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日,陜西省生態環境廳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2022年上半年全省生態環境質量狀況。據介紹,今年上半年,全省10個設區市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重污染天數同比均改善;地表水國控、省控斷面中,Ⅰ~Ⅲ類斷面同比均上升,劣Ⅴ類斷面同比均下降;黃河中游陜西段水質良好,長江流域陜西段水質持續為優。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土壤、輻射等環境安全穩定。
發布會全文實錄如下:
8月2日10時,陜西省生態環境廳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到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主任龔國明先生、省大氣環境辦公室(汾渭平原大氣污染防治協調辦公室)主任冀武先生,省生態環境廳水生態環境處處長高翔先生、生態環境監測處處長高雪玲女士,通報上半年全省生態環境質量狀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宣傳教育處處長葛晗梅女士主持。
葛晗梅:
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參加省生態環境廳新聞發布會。
今年以來,在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下,我廳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三次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以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為主線,協同推進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各項工作取得積極成效。今年上半年,全省10個設區市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重污染天數同比均改善;地表水國控、省控斷面中,Ⅰ~Ⅲ類斷面同比均上升,劣Ⅴ類斷面同比均下降;黃河中游陜西段水質良好,長江流域陜西段水質持續為優。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土壤、輻射等環境安全穩定。
今天的發布會,我們邀請到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主任龔國明先生、省大氣環境辦公室(汾渭平原大氣污染防治協調辦公室)主任冀武先生,省生態環境廳水生態環境處處長高翔先生、生態環境監測處處長高雪玲女士,通報上半年全省生態環境質量狀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下面,請高雪玲處長作介紹。
高雪玲:
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好!今天新聞發布會的主要內容是通報2022年上半年全省生態環境質量狀況。
一、環境空氣質量狀況
(一)綜合指數。
全省各市(區)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以下簡稱綜合指數)平均為4.48,同比改善2.4%;環境空氣質量前3位的城市依次為安康、商洛、漢中市;同比改善幅度從高到低前4位依次為漢中、銅川、延安、安康市(延安與安康并列第3);關中地區環境空氣質量較好的3個縣(區)依次為宜君縣、旬邑縣、麟游縣;陜北地區為志丹縣、甘泉縣、黃龍縣;陜南地區為鎮坪縣、留壩縣、佛坪縣。
(二)優良天數。
全省各市(區)優良天數為69~170天,平均優良天數127.3天,同比減少5.7天,平均優良率為70.4%;漢中、商洛、安康、延安、寶雞市優良天數同比有所增加。
(三)重污染天數。
全省各市(區)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平均為3.5天,同比減少5.3天;漢中、安康、商洛市均未發生重度及以上污染天。
(四)主要污染物濃度。
1.可吸入顆粒物(PM10)。全省各市(區)可吸入顆粒物(PM10)濃度范圍為51~166微克/立方米,平均為7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7%,下降前3位的是漢中、楊凌、西安市。
2.細顆粒物(PM2.5)。全省各市(區)細顆粒物(PM2.5)濃度范圍為28~81微克/立方米,平均為43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2.4%;下降前3位的是漢中、榆林、延安市。
(五)自然降塵。全省各市(區)降塵平均值范圍為3.9~11.8噸/平方公里·月,同比下降5.9%。同比降幅較大的是楊凌示范區和安康市。
(六)降水酸度。
全省10個設區市、韓城市、耀州區、三原縣、興平市、略陽縣和華陰市共16個市(縣、區)監測降水酸度,共采集雨樣385個, 未檢出酸雨樣品(pH值小于5.6的降水樣品),同比持平。
(七)重點區域情況。
1.10個設區市綜合指數平均為4.39,同比改善2.7%;平均優良天數129.7天,同比減少6天;PM2.5平均濃度42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
2.關中7市區綜合指數平均為5.03,同比改善1.4%;平均優良天數105.4天,同比減少14.6天;PM2.5平均濃度51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6.3%。
3.秦嶺區域綜合指數平均為3.09,同比改善1.0%;平均優良天數170.6天,同比增加3.3天;PM2.5平均濃度28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
4.黃河流域國考8市綜合指數平均為4.59,同比改善1.3%;平均優良天數121.0天,同比減少10.2天;PM2.5平均濃度44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4.8%。
二、水環境質量狀況
總體情況:上半年,全省河流總體水質優,與上年同期的良好相比,水質有所改善。在監測的101條河流230個國控、省控斷面中,Ⅰ~Ⅲ類優良水質斷面215個,占93.5%,同比上升6.5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3個,占1.3%,同比下降1.3個百分點。
111個國控斷面中,Ⅰ~Ⅲ類優良水質斷面占94.6%,同比上升10.8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占2.7%,同比下降0.9個百分點。其中黃河流域65個斷面中,Ⅰ~Ⅲ類優良水質斷面占90.8%,同比上升18.5個百分點;劣Ⅴ類占4.6%,同比下降1.6個百分點。長江流域46個斷面,優良水質斷面為100%,水質持續保持優良。
水環境質量前3位的城市依次是安康、商洛、漢中市;水環境質量改善前3位的城市依次是韓城、榆林、西安市。
(一)漢江、丹江、嘉陵江水質穩定保持優。
三條河流及其支流共97 個監測斷面全部為Ⅰ~Ⅲ類水質。水質穩定保持優。
(二)渭河干流水質優。
渭河干流21個國、省控斷面中,Ⅰ~Ⅲ類斷面占比100%;無劣Ⅴ類斷面。同比持續保持優。
(三)渭河支流水質良好。
渭河33條支流56個國、省控斷面中,Ⅰ~Ⅲ類水質斷面占87.5%,同比上升12.5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占3.6%,同比下降1.8個百分點,同比持續保持良好。
(四)無定河水質良好。
無定河共14個斷面,Ⅰ~Ⅲ類水質斷面占85.7%,同比上升7.1個百分點。無劣Ⅴ類斷面,同比持續保持良好。
(五)延河水質優。
延河共8個國、省控斷面,Ⅰ~Ⅲ類水質斷面占100%,同比上升25個百分點;無劣Ⅴ類斷面,同比下降12.5個百分點,同比由良好改善為優。
(六)黃河中游(陜西段)水質良好。
黃河中游陜西段的14條河流共34個監測斷面中,Ⅰ~Ⅲ類斷面占82.4%,同比上升8.9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占2.9%,同比下降3個百分點。其中黃河干流、窟野河、禿尾河、佳蘆河、云巖河、仕望河、南洛河、金水溝、徐水河和雙橋河水質優。與去年同期相比,云巖河由輕度污染改善為優,孤山川由輕度污染改善為良好,佳蘆河和仕望河水質由良好改善為優。
(七)湖庫水質狀況。
石門水庫、瀛湖水質持續保持優,王瑤水庫水質同比由良好改善為優,紅堿淖重度污染。
營養狀態評價:除石門水庫因透明度缺測不進行營養狀態評價外,王瑤水庫、紅堿淖和瀛湖3個湖庫均為中營養。
三、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狀況
納入國考的33個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33個水源地監測月共取水30618.77萬噸,達標水量30618.77萬噸,水量達標率為100%。
四、輻射環境質量狀況
全省12個電離輻射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站、陸地γ輻射、水體、電磁輻射等178個輻射環境監測點位監測結果未見異常,同比均處于正常漲落范圍,輻射環境質量狀況良好。
五、聲環境質量狀況
全省各類功能區共監測564點次,晝間、夜間各282點次。各類功能區晝間點次達標率為99.3%,同比上升1.4個百分點;夜間點次達標率為91.5%,同比上升2.4個百分點。
謝謝大家!
葛晗梅:
謝謝高雪玲處長介紹。下面進入提問環節,提問前請報一下所在新聞單位的名稱。
陜西日報記者:
近段時間西安一直是藍天白云,感覺空氣質量很好,但是剛才通報近期的污染天還比較多,請問是什么原因?我們采取了什么措施?成效如何?
冀武:
謝謝你的提問!這個問題由我來介紹。近期的污染天全部是臭氧超標所致。今年上半年,全省共發生10次較大范圍臭氧污染過程,其中有9次發生在5-6月份,與去年同期相比,臭氧作為首要污染物超標天數增加67天,導致優良天數比例下降3.2個百分點,臭氧已經成為夏季污染天的主要因素。臭氧污染成因比較復雜,與氣象因素密切相關,尤其是氣溫、輻射強度、濕度、風速等氣象因素,同時又受到VOCs、NOx等前體物排放強度的影響,防治難度較大。3月份以來,我國部分重點區域氣溫同比偏高、相對濕度偏低、降水偏少,1-6月,全國339個城市臭氧濃度同比上升4.3%,我省近段時間晴好天氣居多,氣溫偏高,也利于臭氧生成,造成各地臭氧也出現不同程度的反彈。
面對嚴峻形勢,我省高度重視,提前謀劃部署,各部門、各單位上下聯動、齊抓共管,全省臭氧污染勢頭得到遏制。1-6月份,在全國重點區域的11個省市中,我省臭氧雖有反彈,但反彈幅度低于11個省市的平均值;1-6月臭氧平均濃度157微克/立方米,是11個省市中達標的3個省市之一(達標值為160微克/立方米),特別是進入夏防期,臭氧防治形勢逐漸好轉,6月份全省和關中地區臭氧濃度均同比下降,臭氧污染防治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圍繞臭氧污染防治,我們主要開展了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強化任務部署。省政府辦公廳3月份印發2022年藍天保衛戰工作方案,5月初省政府召開會議部署夏季臭氧污染防治工作,我廳組織開展全省臭氧污染防治工作培訓交流,召開全省空氣質量形勢分析座談會,督導落實臭氧污染防治工作。
二是強化部門地市聯動。省發改委等六部門推動全省實施國六B標準汽油,油品升級工作走在全國前列。我廳會同交通、市場監管等部門持續推動實施汽車排放檢驗與維護制度(I/M),督導落實新的機動車排氣檢驗和檢驗信息數據共享規范。各市區出臺揮發性有機物管控方案。全省上下一致、共同發力,全方位開展揮發性有機物治理。
三是強化協同減排。以石化、化工、涂裝、制藥、包裝印刷和油品儲運銷等行業領域為重點,推進低揮發性有機物原輔材料和產品源頭替代。推進重點行業氮氧化物深度治理,截止目前,全省182臺4526.9萬千瓦煤電機組全部實現超低排放改造,1377.5萬噸產能鋼鐵企業均有序開展超低排放改造。
四是強化指導幫扶。指導各市區開展揮發性有機物排查,夏防期持續動態排查揮發性有機物5016家企業關鍵環節數量10167個,共排查出756個問題,64.4%已完成整改。省級執法隊伍對關中地區160家工業爐窯、110家涉揮發性有機物企業,以及生態環境部監督幫扶問題整改情況、消耗臭氧層物質(ODS)進行現場檢查。
下一步,我們將遵循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突出PM2.5和臭氧的協同管控,夯實責任,狠抓落實,深入打好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貨車污染治理和重污染天氣消除三大標志性戰役,努力推動大氣環境質量持續好轉。
中國環境報記者:
今年上半年,我省國控斷面優良比例同比上升10.8個百分點,優于全國平均水平8.9個百分點,請問我省圍繞國控斷面水質改善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高翔:
謝謝你的提問!這個問題由我來介紹。2021年,我省111個國控斷面中,Ⅲ類以上斷面達到101個,水環境質量達到近20年來最好水平,超額完成國家下達考核任務。銅川市、榆林市水環境質量改善幅度列全國339個城市第1、第2位,受到生態環境部的通報表揚,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
今年,我們堅持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堅決打好黃河生態保護治理、長江保護修復、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全省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上半年,Ⅲ類以上斷面達到105個,超出國家“十四五”考核目標3個斷面。渭南市、銅川市水環境質量改善幅度列全國339個城市第4、第22位,達到歷史同期最好水平。
一是不斷加強黃河流域國控斷面水體治理。實施流域補償,夯實屬地責任,在“十三五”渭河生態補償的基礎上,將補償范圍擴展到無定河、延河、北洛河、清澗河等河流。加快實施黃河流域縣級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截至目前黃河流域108座縣級以上污水處理廠中,90座已完成提標改造,出水水質達到地表水準Ⅳ類標準,降低了黃河流域入河污染負荷。以石川河綜合治理為引領,在黃河流域探索“三水統籌”、“協同治理”,1-6月,石川河干流3個國、省控斷面全部達到Ⅲ類,實現歷史性突破。針對枯水期、汛期水質防控難點采取針對性措施,黃河支流孤山川、云巖河、仕望河、沮河等問題突出河流水質改善明顯。今年上半年,黃河流域Ⅲ類以上水質斷面59個,占比90.8%,同比增加12個斷面,上升18.5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3個,占比4.6%,同比減少1個斷面,下降1.6個百分點。
二是持續做好長江流域優良水體保護。加強長江流域汛前預防,汛期分析處置,印發了《關于加強2022年汛期水環境監管工作的通知》《關于開展汛期污染強度管控的通知》,防止汛期污染。實施陜西省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區水生態環境保護協作機制,落實漢江羊尾、丹江淅川荊紫關國控斷面增加銻指標管控要求。1-6月,長江流域46個國考斷面優良比例100%,其中Ⅰ類斷面7個、Ⅱ類斷面37個,Ⅲ類斷面2個,Ⅰ-Ⅱ類斷面占比達到95.6%。出境斷面連年穩定達到地表水環境Ⅱ類標準,保障了南水北調中線水質安全。
三是深入開展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深化黑臭水體治理,開展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環境保護專項行動,26個城市黑臭水體保持“長治久清”。會同7個縣級市做好縣城建成區黑臭水體排查,堅持邊排查、邊整治,通過黑臭水體治理提升污水垃圾處理效能。加強城鎮生活點源污染治理,持續深入開展污水管網排查治理,推進城市管網老化更新改造。在全省范圍內啟動征集美麗河湖優秀案例,總結各市區在水生態環境治理方面的成功經驗和做法,滿足人民群眾的親水需求。
四是開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以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為抓手,以點帶面系統推進農業、工業、城鄉生活污染防。我廳正在組織開展渭河、石川河、北洛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加強入河排污口日常監督管理,建立5521個入河排污口矢量化圖庫。
五是加快補齊“三水統籌”短板。協調水利部門加強生態流量保障,在12條重點河湖上設置16個生態流量監測點位,上半年達到流量保障目標的達到15個。加強再生水利用,組織延安市、榆林市積極申報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國家試點城市。開展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水生態健康調查評估。以北洛河為試點,開展全省流域精細化管理示范工作,加快推進全省水環境治理體系現代化。
在以上措施推動下,我省國控斷面水質全面改善,推進水環境質量不斷向好,水質達到在全國32個省(市)中排名第10、黃河流域9省區中排名第2的位次。
陜西廣播電視臺記者:
近期,我們注意到有關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進展及取得成效的一系列報道。請問,我省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開展情況如何?有哪些成效?
龔國明:
謝謝你的提問!這個問題由我來介紹。作為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的補充和延伸,自2016年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參與下,在各級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我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制度從無到有,從試點開展到逐步深化,邁出了堅實步伐。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建立完善制度機制。2016年5月,省委、省政府印發《陜西省環境保護督察巡查工作方案(試行)》,正式確立了省級環境保護督察制度。為進一步規范我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2021年1月,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以黨內法規形式出臺《陜西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實施辦法》,明確省委、省政府實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制度,成立以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領導小組,組織開展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包括例行督察、“回頭看”、專項督察和派駐督察等方式,原則上在每屆省委任期內,對各市黨委、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省級有關部門以及有關省屬國有企業開展一次例行督察,根據需要對督察整改情況實施“回頭看”;針對突出生態環境問題,視情組織開展專項督察;強化日常督辦,組織開展派駐督察。
二是扎實推進中央督察整改。2016年和2018年,中央環保督察組分別對我省開展了第一輪中央督察和“回頭看”,并同步開展了大氣專項督察;2021年12月,開展了第二輪中央督察。我省堅持把督察整改工作作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現實檢驗,深化思想認識,切實扛起責任,層層傳導壓力,每次督察,省委常委會會議、省政府常務會議都專題研究整改工作、審議整改方案,成立以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的整改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完善包抓督辦、調度報告、現場核查等十項工作制度,堅決全面推動問題徹底整改。截至目前,第一輪中央督察和“回頭看”指出的104個問題已全部完成整改;移交的21個責任追究問題,總計對250名責任人實施了問責,責令35個單位作出深刻檢查;轉辦的3020件群眾信訪件已辦結。第二輪中央督察指出的43個問題,整改工作已全面展開;轉辦的2163件群眾信訪件已辦結或階段辦結。
三是精心組織開展省級督察。經省委、省政府批準,我省省級督察于2016年10月開始試點,到2019年完成第一輪督察,并對延安、榆林、安康、咸陽、銅川5市開展了“回頭看”;2021年分兩批完成了對全省12個市(區)的第二輪督察。每一批督察進駐前,我們都認真制定督察方案,提前摸排梳理問題線索,嚴格選配督察人員,嚴密組織業務培訓;進駐期間,堅持問題導向,深挖問題根源,抓實群眾信訪件邊督邊改,在各地“一報一臺一網”開設專欄強化宣傳報道;進駐結束后,認真研判督察報告,力求報告客觀中肯,扎實推進問題整改,強化責任追究,加強整改信息公開,接受群眾監督,確保整改成效經得起檢驗。截至目前,第一輪省級督察及“回頭看”向各市(區)反饋的610個問題,已整改完成598個,向各市(區)移交的127個責任追究問題,對512名責任人實施了問責,辦理群眾信訪件4564件。第二輪省級督察向各市(區)反饋的463個問題,已整改完成357個;移交的38個責任追究問題正在調查處理中;轉辦的2639件群眾信訪件已辦結2595件。
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取得的成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通過兩輪次中、省生態環保督察,各級黨委、政府對督察工作都高度重視,作為重大政治任務來抓,借勢借力推動解決了一大批重點難點問題。
一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更加深入人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成為全社會的高度共識,各級黨委政府對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保的重視程度顯著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態環保意識明顯增強。
二是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得到有效落實。督察有力推動各級黨政領導堅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各地均成立由黨政主要負責同志擔任組長的督察整改工作領導小組,市委常委會會議、市政府常務會議研究部署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保工作已經成為常態,各部門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基本厘清。
三是推動解決一大批突出生態環境問題。解決了一大批長期想解決而未能解決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第一輪中省督察反饋的714個問題已整改完成702個,完成率98.3%;交辦的7584個信訪問題已全部辦結,辦結率100%。第二輪中省督察交辦的4802個信訪問題已辦結或階段辦結4758件,辦結率99%,得到了各方的肯定。
四是促進了經濟高質量發展。一批歷史遺留問題得到有效破解,一批違法違規項目被依法查處,一批傳統產業得到優化升級,一批綠色產業實現加快發展。通過督察,推動各地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努力實現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多贏。
五是加速了生態環境質量改善。近年來,我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2021年,全省環境空氣質量達到新監測標準實施以來最好水平,空氣質量六項指標首次全面達到二級標準,邁入達標省份行列。全省水環境質量創近20年來最好水平。
下一步工作計劃:
去年,中央和省級相繼開展了第二輪督察,今后一段時間的主要任務就是抓細抓實整改落實工作。
一是加快推進中央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及時印發《陜西省貫徹落實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報告整改方案》,召開整改工作安排部署會。加強中央督察反饋問題整改調度督辦,尤其是5個典型案例,確保按整改方案要求落實到位。
二是加大省級督察整改核查力度。對各市省級督察整改情況進行現場核查,對時限內尚未辦結問題和核查發現問題提出處理意見。組織各市(區)公開第二輪省級督察整改方案和整改落實情況報告。
三是加強分析研判。切實緊盯督察反饋問題整改過程,認真分析研判,確保各項整改措施按時序進度推進,問題按期完成整改。加強對反復投訴信訪件整改的督辦,嚴控反彈。
四是及時總結典型經驗和做法。深入挖掘整改工作中的正面典型,及時發現、培育、總結涌現出的新做法、新經驗,運用好成功經驗和成果,努力推動督察整改工作全面提升。
環保督察工作,長期以來得到了各級新聞媒體和各位記者朋友的大力支持,開設專欄、配備力量,主動深入一線采訪,及時、客觀、公正地報道環保督察及整改工作情況,公開有關督察信息,營造了良好輿論環境,提升了人民群眾的知曉度。在此,對各位記者朋友們長期以來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謝!也真誠地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宣傳報道環保督察及整改工作。
謝謝大家!
葛晗梅:
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記者朋友參加!
原標題:陜西省生態環境廳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2022年上半年全省生態環境質量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