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9日,北京三聚環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發布了《關于擬變更公司名稱(含證券簡稱)的公告》。
即,“北京三聚環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北京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從“三聚環保”變更為“海新能科”。(中文全稱以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最終核準登記名稱為準)
據悉,申請已經過深圳證券交易所同意及并取得北京市海淀區國有資產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的批復。

三聚環保表示,隨著公司戰略定位與業務發展方向變遷,原稱已與當下公司主責主業逐漸背離,同時,無論公司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還是多數投資者,均對公司名稱更改提出了意見。
因此,更名是為了更好地支持企業發展的戰略部署,更加直觀地反映企業在資本市場的價值定位。
怎么說呢,確實很直白,也不算太突然。
三聚環保以脫硫凈化劑、脫硫催化劑等催化劑產品起家,“新材料”之名名副其實,而目前,其主業包括環保材料及化工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能源產業綜合服務;生物燃料生產、銷售以及油氣設施制造及綜合服務。
2021年,三聚環保不再繼續拓展生態農業與綠色能源服務業務,在原油、煤炭等傳統化石大宗商品貿易增值服務業務的基礎上發展生物燃料貿易,逐步形成以核心運營資產為依托的生物能源產業。
根據三聚環保2021年年報來看,烴基生物柴油、能源產業綜合服務以及油氣設施制造和綜合服務在其營收中的占比合計達到了60.26%。從地域來看,境外業務占比達41.43%,境內占比最大的為東北地區(22.46%)。
從持股情況上來看,截至2021年底,北京海新致低碳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持股比例29.48%,北京市海淀區國有資產投資經營有限公司持股5.74%,前2名均為國有法人。而三聚環保更名后的“海新”,顯然也找到了源頭。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更名公告而來的還有《關于擬變更公司經營范圍及修訂《公司章程》并辦理工商變更登記的公告》、《高級管理人員薪酬方案》、《高級管理人員薪酬管理及績效考核制度》、《非獨立董事辭職暨補選非獨立董事的公告》、《非獨立董事薪酬方案》等。

可以說,到現在,“三聚環保”這個名稱就開始倒計時了。
回顧三聚環保的歷史,2010年上市,2016年市值曾達到633.89億元,超越了當時的碧水源,成為各大媒體版面上“滬深兩市市值最大的環保股”。三聚環保還定下目標:未來5年力爭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增長每年不低于30%。
2017年,財富中文網發布的新的《財富》中國500強排行榜中,三聚環保以175.31億元的營收排在342位,當時北控水務以營收148.52億元排在第400位。2017年上半年,三聚環保營收數據繼續霸榜,彼時,三聚環保上市6年,營收已經暴增40倍。當時的能源服務已經頗具規模,能源凈化綜合服務板塊營收達110億+。
然后就是戰略轉型,比如收購四川鑫達;深耕生物燃料領域,如在廣西設立全資子公司;聚焦生物能源,如剝離北京寶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及北京三聚能源有限公司;重組,接受海淀國投集團不超15億元財務資助,29.48%股權轉讓,掛牌三聚裕進等等。
截至2022年6月28日,三聚環保市值為120億元。
只能說,市場風云變化,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但,雖然歷經波折,不可否認三聚環保的核心價值仍存。市場一直在關注三聚環保的發展,而三聚環保也表示,更名后將繼續以生物能源產業作為主營發展方向,爭做碳達峰碳中和大考中的排頭兵與踐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