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8日,是第14個“世界海洋日”以及第15個“全國海洋宣傳日”,今年的主題是“保護海洋生態系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海洋這一巨大的資源寶庫,已成為全球各國獲取清潔能源的重要途徑之一,通過海上風能、太陽能、潮汐能等的轉化,可以向陸地上輸送源源不斷的綠電。
我國海上風電規模持續穩定增長,裝機量成功躍居世界第一
根據《2021年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公報》最新數據,我國海上清潔能源開發勢頭強勁,2021年全國海上風電新增并網容量1690萬千瓦,同比增長4.5倍,累計容量躍居世界第一。受“雙碳”戰略驅動,我國海上風電新增容量已經連續多年領跑全球。國際能源署對此預測稱,2040年我國海上風電裝機容量可與整個歐盟相當,減排能力進一步提升。
前不久,國家發展改革委與國家能源聯合編制的《關于促進新時代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公開發布,明確到2030年實現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12億千瓦以上的目標,并鼓勵發展深遠海風電項目,提高國土空間資源利用效率。
業內對海上風電的發展也普遍持樂觀態度,他們認為海上風電相較于陸地風電,受土地、噪聲污染等因素的制約更少,加上我國海洋資源主要集中在東南部,剛好也是經濟發展的重心,如能構建起海上清潔能源應用體系,將有利于彌補東西部、南北方能源供應與需求之間的不平衡。
按照《“十四五”規劃和 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要求,廣東、福建、浙江、江蘇、山東五省的海上風電基地在穩步建設當中,“向海攬風”已經成為部分地區推進自身能源綠色低碳發展及向外業務擴張的“金名片”。

“退役潮”將至,風電葉片、組件等的回收問題引關注
一般來說,風電機組有3-5年的保質期,每年有近萬臺機組面臨“退役”。而在一系列政策推動下,換新和維修是必然趨勢,也成為擺在海上風電可持續發展面前的一道難題。按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預測,近2021-2022年,風電運維市場規模就將分別達到275億元和300億元。
但是,海上風電的“最后一公里”并不好走。風電葉片所使用的的復合材料固化之后自然降解難度大,如海上風電退役規模不斷增加,當前所采用的堆放、填埋顯然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廢料處理需求。再者,海上風電的退役回收更為復雜,除運輸要求高之外,還要避免對脆弱的海洋生態造成破壞。
基于此,國內正加緊對風電組件回收再利用的研究。如風電領域的頭部企業金風科技,其子公司金風慧能就在積極嘗試退役風電機組一體化綜合解決方案。據透露,金風慧能已探索出整機再應用、再制造及報廢處理三大方向,通過物理粉碎發,將葉片粉碎篩選后制成石膏建材、再生磚、再生路障等等。
放眼全球,也有不少企業正在積極布局“零廢風機”,即通過回收、再利用和復原等來保護風電組件材料和資源。如西門子歌美颯,于2021年宣稱,到2030年將實現風電葉片可完全回收,到2040年實現銷售風電機組100%回收。
誠如金風慧能相關負責人強調的,“未來,葉片回收還將朝著綠色環保、低能耗、產業化的方向探索,一是對目前葉片回收再利用的方法做進一步研究,二是開發出可完全回收的新葉片材料。”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