理設施第三方運維管理及運行狀態監控。
六、實施噪聲污染防治行動,切實改善聲環境質量
從工業、建筑施工、交通、社會生活等 4 個方面的噪聲污染防治入手,聚焦突出問題,采取針對性措施,有效控制噪聲擾民。
到 2025 年,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實現功能區聲環境質量自動監測,聲環境功能區夜間達標率達到 85%以上。
(全文見附件)
原標題:廣西壯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關于印發廣西壯族自治區“十四五”空氣質量全面改善規劃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