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化保護地球,助力10年700億棵樹承諾
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與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聯合多家社會組織、機構和企業發布倡議
為全力動員和支持社會各界參與綠化保護地球共同行動,對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出席瑞士達沃斯2022年世界經濟論壇年會時所做的“力爭10年內植樹700億棵”表述給予積極響應和支持,為保護全球生物多樣性、共同應對氣候變化貢獻力量,2022年六五環境日來臨之際,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永續全球環境研究所(GEI)等三十余家長期關注和投入環境保護的中國社會組織、機構和企業,發出《支持綠化保護地球,助力中國貢獻全球環境治理》的倡議,呼吁環境社會組織積極發揮橋梁作用,廣泛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參與綠化保護地球行動;大力動員社會各界尤其是企業和環境智庫等增加對自然的投資投入,積極推進低碳發展和綠色轉型的創新;強化公眾應對氣候變化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宣傳教育,講好中國民間環保故事;多方合作,不斷提高科學植樹和綠化水平,共同保護好地球家園。
在2000年至2017年的17年間,全球新增綠化面積中約四分之一來自中國的基礎上,中國政府作出力爭10年700億棵樹的表態,體現了中國保護地球、努力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堅定決心和信心。
以下為聯合倡議書全文:
支持綠化保護地球 助力中國貢獻全球環境治理
中國部分社會組織、機構和企業聯合倡議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出席瑞士達沃斯2022年世界經濟論壇年會,在“保護我們的星球和人類”的利益攸關方對話會上宣布,中國將積極響應世界經濟論壇的“全球植萬億棵樹”領軍者倡議,力爭10年內植樹700億棵,綠化我們的地球、應對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增強森林碳匯。隨后,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舉辦新聞發布會,就此目標進行了詳細解讀。
在2000年至2017年的17年間,全球新增綠化面積中約四分之一來自中國的基礎上,中國政府作出力爭10年700億棵樹的表態,體現了中國保護地球、努力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堅定決心和信心。作為長期關注和投入環境保護的中國社會組織、機構和企業,我們對此表示高度贊同,并愿意全力動員和支持社會各界參與綠化保護地球共同行動,為保護全球生物多樣性、共同應對氣候變化貢獻力量。為此,我們發出如下倡議:
1.響應和支持中國政府為應對氣候變化和保護生物多樣性,以過往工作和“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為基礎作出的這一重要承諾。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日前發布一份最新報告《2022年前沿報告:噪音、火災和物候不匹配》(Frontiers 2022: Noise, Blazes and Mismatches),警告氣候變化的速度太快,以至于許多動植物物種無法適應,已對物種的生存能力和糧食生產產生了深遠影響。“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既是領軍者倡議的核心內容,也是聯合國應對氣候變化的九大領域之一, 是我國構建和實施雙碳“1+N”政策體系的一部分,更是與保護生物多樣性、實現可持續發展協同增效不可缺少的內容。我們歡迎和支持中國政府持續加大綠化保護地球的力度,進一步推進NbS的主流化,保護和恢復中國的生物多樣性,增強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努力實現中國氣候變化的自主承諾。
2. 積極發揮社會組織橋梁作用,廣泛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參與綠化保護地球行動。
社會組織,特別是環境社會組織是中國重要的生態環境保護行動者,是推動多利益相關方參與生態保護和建設創新的橋梁和催化劑。在去年昆明召開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CBD COP15)第一階段會議上,中國的環境社會組織牽頭組織了“NGO平行論壇”,發出倡議:到2030年籌集25.5億元人民幣,協助國家有效保護和管理10萬平方千米的國土的承諾,引起國際社會巨大反響。這些承諾將動員社會資源,在更廣泛的區域開展物種和棲息地保護、生態廊道建設、退化生態系統修復、能力培訓和公眾宣傳教育等實際行動,都將會直接或者間接貢獻于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氣候變化協同增效的承諾目標。我們愿意繼續開展綠化中國保護地球的政策研究和落地實踐,為各利益相關方參與生態保護及氣候應對搭建平臺,大力促進各方為此投入資金、技術和其他資源,深度參與全球環境治理。
3.大力動員社會各界尤其是企業和智庫等增加對自然的投資投入,積極推進低碳發展和綠色轉型的創新。
全社會各類企業和金融機構,是社會經濟活動的主體。我們愿意通過科學研究、政策咨詢、提供工具和專業技術等方式,動員和協助各類國營企業和私營部門增加對自然的投資,參與生態修復,開展低碳發展規劃,創新綠色技術,實現綠色生產和經營轉型,發展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相關的生態經濟,包括與植樹和森林養護相關的綠色經濟。改革開放以來,各種經濟體共同參與相關自然生態保護工作,在全國各地都開展了不同規模的植樹造林、恢復自然生態的多種活動,綠色生態經濟正在逐步形成,為全國自然生態環境的恢復和好轉做出了很大貢獻。我們將呼吁和動員更多的企業和金融機構等,投入與綠化中國相關的低碳綠色發展創新行動。
4.強化公眾應對氣候變化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宣傳教育,講好中國民間環保故事。
利用CBD COP15在中國召開的機會,結合綠化保護地球承諾的落實,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的公眾參與活動,編撰全球經典案例,引領社會公眾實踐,發動志愿者服務等;并運用多種媒介進行廣泛的科普宣傳和知識傳播,提高全民生物多樣性保護、低碳綠色生活、應對氣候變化、應用基于自然解決方案等意識和能力;促進公眾支持和參與科學的植樹綠化等自然生態保護和恢復活動;在國內國際進行中國民間行動的廣泛傳播,講好中國民間環保故事。
5.多方合作,不斷提高科學植樹和綠化水平,共同保護好地球家園。
我國植樹造林、綠化祖國的活動已經開展了幾十年,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國家也已出臺并實施了《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等一系列自然生態保護和修復規劃,要求遵循“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原則進行生態保護和恢復活動。我們愿意配合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共同促進植樹和綠化工作更加遵循自然規律,科學規劃和評估,選擇恰當的綠化地和恢復地塊、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宜灌則灌、宜濕則濕、宜荒則荒,防止一刀切和簡單化,防止不同生態系統間保護和恢復的不合理人為競爭,根據當地氣候和地帶性植被狀況進行合理修復,避免植樹過程不合理破壞原生植被等自然環境,對生物多樣性造成新的損害;使用本土樹種,盡量避免單一純林種植;防止引入外來入侵物種;建議指定專門機構或部門,對植樹計劃的進度和效益進行科學的跟蹤、評估和監督,并根據評估結果對植樹計劃作出合理的調整。
聯合倡議單位
社會組織和機構:
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北京市朝陽區永續全球環境研究所、中華環保聯合會、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深圳市桃花源生態保護基金會、北京市海淀區山水自然保護中心、萬科公益基金會、內蒙古老牛慈善基金會、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螞蟻公益基金會、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中國國際民間組織合作促進會、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中國西部人才開發基金會、云南省綠色環境發展基金會、江蘇省華泰公益基金會、北京滴滴公益基金會、北京富群環境科技研究院
工商企業:
美團外賣、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歐萊雅(中國)有限公司、寶潔(中國)有限公司、旭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廣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阿斯利康中國、聯合利華旗下凈水品牌沁園和空氣凈化器品牌布魯雅爾、中節能中咨華瑞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順電實業有限公司
2022年6月2日
原標題:綠化保護地球,助力10年700億棵樹承諾 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與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聯合多家社會組織、機構和企業發布倡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