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是大勢,這點毋庸置疑。而氫能則是其中最為理想的二次能源,使用過程零排放、無污染,近乎完美地契合了我國雙碳目標的要求。因此,由《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帶頭,北京、上海、廣東、山東、武漢等地積極響應,各行政區域氫能產業發展規劃藍圖陸續明確。
《上海市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2-2035年)》提出,到2025年要實現氫能產業鏈產業規模突破1000億元,并培育出5-10家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獨角獸企業;《山東省氫能產業發展工程行動方案》中也提到,到2025年氫能產業規模要實現1000億元的突破,到2030年進一步拓展至5000億元。
除了在政策層面表示明確支持外,各地還紛紛給出了實實在在的助力產業發展“大紅包”。
如,北京出臺的支持氫能產業發展若干措施中提到,擬開展小批量新技術新產品按照測試投資額的不高于30%、單個項目不超過1000萬元的資金補貼,對新基建項目應用筑基工程攻關產品清單內新技術新產品,按照項目投資額的不高于30%、單個項目不超過3000萬元的資金補貼。
湖北省會武漢則將重點放在了燃料電池核心零部件生產上,對于相關生產企業,按照核心零部件年度銷售收入2%-5%的比例給予超額累進制階梯獎勵;對于銷售收入1000萬元(含)至5000萬元(不含)的企業,按總收入的2%給予獎勵,依次遞增,單個企業年度最高獎勵1000萬元。
得益于從國家到地方的大力支持,我國氫能產業鏈發展不斷加速,作為氫能主要應用場景的燃料電池也在技術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專家分析稱,燃料電池目前最主要的技術路線是質子交換膜和固體氧化物,前者成本較高,但整體技術相對成熟,后者可通過電解進行,實現大規??稍偕茉措娏D化,長期看更具發展前景。
2021年12月,國家電投建成并投產我國首條完全自主可控的氫燃料電池質子交換膜生產線,預計年產能可達30萬平方米,裝備近兩萬輛氫燃料電池車,且產品達到了市場上高標準要求,價格還有明顯下降。由此業界認為,國家電投此舉有望大幅減輕相關產業鏈企業的開支,以致市場價格整體下調,促進規模擴大。
另外,在眾多利好影響下,整車制造企業對氫燃料電池的研究正不斷朝著縱深處去。近期,一汽解放自主研發的重型商用車缸內直噴氫氣發動機成功運行,運轉功率超500馬力,動力毫不遜色于同級別排量的燃油機型。
按照某國際機構在2014年的暢想,到2050年全球氫能源基礎設施市場規模可超過1.5萬億美元,屆時全球都將步入真正的“氫社會”,包括液化氫基地、管道、固定式燃料電池以及燃料電池車在內的相關產業都將在近幾年得以快速發展。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